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初探:Jarrett Culver在NBA會是全能還是全不能?|KH筆記

(本文編譯自Jonathan Tjarks的文章:Jarrett Culver Does Everything for Texas Tech.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NBA When He Doesn’t Have To?)

Texas Tech從來也沒有像Jarrett Culver這樣的球員。

這位今年Big 12組別的最佳球員不論是場均得分 (18.9分)、籃板 (6.4個)、助攻 (3.7次)、三分起手 (4.2次)和罰球起手 (5.4次)都屬於全隊最高,並且場均錄得1.5次偷球和0.5次封阻。在帶領球隊晉身校史上首次NCAA盃賽四強的同時,Culver的選秀行情亦從首輪的中後段躍升至前五順位。雖然Culver在大學展現出相當全能的技巧,不過對於NBA球隊來說,這並不一定是好事。

Culver報稱身高6呎5吋,體重195磅,但是從NCAA的比賽表現看來,他的身形遠超於此,而且臂展亦比一般身高6呎5吋的球員長。以NBA的標準來說,他的身體質素稱不上優異,尤其是爆發力和彈跳力都不算出色。因此Culver的身高和臂展將會是判斷他身體質素的重要因素,選秀的體測將會對他的行情有很大的影響。

雖然身體質素稱不上頂尖,但是Culver的籃球智商讓他可以在場上發揮自己的長處,而教練Chirs Beard圍繞著他塑造陣容,亦能讓他交出最好的表現:

Texas Tech的正選陣容排出三個後衛,除了Culver外,還有Matt Mooney和Davide Moretti兩位控球者,與及Tariq Owens和Norense Odiase兩位傳統內線。Culver亦會在比賽中扛大前鋒的位置,他防守對方內線的能力容許Texas Tech用上四名外線球員,除了有利球隊的進攻外,對於三分命中率只有31.6%的Culver,這樣的陣容亦讓他有足夠的空間來持球進攻。

Culver的進攻主要來自籃下的得分,與及趁著對方協防時突破分球,他的進攻技巧容許他長期保持侵略性,而不會強行出手。他最常用的進攻手段是持球打擋拆,據Synergy Sports的數據,這種手段佔其進攻球權的26.1%。雖然外圍投射威脅不大,但Culver相當懂得進攻錯位防守,不論低位單打較小的後衛,或是以速度吃掉內線,他都有一定的大窩裡;而且他在籃下命中率相當優秀,達68.4%,比R.J. Barrett (64.4%)和Ja Morant (61.0%) 兩位前三順位的大熱人選還要高。

即使Culver無球在手,Beard的戰術亦讓他繼續保持進攻上的威脅。師承前Texas Tech教練Bob Knight,Beard用上了很多動態進攻的戰術,令球隊利用很多無球切入來創造出手的機會,而Culver正是一位優秀的無球切入者,往往能把握合適的時機切入籃下,取得上籃的機會。雖然他的外圍投射不佳,但是這種無球進攻上的威脅,就可以為隊友減輕他們面對的防守壓力。

Texas Tech能夠晉身最後四強,他們頂尖的防守是最重要的因素。不論在十六強以62–44擊敗Michigan,還是在八強亦75–69淘汰進攻火力最強的Gonzaga,Culver的防守都是亮點:除了能在外線防守外,他亦能防守Gonzaga的內線,被視為今屆選秀樂透人選之一的Brandon Clarke。雖然身體質素不算頂尖,但是優秀的臂展和預判能力,就成為Culver在防守端的最大資產,2.7%的偷球比率和2.1%的封阻比率,在外線球員來說都是相當出色的數字。

Culver的防守在NBA等級的比賽應該沒有問題,但是他的進攻技巧有多少能直接應用到NBA的比賽,相信就是個問號了。當Texas Tach一路晉級的時候,Culver在進攻上的表現亦愈來愈掙扎。論外圍投射,在19場Big 12分區的比賽,他的三分命中率只有22.9%;而在今屆NCAA盃賽中,他的三分命中率亦只有27.3%。在常規賽季的時候,Culver還可以透過切入來完成進攻,但是在NCAA盃賽碰上較佳的防守球員時,這個招數就失效了。

當Culver要對位體型較大,或是身體質素較佳的球員時,他往往難以在持球時創造足夠的切入或出手空間。Michigan的大四球員Charles Matthews就是一個例子:身高6呎6吋、體重達205磅的他在16強的上半場緊纏著Culver,讓他難以在理想的位置出手。雖然Texas Tech在下半場利用更多的掩護為Culver創造空間,但是在八強面對以換防為主的Gonzaga,這招又不再奏效:面對Clarke和八村壘,Culver只是錄得19投5中的成績。

進入NBA後,Culver在進攻上應該擔任甚麼角色,相信還要時間去探索。作為球隊的第二進攻選項,攻擊對手的輪轉防守,可能是他發展的方向,但是改善外圍投射的能力絕對是當務之急。雖然Culver去年修正射姿後,投射的表現有所進步,但是他能否繼續改善,成為NBA級數的外圍威脅,確實難以保證。

讓他當持球者亦未必是最好的選項,因為他的身體質素讓他難以在NBA級數的側翼位置上創造錯位防守。對Culver而言,在速度或身形上有明顯優勢的位置,應該只有控球後衛。雖然他的抉擇能力和籃球智商都相當出色,但是要發展成一位良好的控球者和傳球者,相信還需要長時間的養成,畢竟他在Texas Tech還有Moretti和Mooney與他一起分擔組織攻勢的責任。

Shai Gilgeous-Alexander的養成方向,或者值得選到Culver的球隊參考:SGA雖然體能不算優秀,但是身高和臂展在控衛的位置上都相當出色,當球隊有如今季的快艇,有多位控球者可以分擔進攻時,相信會是對Culver發展最有利的情況。

因此,Culver的落腳點會對他將來的發展相當關鍵:如果他加入公牛,他與Zach LaVine、Otto Porter Jr.和Lauri Markkanen會是個有趣的組合。雖然球隊沒有一個傳統的控衛,但是他們的核心擁有足夠的投射和傳球能力,為Culver分擔進攻的責任,並為他創造切入的空間;與此同時,Culver的防守能力亦可以減輕LaVine在防守端的負擔。但是如果他來到騎士這類球隊,遇上Collin Sexton這種長期控球的後衛,他就很可能只會擔任無球的定點射手。

當Culver在Texas Tech的時候,他不必擔心自己是否適合球隊,因為Beard教練會圍繞他塑造合適的陣容,讓他的能力最大化。但是到了NBA,當他不再是球隊核心的時候,Culver就要思考他能為球隊帶來甚麼,如何融入球隊,否則在大學時期全能的他,投身NBA後就有機會變成全不能了。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