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球入門 – 雙人角球的戰術元素|Matthew Mak

上週週中一場白禮頓對阿仙奴比賽,客隊曾經安排一左一右兩個不同慣用腳的球員去處理同一個角球,但筆者卻在公海見到很多人恥笑Mikel Arteta,才驚覺原來本地人對死球的認識居然那麼深,居然去批評一個在曼城負責死球的教練。因此,忍不住撰文一篇解析一下雙人角球的意義和功效。

討論足球最重要的是context,沒有了context一定是雞同鴨講。為了保護筆者免被Arteta一樣被人恥笑,故此需要明言這篇文是針對雙人角球對於區域防守線(zonal chain)的作用。這個字眼在這裡不是指界別人盯人、區域防守還是混合模式的防守方法,而是表達後兩者(區域防守/混合)會出現的區域防守線 – 也是雙人角球主力打擊的地方。

要了解雙人角球的意義,首先必須明白一條區域防守線需要如何因應外彎球和內彎球作出相應站位。由於球員防守的是空間,換言之對手球員如同死物,並非站位的關鍵考慮因素。由於防守方人數有限,禁區那麼大,常見的一條四人防線是不能完全覆蓋小禁區,要如何取捨來決定哪些空間需要防守就必須要通過球的來勢判斷。

角球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就分為順腳和逆足兩種。防守方要做的是把情況設想至最極端,例如要預備防守弧度極高的球 – 這就是要判斷球的來勢之故。先解釋內彎球,即右腳球員開左邊角球,你可以預期一些有水準的球員如James Ward-Prowse的傳送能夠有足夠弧度去把球彎回小禁區。因此,你可以見上圖 – 防守方一開始要在小禁區裡面防守空間,避免球彎回來的時候頂不到。

上面這個是實戰例子,修咸頓處理角球的正是Ward-Prowse – 內彎球,所以曼城球員都在小禁區裡面防守。

外彎球又如何?這意味著一個球員在順腳邊開角球,設想球最極端的弧度的話,就可以預期球會一直飛出小禁區,而不可能改變物理定律像內彎球一樣兜回小禁區。為了更容易頂到,防守方站出小禁區成一斜線來應對。

上面的實戰例子是上季紐卡素對曼城的比賽,Jonjo Shelvey一個右腳球員處理右邊角球,你可以見到曼城第一條防線是向上斜出小禁區的,最明顯是Kyle Walker和Benjamin Mendy的站位。

所以,回到主題,區域防守佈置說明了什麼?就是通過判斷球的來勢決定站位以提升防守效率。為什麼要有雙人角球?就是要干擾對手,採取主導,因應防守方選擇其中一種站位後做相反的行為。上面的構想圖就是一個防線因應外彎兒斜出小禁區,然後進攻方可以判斷弱點後用內彎球攻擊小禁區空間的例子,只要傳送到位,後衛根本沒有辦法防守這個空間。

既然大家都恥笑Arteta,那麼阿仙奴還沒有利用這個戰術取得入球,筆者也不好意思以槍手的角球作為例子,湊巧白禮頓在這個週末用同樣的方法多次成功利用狼隊zonal chain的不足而製造了有威脅的攻門,所以就用Lewis Dunk的入球解析一下雙人角球實戰中的作用。

因為狼隊把區域防守球員都集中在前柱和小禁區,令到小禁區出面的一片空間沒有辦法即時對應防守,當球隊開出外彎球便很自然越過前柱到達後面這個空位,其餘要做的就是有球員能夠在適當的時機出現,自然有足夠空間頂球。

除了我在這篇文章帶出來有關利用區域防守球員的作用,其實雙人角球的變化還有四至五個好處,也能針對對手作出部署,例如主宰時機、開短等等,不過最基礎也明顯的優勢已經在這篇文章解析了,希望下次大家見到有球隊用這招的時候不要恥笑教練團隊吧。

如欲優先下載《體波台》、《Stretford End》、《The Boot Room》及《Invincibles》等多個足球評論節目,請加入體嘢贊助會員計劃。方法如下:
1. 下載Patreon手機程式及開通帳戶;
2.搜尋體嘢專頁(patreon.com/sportsyeah)並訂閱體嘢;
3.支付5美金月費(相等於39港元)。

Matthew Mak

足球網站Total Football Analysis 作者、體波台主持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