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香港談美式足球?|NFL 美式足球筆記
歸根究底,原因得一個:我喜歡這項運動。而且想跟很多人一起談,一起傾。
它刺激,它精密,它漂亮,它勇悍。
它刺激。美式足球給人的印像,是一大班體型龐大的男人衝撞在一起,「不知他們在搞甚麼」,然後有人拋球上前,有人跑得神速地神奇地接得到然後得分,對,它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眾人衝撞、大力拋球、神速接球都是美足的要點,它們綻放人類最有力量的可能性,讓最有力量的人類精英份子以體力較勁。同時,它也分工精密,讓體能稍微遜於前者的人都能在戰術上得到發揮。
它精密。美式足球的戰術佈陣,是號稱擁有世上最精密多變的棋盤之一。由五六十年代的Smashmouth offense,到在80年代發展到頂峰的西岸式(West Coast),再到近年流行的擴闊式(Spread)及叫年青球迷興奮的空襲式(Air-Raids),戰術多變,堪足討論。腦筋靈活指揮若定的可當四分衛,身位極大的胖朋友可作防守組,永遠可以在被攔封前的半秒伸手接物則可做外接手,至於每次跟人談美足都有人提到的《衝鋒21(光速蒙面俠)》主角小早川瀨那則是跑衛。
它漂亮。美式足球的球衣、制服設計與拼色均極具辨識性。而且美式足球的設計本來就是裝備多多,頭盔、護肩、場外的團隊外套及斗篷等。還有球員們自己選擇的護具(如防止拉傷的膠帶、四分衛的「資訊護腕」及小腰包等),都可以營造一個球員的特性。雖然球場極大,而且人人帶著頭盔,但有辨識性的球員,你可是會一眼就認得出。而且,一班全世界體格最好的運動員 — — 它們有的有著籃球員的身高、有著相撲手的身型、有著英式足球員的粗健大腿,共聚一堂,戴著頭盔與護甲對壘,如同古代戰士,除了漂亮有型,也堅猛勇悍。
來都來簡單介紹一下吧。
美式足球(下稱美足),即是American Football。在英語世界,美國及北美語系的網民會討論,Football已是美成足球之意,不需國家名在前,而港人熟知的英式足球,即是Soccer,他們會說。你我都知,英式足球(下稱英足)在香港是最主流的運動,籃球也是。
喜歡其他運動種類的人,比起足籃要少,少得多。喜歡美足的,則更少。但我們不要忘記,美足是北美最受歡迎的運動,沒有之一,從規模、討論程度、經常性商業利益,每球季決賽直播的廣告費紀錄等,它絕對是北美最受歡迎的運動。
本季常規賽的金球:
近月每次跟我敬重的、有見識有知識的朋友見面,總會提起我的美足興趣。我又會這樣談起,香港區,以至整個亞洲區,文化政治經濟通盤面向西方,有批判者當然不會照單全收,但能夠欣賞的樂意沉迷的範疇,都可以說每個方面都有。電影的,音樂的,政治風潮的,學術理論的,經濟模式的,生活飲食的,西式美式,全是我區人士所愛,又為何,美式足球,一直未令港人、亞洲人瘋狂愛上?
三個死症:不懂看,無得玩,無得睇。後者最不成問題,因為有興趣有商機自然有得看,而且科技發達,球迷也會自行找方法看。
就談前者。
玩法,它當然比任何港人熟知的球類運動都要規則繁複,而大城市(尤其香港)人生活忙碌,都不喜歡要透過新學習來得到一些樂趣。但如果要談美足,則無論如何先要談其玩法,我都有準備。寫了兩篇小小教學。一篇是200字內談球例,另一篇則是500字內。想寫多一篇2000字的,但先看看有沒有這需要。我不懂製作短片,我只懂簡單製圖,在解釋事物上有限制,這也是拖延我啟動這個美足計劃的原因之下。但盡做吧。見另文。
無得玩。對,香港康體設施,有著策略性地故意維持不足之嫌,受歡迎的足籃場地已見不足,炒場風氣熱,美足則更沒有專門的地方。本地有業餘及半職業美足球隊會訂彷真草地足球場練習與作賽,在南中國地區取得不錯成績,實在令人鼓舞。也當然,無得玩,除了場地,也是包含著裝備的罕有。相較於籃足、甚至單車,買一套美足裝備著實不是落街買棵菜,而且也要一整隊人買,才有意義。又叉開一講,「觸式」美足在美國也很流行,不需裝備,不過這也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說,不懂看,無得玩,無得(又官方又輕鬆)地看,是三大死症。
那麼,若然我們在當中找到樂趣,甚麼問題,都不是問題吧。
我找到了。
希望你也找到。
所以,我希望在今天開始,談一下,美式足球。
歡迎光臨我的美式足球筆記。
最後,也宣傳一下我的:
〈美式足球如何玩(200 字篇)〉;〈美式足球如何玩(500 字篇)〉
Facebook 專頁〈NFL 美式足球筆記〉;
IG:NFL_footballnotes | www.instagram.com/nfl_footballnotes/
Facebook 愛好者群組〈美式足球【NFL 地帶】〉群組;
Medium 網站〈NFL 美式足球筆記:一名港人球迷的看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