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設計】「HIIT」應如何組合? | EP Fitness & Health 運動科學分享平台

【訓練設計】「HIIT」應如何組合? |  EP Fitness & Health 運動科學分享平台

HIIT 近年在全球各地興起熱潮,不少健體愛好者和體能教練皆在坊間接觸過各種宣稱「HIIT」的訓練計劃,但都可能存對中間的細節設定和效果存疑問。筆者過往的研究和教學工作都集中在HIIT之訓練設計,以下分享紐西蘭體能訓練專家 Paul Lauren 教授早前在著名科學期刊《Sports Medicine》所繪製的一張圖表,簡略探討所有HIIT方案中必須包含的9大變數。

——————

1. 運動模式 (Modality)

HIIT模式靈活彈性,內容可按參與者的體能水平、訓練目的和環境來設定。按照不同器材和動作配搭,主要可分兩大類別:

I) 傳統模式

– 以跑步、單車、游泳和划艇等傳統帶氧運動形式進行,按時間或距離作單位,重複衝刺。例子如用健身單車機間歇快踏,或在運動場重複奔跑。

II) 新興模式

– 在健身中心或網上教學較為常見,可單靠自身體重 (Bodyweight) 作負荷/跳躍動作,又或配合小型健身器材 (例如啞鈴、壺鈴、戰繩和沙包等),多以循環訓練 (Circuit Training) 形式進行。例子包括近年在坊間流行的Tabata、7分鐘運動 (7-Min Workout),以至部分CrossFit 類型訓練等。

– 動作選擇上建議優先考慮涵蓋全身主要大肌群、多關節的動作,務求在短時間刺激最多肌肉,同時有效地提升運動心率,保持心肺強度。

– 參與者亦可定時轉換動作,以增加難度和趣味性。

– 但要注意重複跳躍動作對關節負荷大 (尤其對體型過重人士),參與者必須掌握正確和着地緩衝技巧。

————

2. 運動強度 (Exercise Intensity)

– 以文獻定義而言,運動期間能達到最少80%個人最大心率 (HRmax)/最大攝氧量 (VO2max)方能稱上為「HIIT」,因這個強度才能驅使身體使用較多無氧/乳酸系統作能量輸出 (超出乳酸門檻),達至預期代謝效果。

– 另一個適合大眾的粗略估算方法 (RPE),就是若10分為最辛苦,HIIT運動應達最少7分或以上。

– 值得一提,全力衝刺形式的 HIIT 又稱為 Sprint Interval Training (SIT),適合進階運動員訓練,但風險較高。一般人可先以~80%強度為目標。

——————

3. 運動時間 (Exercise Duration)

– 視乎運動強度,每次動作持續時間可由數秒 (short interval,多為全力衝刺) 至4分鐘 (long interval,多為次最大強度)不等。

– 鑒於HIIT的運動強度頗劇烈,故全節總運動時間一般不多於30分鐘 (熱身和緩和運動另計)。過長的環節會令對中樞神經系統疲勞,會影響動作質量,增加受傷風險。
—————

4. 休息強度 (Recovery Intensity)

– 每組運動間可採取靜態休息 (Passive rest) 或動態恢復 (Active recovery)作緩和相隔。後者的例子如輕鬆緩步跑、踏單車或踏台階等,在不對身體構成額外代謝壓力下,目標的為加速血液循環排走廢物(如酸性氫離子H+)。

——————

5. 休息時間 (Recovery Duration)

– 休息時間需視乎運動時間本身,一般以作息比例 (Work:Rest) 表示,可設於由1:5至3:1 不等,按參與者體能水平和訓練目的而定。

– 從能量系統角度,休息比例較多可容許無氧系統恢復,有利爆發型訓練; 休息比例較少則傾向建立有氧耐力。經驗而言,初接觸人士可先以 1:1 為起點 (如運動30秒,休息30秒),往後再由此調整。
————

6. 動作數目 (No. of Intervals)

– 一般含4-12個不等,視乎每個動作本身的持續時間。舉例一個透過循環形式完成的HIIT訓練,中間可安排8個不同動作; 若以傳統帶氧形式進行,則例如包括10次1分鐘快跑。
——————

7. 系列組數 (No. of Series)

– 亦可理解為「回合」,即重複整個系列多少次,一般為1-4次不等。舉例當完成了一次4分鐘的「Tabata」,稍作休息可再來多兩三個回合。又例如在單車機上重複數次10秒衝刺,休息一會再重複2-3組。

– 但如上述提到,由於HIIT對身體刺激劇烈,一般建議每節訓練不多於30分鐘。

—————

8. 系列間休息時間 (Between-series Recovery Duration)

– 時間較長,可由1至10分鐘不等,目的為讓能量系統有相對完整的恢復。例如當完成一整組運動後,歇息3分鐘,才再重新準備下一系列動作。
—————

9. 系列間休息強度 (Between-series Recovery Intensity)

– 同樣以不對身體構成額外代謝壓力、促進能量系統復原為目標。系列間休息多採用非常低強度/靜態休息,使運動者身心充分預備下一系列的訓練。例如停下喝水休息。

——————

簡單例子解釋

– 傳統模式:運動場跑步 —> 目標八成強度 —> 快跑30秒 —> 慢跑30秒 —> 重複五次為一組 —> 靜態休息3分鐘 —> 重複以上三次

– 新興模式: 自身體重動作 (如Burpee、jumping back、mountain climber) —> 全力最快速度 —> 做20秒 —> 靜態休息40秒 —> 完成六個動作 —> 靜態休息3分鐘 —> 重複以上三次

– SIT/ Wingate 模式 (只限進階人士): 單車機快踏 —> 全力衝刺 30秒 —> 靜態休息4分鐘 -> 重複 4-6次
—————-

結語

希望以上分享能讓大家了解每個 HIIT 計劃設計背後的考慮,認清每個獨立變數間的微妙關係。當然,這裏要強調一句,上述例子僅供參考,HIIT 的精髓在於無限配搭可能,在專業層面我們必須按個人/受訓者的背景和目標需要,靈活地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值得一提,部分體能訓練學者和教練會把 HIIT再細分成 VIIT, HVIT等專門類別,可參考另一文章介紹- bit.ly/2CWe6NS)

——————

過往HIIT文章:

「間歇訓練」的科研實證
bit.ly/2HzrxVv

HIIT的原理及實踐應用
bit.ly/2MsUSVW

HIIT的10個科研事實
bit.ly/2DiuoC0

HIIT的三大減肥理論
bit.ly/2P4LGZt

HIIT 的心理功效?
bit.ly/2DiGDhN

7分鐘運動,效果勝過數小時跑步?
bit.ly/2OlvrBW

Tabata: 起源和功效知多少?
bit.ly/2RsZVUQ

HIIT如何監控強度?
bit.ly/2znmlzl

迷思: 我們做的是「HIIT」嗎?
bit.ly/2CWe6NS
_________________
撰文: Eric Poon (運動科學博士生,認可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運動生理學家 ACSM-EPC)

如欲優先下載《體波台》、《Stretford End》、《The Boot Room》及《Invincibles》等多個足球評論節目,請加入體嘢贊助會員計劃。方法如下:

1. 下載Patreon手機程式及開通帳戶;
2.搜尋體嘢專頁(patreon.com/sportsyeah)並訂閱體嘢;
3.支付5美金月費(相等於39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