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曹的3-2結構、推進方式與不對稱性(Asymmetry)|論足球

十二勝四和兩負,躋身歐聯和足總盃四強,在聯賽榜逼近前四。這是杜曹上任後交出的成績表。林柏特麾下的車路士,季前被寄予厚望,成績卻不似預期、每況逾下。當時又怎會有人想到,杜曹來投後,一下子就扭轉局面。杜曹上任至今,一路沿用3-2-4-1/3-2-3-2陣式,以中後場的3-2結構為基礎,建立以後場組織和短傳推進為中心的獨特風格。看似簡單無奇的3-2結構,非新鮮事、眾人皆懂,但一直以戰術細節見稱的杜曹,又怎會流於平凡。

【3-2的基本結構:緊密的雙防中】

二月至今,車路士每場都以3-2後場結構應戰,後防三人為艾斯派古達、施華或基斯甸臣、魯迪加,雙防中則主要是佐真奴和高華錫。球隊崇尚後場組織,雙防中現身於對方第一二道防線之間,是組織推進的橋樑,防線三人往往嘗試透過左右轉邊尋找空間,將球運到兩人腳下,再由他們發動攻勢。杜曹曾在記者會上解釋過運用3-2結構的原因:「我們有三名優秀的中場中,我想球隊的領袖艾斯派古達與施華都在場上,我希望圍繞著他們建構球隊,因此三中堅與雙防中是現階段的不二之選。」車路士的成功之道,與這後場結構有莫大關係。它不但讓杜曹將重心球員都放在場上,更讓他透過位置和陣形上的安排,在戰術層面上取得優勢。

一來是人數優勢,三中堅加雙防中,必要時兩邊翼衛亦可墮後,不論是組織抑或攻守轉換時,都透過人數優勢維持緊密的陣形,是車路士推進順暢和防守穩健的重要因素。但以3-2提高穩定性的教練,又豈止杜曹,曼城和白禮頓等崇尚Positional Play的球隊,做法大同小異。車路士的後場結構,耐人尋味之處在於球員之間的距離和位置。從下圖可見,他們的三中堅距離相對上遠,左右中堅會拉闊至介乎輔位與邊路,但雙防中卻緊靠在中路(圖一)。

近幾年,有些以控球為主的教練,如哥迪奧拿和沙利,都偏向縮減中堅之間的距離,來提升傳球和轉向的速度。但杜曹的做法就有點不同。尤其是艾斯派古達,某些情況下更會以半個右閘的姿態出現。這個安排,雖然減慢了運轉的速度,但連同緊守在中路的雙防中,卻往往形成戰術上的優勢。

一般球隊在壓逼時,都會在向中堅施壓的同時,遮掩通往中場中的傳球路線。但當車路士的後防線與中場線,在闊度上有著如此明顯的差異,對方便會陷入兩難的局面:如下圖利物浦的第一道防線,沙拿和文尼究竟應該靠近中路,遮掩佐真奴和高華錫,或是逼近邊路,以便壓逼魯迪加和艾斯派古達(圖二)。

最終他們選了後者,就讓車路士輕易地把球運到蒙治腳下。更甚的是,在車路士的3-2-4-1中的Box Midfield,進攻中場甚少在中路現身,往往會Rotate到介乎輔位與邊路間拿球。所以,若果對方企圖以中場堵塞中路,以抗衡車路士的雙防中,輔位就會表露無遺。這個以3-2為基礎,「闊-窄-闊」的陣形佈置,是對手中前場壓逼時面對的一大難題。

【3-2下的推進方式】

這結構難應付之處,除了陣形,還有推進的方式和套路。從下面的Passmap可見,車路士的進攻以雙防中為中心,大部分時候都經由他們推進(圖三)。

控球在腳時,三中堅盡可能打穿對方的第一道防線,將球運到雙防中的腳下,再由兩人發板。他們對雙防中的運用和依賴的程度,在球壇上並不常見。現今很多球隊講求Verticality(縱向性),著重推進的速度和效率,也想避免在中後場失去球權,於是偏向由中堅直接傳球予輔位的進攻球員,一下子打穿兩條防線。例子包括比爾沙、拿高士文和普捷天奴的球隊。相比之下,車路士多數由中堅傳給防中,再由防中向前輸送,推進方式較為循序漸進,令Forward Pass的距離較短、要跨越的防線較少,穩定性因此提高。而交出Line Breaking Pass的責任,亦由後衛轉移到技術最好的佐真奴和高華錫身上,成功率和穩定性自然提升。當然,3-2結構亦有助這推進方式和後場的運轉,因為中場中有兩個選擇,可避免沙利時期經常出現的情況:當佐真奴被緊盯,本來的套路就被限制。

