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門的藝術:小基艾沙距離成功的最後門檻︱譯:雯B
過去數年的足球世界都強調「效率」一詞,射門位置比射門質量更重要。在2000年代後期與2010年代初期,很多球隊追求所謂「良好射門」(Good Shot),減少了球員的魯莽攻門。這在現代足球人才流入的情況之下,更成為了常態。球隊人才輩出,球隊要保持穩定的進攻姿態與效率,就要提升射門效率(追求good shots),同時也要減低差異的出現。這不是說歐洲足球變得單調(Monotonous,這問題在NBA與NFL的運動開始出現),只是為了要避免因為次優射門而白白浪費球權。
這是費倫天拿翼鋒——名宿之後——小基艾沙(Federico Chiesa)成為本文主角的原因。他是天賦異稟的足球天才,但其入球轉化率只有0.30,是同期新星中最低者。以傳統的計算方法(射門與關鍵傳送)或預期射門貢獻(expected goal contribution)而言,基艾沙已經擁有不俗的表現,並吸引到大球會對他青睞有加,況且他還十分年輕。
作者: Mohamed Mohamed
文章來源:Statsbomb
基艾沙每次攻門能造成的xG(即expected goals per shot)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數據:意甲的翼鋒或進攻中場的相關數據平均為10%,而基艾沙只有7%,比標準數字為低。雖說他在防守性高的聯賽裏比賽,但這也解釋不了費倫天拿在該項數字(expected goals per shot)與射門距離(average shot distance)排名聯賽中游的問題。小基艾沙的射門質量之低,似乎說明他是一個很差的射手。
像費倫天拿一類的意甲球會,要是沒有殺入歐戰、並等待金錢流入,小基艾沙的確能夠為球隊帶來一筆巨額轉會資金,或者用作長期發展之用。球會應該要知道基艾沙的潛力——就正如尼古拉斯比比(Nicolas Pepe)在里爾(Lille)所發揮出的效用一般。我們不難想像,小基艾沙早晚會發展成全面的球員,並在大球會效力。或許他能夠在固定的路徑成長,也有可能泯然於眾人。假設他只是一個綠葉球員,90分鐘只得3腳射門,他又怎能在只得7.5%-8%的expected goals per shot之中取得理想的入球數字?
這不是說在禁區外的射門就是一件壞事。球員都喜愛使用遠射去展示自己的質素:古天奴(Philippe Coutinho)、基斯甸艾歷臣(Christian Eriksen)、全盛時期的加里夫巴爾(Gareth Bale)也是如此。遠射理應是一種具備發展空間的選擇,因為球員有遠射腳頭,代表球隊有更多元化的進攻選擇。有時掌握控球卻也破不了僵局,機會只有3-4%的射門就是最好的進攻。作為遠射的門外漢,基艾沙倒是不乏遠射,他經常會在隊友現位等待射門時,就以射門終結攻勢。
整體來說,基艾沙的場上決定能以「不穩定」(Erratic)來形容,倒也不算得是壞事。在18-21歲階段的年青球員踢法尚未成形,有時會過於躁進,需要在某些踢法和戰術中得到比賽經驗。基艾沙頻繁遠射,使他與其他球員合作的機會減少,如果有什麼阻礙基艾沙的發展,那正是個人決定(Decision Making)的部分。
基艾沙的優點很明顯:他是一個體能出色的球員,能夠輕易地滿場飛,這是出色進攻手的特性。他能夠從後場帶球上前場,在球隊反擊時充當球隊的持球點。當他以高速啟動攻勢之後,實在難以將他拿下,而對手也需要利用超技術才能阻止基艾沙推進。觀察基艾沙的進攻套路在大球會的環境裏改變,是值得玩味的事,但現時他已經在反擊展現出很大的威脅。
在強大身體質素之上,基艾沙能夠在一個半攻守轉換的機會中,把握對方錯誤製造攻門機會,他的決定會在反擊中比起陣地戰產生更大的效用。他左右腳都有能長傳能力,可以輕易轉邊找到另一方的隊友;又或者在防守線中以通透的傳送組織進攻。在一些亂局裏他展示了自己與隊友的細微差異和超乎常人的意識,實在令人鼓舞,縱使他依舊喜愛「浪射」。
當他面對一些較具防守紀律的球隊時,基艾沙可以藉盤扭「破大巴」,一方面他經常切人中間,堅持以遠射的方法進攻;一方面他又可以利用自己的體格盤球推進,扭過對方球員製造進攻,如同荷甲球員艾迪斯(Oussama Idrissi)的踢法一般。因為這套充滿動感的踢法,他可以用上強大的右腳在右翼位發揮能力,也可以靠邊進攻中場的形式殺入禁區,為後上的隊友製造射門機會。
基艾沙的位置感與無球跑動似是非正統(Unorthdox)出身。他名義上是一位右翼,但也會在中路或左路都會發動攻勢,頻頻插入對方防線身後的空位進行突破。基艾沙的流動性使他在反擊裏成為強大威脅,而他能否在大球會取得自由的發揮空間,也是值得討論。究竟基艾沙是一個傳統的右邊球員,抑或是一位能勝任不同位置的多功能球員?
小基艾沙這位新秀到底有多出色?撇開射門質量與位置不論,他在比賽總是踢得稱心如意。他是無球、有球能力皆十分出色的球員,可以勝任球場多個位置。雖然他不是十分出眾的進攻中場,但具部分組織能力。他不是薛耶治(Hakim Ziyech)一類的進攻球員,卻擁有上乘的用球能力,以及進攻中場的出色組織能力。除非基艾沙一心在球會發展成為出色的純翼位球員,但這也不太可能,因此他需要減少每場的射門次數,並展示有紀律的站位意識,這對他的發展有更大的幫助。
比較基艾沙與上季馬琴(Malcom,目前效力巴塞隆拿)二人的表現十分有趣,兩者擁有強勁體格,同樣交出相若質素的攻門數字,並為一支位居中游、差點能打入歐霸的球隊效力,而且表現卓越。馬琴能打出一季出色表現,因為他並不是反擊的啟動點、而是接應點,喜愛引球推進,並擁有足夠的意識與協調能力,在禁區內傳送找到自己的隊友。上述種種特徵,與基艾沙相似,而後者的射門量比起喜愛於禁區內起腳的馬琴更多。
馬琴仿似是基艾沙的反面教材。大家都以為馬琴有能力在大球會比賽時,他也去了大球會展示自己的能力,但自己根本未準備好為巴塞隆拿上陣,以及沒有取得足夠比賽時間,於是失去了整整一年的進步時間。年青球員需要時間去發展與提升,而馬琴與洛夫斯捷克(Ruben Loftus-Cheek)均面對類似的問題。要有明顯進步,基艾沙需要找上一支能踢歐聯的球隊,讓他擁有1500分鐘以上的上陣時間。
基艾沙的轉會費據聞已經提升至6000萬歐元。對於一個年輕球員而言,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他能夠為紫百合帶來可觀收入,卻未展示出足夠驚人的天賦,而這筆金額將會是一場賭在基艾沙身上的賭博,直至他能成為一個星級球員,屆時他的射門選擇也會因此提升。愛華頓收購李察利臣(Richarlison)就是一場挖彩票式的賭博,「拖肥」覺得此子會成為星級球員,但能挖中的成數並不明顯地高。也許基艾沙比起李察利臣更好,用6000萬歐元投資在他身上更「值搏」。基艾沙已經擁有成為球星的能力,接下來就需要他是否能夠滿足眾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