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支歐洲豪門宣佈成立 European Super League (坊間暫譯歐超聯),將由 20 支歐洲精英球會 (Elite Club) 參加。20 支參賽隊伍裡面,當中 15 隊將成為創始球會 (Founding Club),可以擁有永久參賽權。不過,過往亦有一些文件披露創始球會其參賽資格為期 20 年。當然,一切實際情況有待更多消息公佈為準。
綜合各方報導及評論,除了昨夜有份一同宣佈的 12 間球會外,另外三隊創始球會分別為德甲的拜仁慕尼黑和多蒙特,以及葡萄牙的波圖。餘下五個席位則定為年度參賽球會 (Annual Qualifier),傳聞第一屆賽事將邀請意甲的羅馬、荷甲的阿積士及法甲的馬賽參賽。餘下兩席,個人希望是史篤城,可以一圓有生之年睇到史篤城對巴塞隆拿的「歐洲賽」。
綜合 Skysports 和 FourFourTwo 報導,賽事將由美國銀行 JP Morgan 出資贊助成立,初期投入 500 億美金,首屆賽事 15 支創始球會可獲得 3.1 億鎊的參賽費作擴軍、改善球場及訓練設施用,隨後每年亦可至少獲得兩億鎊的參賽費。面對如此厚豐的收入,難怪 12 支豪門甘冒不惜被制裁的風險而堅決發聲明宣佈成立歐超聯。
目前歐聯賽事,疫情前最後一屆冠軍得主是利物浦,當屆冠軍為利物浦「只」帶來大約 1.5 億鎊的收入,比起歐超聯承諾的每年至少兩億鎊的參賽費,縱使分組賽階段很可能由目前歐聯的六場比賽,大幅提升到日後歐超聯的 18 場 (20 支豪門分為兩組,雙循環主客制共 18 場),計落仍然「除笨有精」。
首屆參賽費高達 3.1 億鎊,隨後每年至少兩億,獎金如此龐大,錢從何來?若果對歐洲足球的財金有些許認識都知道,歐洲足協 (UEFA) 以至國際足協 (FIFA) 都是名乎其實的「吸血鬼」。有說歐聯賽事每產生 10 蚊,當中就有接近三到四蚊落入兩大吸血鬼的口袋裡。換言之,成立歐超聯可謂各大歐洲豪門的一場收入自決的革命。若歐超聯規模能維持歐聯一貫水平 (轉播費、廣告及門票收益等),要應付 20 支球隊的參賽事,可謂綽綽有餘。
15 支豪門選擇宣佈於 2021/22 成立歐超聯,可謂打盡算盤:第一,歐洲足協今年初宣佈將改革歐聯賽制,於 24/25 球季改為「瑞士制」,大幅提升比賽場數,直接間接帶動比賽收益,理想化地務求「做大個餅」,大球會、小球會有錢齊齊搵達致提昇整體賽事水平,但忽略了多支豪門一直以來所的訴求 —— 個別按球會成績建立系數的「保險制度」,意味歐聯常客可以永續其參賽資格而毋須擔驚受怕跌出前四。第二,英超、意甲現有電視廣播合約 (目前三年期合約函蓋 2018-2021 三個球季) 將於今屆賽事結束後到期,假設你作為香港一間電視台,知悉來季 (先只講 2021/22 球季) 英超將缺少曼城、曼聯、車路士、利物浦、熱刺同阿仙奴 (按目前聯賽排名),你仍願意投入大筆金錢購下英超轉播權?同理,意甲缺少了北部三支豪門,叫座力還有多少呢?第三,若果向來對足球賽事獎金感興趣的你,其實可以簡單數數手指,首期參賽費 3.1 鎊正正就是目前分餅仔機制下,同時贏取英超冠軍和歐聯冠軍的獎金收入總和,假設最終各地足總一同推出制裁行動,禁止歐超聯球隊參與本地賽事時,這 20 支球會未必會即時面對財政危機。所以,是次 15 支歐洲豪門球會共同成立歐超聯,無疑是向 UEFA 作出最大挑戰,各地輿論紛紛都視今次舉動為 an attempted power-grab。
這場金錢遊戲的角力,最終誰勝誰負,個人睇法,這完完全全取決於 UEFA 是否願意捨棄前主席柏天尼的「大愛模式」。
何謂大愛模式?從柏天尼當年一句競選口號大概可以參透 —— “take the game back to the fans in the smaller countries.”
資訊浩瀚;東張西望。
竭盡所能;深入求真。
企高一格;全新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