三中堅以企位與傳送拉開對手的第一道防線,再將球運到雙防中腳下,是杜曹眼中最理想的推進方式。一來穩定性高,二來防中紮根於中路,有最闊的傳球角度和視野,既可打穿輔位,亦可踢過頭波,或是分波予兩邊翼衛,變化甚多(圖四)。但有些時候,對手維持緊密性,並刻意收窄防線之間的距離,或嘗試壓縮雙防中的空間,令兩人無法轉身。這些情況下,杜曹的解決方法能進一步展現「緊密」雙防中的威力。

如下圖的情況,對方防守嚴密,根本沒有推進的傳球路線。但艾斯派古達仍堅持傳予佐真奴,後者回傳給拍檔高華錫,高華錫再立刻打穿對方中場線(圖五)。整個過程中,傳球在毫秒間發生之餘,其中兩次傳球都是反方向和斜線的(基斯甸臣傳予斜右方的佐真奴,佐真奴向斜左方的高華錫回傳,高華錫再傳給右輔位的夏弗斯。)Diagonality(斜線推進)本來已是杜曹的理念原則之一,因斜線傳球既可像Forward Pass般向前,又可像橫傳般遠離對手的覆蓋。但更甚的是,在短時間內兩次改變傳球的方向,對手根本趕不及橫移遮線。傳球路線被遮蓋時,車路士不時以一兩下距離極短的橫傳移動皮球,改變持球者的角度,尋找Line Breaking Pass的缺口。而這種套路和改變方向的速度,之所以可能發生,完全建基於雙防中的距離和連繫。而且,這種推進方式不只是一種alternative,更為進攻和傳球節奏帶來改變。尤其是像杜曹這些崇尚Positional Play的教練,一般要求球員佔據各自的區域(中路/邊路/輔位),令球員之間往往保持著大致均等的距離。好處是球員能保持連繫,又能覆蓋所有重要的區域,但有時進攻節奏會太單調,因為傳球的距離較為相似。而透過高華錫和佐真奴之間的連繫,杜曹就正正為這個問題提供答案。

【3-2結構的不對稱性】

不對稱(Asymmetrical)陣形是近年球壇的戰術趨勢,杜曹當然也不甘示弱,在陣形佈置上融入這種元素。3-2結構中,不對稱性體現於兩個地方:一,艾斯派古達的企位,比左中堅魯迪加更靠近邊路,有時會以半個右閘的姿態出現。二,雙防中的企位,佐真奴通常會在正中間,如對方以兩名前鋒壓逼,他就現身於兩人中間的罅隙,而高華錫的位置則稍微靠左,在對方右前鋒的旁邊支援。相比起佐真奴,他亦有較大的自由度,可移向左輔位拿球發動攻勢。高華錫的左傾,對整體進攻趨向亦造成顯著影響,令後場組織更集中於左輔位。然而,若果細心留意車路士的陣容,不難發現左右兩邊的進攻力,有顯著的不平衡。左邊是缺乏突破能力的阿朗素或捷維爾,而右邊則有傳統翼鋒奧代爾,或攻力尚可的占士。當右翼比左翼強得多時,將中後場組織傾向左路,意圖清晰不過,就是透過左路的短傳overload吸引對手、孤立遠邊的奧代爾,然後快速轉向往右路(圖六)。

與此同時,艾斯派古達的位置,一方面與他右閘出身有關,可讓他在熟悉的位置發揮能力,另一方面亦與overload後轉向,和放大奧代爾的能力扣連。後場組織時,當高華錫在左輔位控球,對手會順勢向這面橫移。如前者以短傳或盤球進一步吸引對方後,馬上轉向予遠邊的艾斯派古達,他的位置越邊,對手就越難覆蓋。控球後,他便可利用空位引球前進,穿越對方的第一道防線。換句話說,在左路overload後,即使未能直接轉向給奧代爾,右路仍有艾斯派古達這折衷方案(圖七)。

另邊廂,不對稱的三中堅在壓逼時更難覆蓋。試想像,一般以4-4-2或5-3-2等陣式壓逼的球隊,都會嘗試由兩個前鋒向三中堅施壓,靠邊的左右中場會留在原位,不會輕易上前,免得兩閘孤立無援。然而,當三中堅的企位拉闊且不對稱時,如艾斯派古達是半個右閘,情況就截然不同,因為單靠兩名前鋒,難以有效地覆蓋整個球場的闊度,所以唯有將壓逼艾斯派古達的責任,交給左中場。當左中場被吸引上前,奧代爾在邊路的空檔就愈多。就這樣,杜曹利用兩個位置上的微調形成不對稱陣形,為球隊的側擊和轉向製造更理想的條件。

【總結】

單單是後場組織結構,就充滿細節、機關算盡,可見的不只是杜曹的造詣,更是今時今日頂級足球的戰術水平與要求。由整體陣形、推進方式、進攻套路,到個別球員的位置和連繫,以致不同情況的應對方法,通通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若不與時並進,仍停留在陣式或戰術大原則的層次,就只會像某些風光一時的教練一樣,被時代的洪流淘汰。對車路士來說,杜曹的來臨未必帶來榮耀,但至少踢出來的,是別具一格和耐人尋味的現代足球。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