史巴列堤的戰術轉型,控球足球打造全新國米 |BLnaze的足球札記

迪保亞(Frank De Boer)大刀闊斧的全能足球未能顧及球員特點,糟糕的更衣室掌控更加成為其草草結束意大利之旅的最大罪狀;派奧利(Pioli)直截了當的攻擊足球一度讓國際米蘭(Inter Milan)衝擊前三的希望重燃,局部地區的人海戰術有效掩蓋球員技術能力缺失的缺點。可惜盲目的提速導致防線長期面對壓力,強強對話中的長期弱勢更加暴露其不擅組織低位防守的弱點,這位以「Neruzzuri」自居的教練最終因而黯淡下課。

史巴列堤(Spalletti)十年前在羅馬(Roma)就已經展現出不一樣的戰術思路,彼時直線衝擊與技術流路線的「群狼戰術」一度將首都狼打造成亞平寧半島最美麗的足球。旅歷俄羅斯讓光頭教練了解到體能與體格優勢的重要性,體力化的足球更加豐富了他的立體進攻思維。

雖然一度讓羅馬成為意甲防守最好的球隊,但強調中場提速促成的「互爆」局面並沒有保證球隊的下限,各項錦標的顆粒無收讓人不得不懷疑史巴列堤到底是否最適合羅馬圓夢的關鍵。

在後起的干地(Conte)在英倫半島掀起戰術革命,起步稍晚的沙里(Sarri)一躍而成意大利國內公認最強的教練,「沙里主義」(Sarrismo)甚至已經受到國外球會的高度關注;史巴列堤不得不開始重新檢視自己的戰術思路以及生涯風格。

轉投國際米蘭給予了史巴列堤另尋出路,打造全新風格的機會,多年來缺乏明確打法的藍黑軍團急需一位既能在意甲賽場取得成績,又能讓球隊在戰術風格更為清晰的領軍人物。

(圖:「Sarrismo」在國外得到高度的評價,哥迪奧拿甚至認為拿玻里是現時意大利最強的球隊。)

【以控代守】
兼收安波里(Empoli)體系與蘇沙(Paulo Sousa)思路成為史巴列堤改革的重要方向,一方面邀請熟悉安波里體系的馬圖斯洛(Martusciello)加入教練團隊調教防線;另一方面引進費倫天拿(Fiorentina)的華尼路(Valero)及域仙奴(Vecino),夏天時球隊強調短傳、重視球員間的距離感,長時間的緩速、重視中場突然提速,都體現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建隊思路。

(圖:新賽季意甲的傳球榜,拿玻里球員以外,國際米蘭亦有兩位球員躋身前列。)

兩年前以全場緊逼引領風潮的施蒙尼(Simeone)亦開始走向技術流道路,防守反擊的堅實擁護者摩連奴(Mourinho)從上賽季開始就摸索傳控足球的重要法門。

史巴列堤採用這種技術流的路線似乎附合歐洲足球的大勢風向,在重視中場控制的同時強調兩翼的直線突擊,重視防守距離感的同時不失快速反擊的陣型彈開,前羅馬主帥用了整個夏天的時間將自己與教練團逐步融合的思想逐步灌輸到球員腦海中。

【限制】
干度比亞(Kondogbia)的毅然出走打亂了整體引援的方略,原先更有可能作為進攻中場使用的域奴仙更多時間出現在防中位置,加利亞迪尼(Gagliardini)橫向移防的不足、懼怕逼搶、缺乏無球接應意識等問題更加讓中場的問題更趨嚴重。

防守上的「無從解決」更加逼使史巴列堤大幅度提升「以控代守」的建隊思路,在幾場比賽「以戰養戰」的方式加強中前場球員的重要磨合成為史巴列堤冬窗之前最重要的經驗累積。

以減少攻守回合數的方式減低後場人員壓力確實適合面對中下游球隊時阻延對方反擊,但局部地區缺乏提速人物成為近來進攻不順、局面不佳的最大原因,兩翼缺乏內切、無力連續突破的問題在這些比賽中表露無遺。

波素域(Brozovic)的留隊讓球隊得到一個「折衷」的解決方案,克羅地亞人雖然在處理球上狀態起伏不定,但不惜氣力的無球接應、廣闊的橫向視野,以及對於直線連繫中鋒與兩翼的身後傳球和遠射的意識與膽識都是陣中絕無僅有的寶藏。

【結語】
沒有明確戰術風格是國際米蘭陣容星光熠熠,卻戰績載浮載沉的主要原因,摩連奴的降臨一度讓藍黑軍團找回上世紀「大國米時代」的防反足印,可是管理團隊的意見相左、老闆政策的搖擺不定,缺乏輿論支持的歷史主帥更加球迷亦參與到「倒帥」的風潮當中。

執掌國際米蘭比其他豪門更為嚴苛、打造一種屬於球會的風格更加注定是困難重重,在磨合與適應期中,能否有足夠的戰績資本延長壽命、能否對更衣室有著全面掌控都是舉足輕重的環節。 即便是向戰績妥協的文仙尼(Mancini)縱然在十年前成為元勳,但現實主義的粗暴足球沒有得到足夠的敬重,史巴列堤能否向「一流名帥」發起最後的衝擊,國際米蘭可否重現三冠王的輝煌日子,答案仍在找尋。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