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足球領隊對待青訓球員的態度?訓練成果|BLnaze的足球札記

(本文標題為編輯所擬)

每個教練的訓練方式不同,因此青訓球員/年輕球員在這種情況下的「待遇」和得到的機會不同。很多人批評摩連奴對青訓和年輕球員不重視,這個評語其實並不公允,肉眼可眼的提拔,由國際米蘭時期的Santon、皇馬時期的Varane、曼聯的McTominay 其實都是他捧出來的。(P.S. Varane不是青訓,但卻是摩連奴給予一線隊機會,那時的主力還是Ramos、Pepe和Carvalho 這些球員)而背後還有些媒體不寫,球迷也看不到的「工作」。

例如摩連奴很常與青訓總監溝通、也會與梯隊的教練聯繫,他會給予很多意見,也會很常了解青訓球員的動向和發展。舉個例在國際米蘭時期,他就提出國際米蘭各梯隊要統一陣式的建議,並且強烈建議球會利用租借和當時尚流行的50%所有權的形式將有潛質的青訓球員放到意乙比賽。這對於當時雜亂不堪的國際米蘭青訓梯隊有很大的幫助,雖然最後因為莫拉堤的三心兩意把計劃做半停半,但當年工作過的國際米蘭人員也對摩連奴的貢獻予以肯定。

另一方面就是訓練。雖然教練的做法不一,但模式大同小異。

教練很多時的日常訓練,一般是主教練負責A隊的戰術,然後由副手負責指導B隊,執行下一場對手的戰術。例如利物浦準備對阿仙奴的比賽,B隊教練以Shaqiri 串演阿仙奴的Pepe在右路做衝擊,由高普指導的A隊就嘗試用不同的協防方式去應對。一旦發現Robertson與Matip(或其他中堅)的應對有困難,就嘗試從B隊中同位置找球員換隊訓練,看看是否更佳的選擇。因此有時候我們看到教練所說,訓練的情況不好所以這場後備,都是根據這訓練而定下的。

當然,哥迪奧拿和摩連奴的訓練方式一定有所不同,畢竟主攻和主守所演練的側重點也會不同,但大體而言是這樣進行。這與我們玩遊戲不同,很多教練,特別是意大利式的教練,都會傾向用老將做後備、輪換,因為他需要的是訓練場上給予到更高的強度,更高的戰術適應性,「輔助」A隊完成訓練。這是青訓球員提供不到的。干地就是這一類型的教練,有些球員他未必用得著,但他很在意要買,因為他需要的是能夠在訓練中演出不同戰術,然後衝擊自身的A隊。當年在車路士二年,整個夏天都在吵吵嚷嚷要買一堆後備球員的原因也基於此。

這跟青訓有甚麼關係?

在以上的大體模式之下,青訓球員在B隊的定位就顯示出教練對青訓的重視程度。例如摩連奴和哥迪奧拿都是會讓青訓參與B隊的戰術演練,嘗試與一線隊球員合練,合作和學習更多不同對手的戰術,因此青訓球員即使沒有上場,也會得到很多「指導」,很多年輕球員沒有在摩連奴手下得到機會,但卻仍然對他百般讚賞的原因就是如此。

但有些教練,就像上文所講的干地一樣,由於需要確保訓練強度和準確度,因此青訓的定位就會排得很後,而且由於訓練時也要減低出錯率,青訓球員這方面顯然會有不足,他們能被看上的機會就會更小。(很多時候訓練時能否訓練出足夠的強度,令自己的A隊能感受到對手的壓力,在實戰中尤其重要。舉個例,籃球員每次訓練投籃都只是五歲小孩在眼前干擾,但到了實戰時前面卻是Anthony Davies,那麼你的投籃準繩就完全不同,但如果平時已經是Davies呢?實戰時的準確度又肯定會不同)

摩連奴和哥迪奧拿、高普這些教練都很容易去調整對青訓球員的標準和定位,但不影響他們對A隊陣容的判斷,這是難能可貴的。
而且這些教練有時候會為青訓球員去做一些特定的訓練,例如現任意大利國家隊主教練文仙尼,他很喜歡把前鋒們聚集,無論成年隊和青年隊,然後進行射門指導(這不排除他是在炫耀自己的射術)。施丹也經常被隊員「埋怨」在訓練中搶不到他的腳下球,這對青年球員的培訓是有一定影響的。

不過摩連奴的踢球能力太差了,這也讓他缺少了這方面的「炫耀」。也可能是因為如此,心高氣傲的球員往往看不起這個翻譯員,看看Pogba這種,一旦有氣焰,施丹直接撩你單挑,你還敢說話嗎……

其實當然還有一些教練是心底裡看不起年輕球員,無論他們的表現如何,甚至在一線隊正選的表現如何,只要稍一差錯就萬劫不復。前拿玻里和國際米蘭的教練馬沙里、現在無業但教過卡利亞里和基爾禾的Maran,這些都是極著名的例子。干地嘛……應該也算是這類型,不過他比較好一點的,是你根本看不到這些年輕人到底犯了甚麼錯,因為根本沒上陣……

如欲優先下載《體波台》、《Stretford End》、《The Boot Room》及《Invincibles》等多個足球評論節目,請加入體嘢贊助會員計劃。方法如下:
1. 下載Patreon手機程式及開通帳戶;
2.搜尋體嘢專頁(patreon.com/sportsyeah)並訂閱體嘢;
3.支付5美金月費(相等於39港元)。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