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portsYeah 體嘢

梅利退役之痛——股臼夾擠綜合症|李慧明

梅利退役之痛——股臼夾擠綜合症|李慧明

今年澳網的記者會上,梅利哽咽自曝退役決定,鴨舌帽愈拉愈低。是應該正值事業高峰的他對自己和球迷的無地自容,還是要擋住不應輕彈的男兒淚,球迷看見也覺得揪心。

2017年中他已經飽受髖關節傷患困擾,經歷了無數復健、數個傷出和溫布頓的衞冕失敗, 2018年1月在澳洲向骨科醫生John O’Donell求診,做了第一趟手術。他復出日子由原本的5個月後的格拉斯哥挑戰盃延至6個多月後的皇后錦標賽,還要在第一圈出局。再退出溫布頓、美網一輪遊,醞釀到今年澳網慘敗,我在打這些戰績都替他感到納悶。

到第二趟手術他在社交網站發出的照片,我才肯定他患上的是股臼夾擠綜合症及併發的骨關節炎和軟骨磨損。

髖關節由大腿股骨球狀(head of femur)連接杯狀盆臼(acetabulum),兩端都有軟骨作緩衝。運動員的活動量比人大,關節長期受壓,會形成股骨凸輪畸形(CAM deformity)或盆臼增生變成蟹鉗狀畸形(pincer deformity)。若活動方式再沒有任何轉變,軟骨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關節空間會變得陝隘。而骨科醫師見到照片有上述結構性病變,都會提供手術作為治療方案的意見。


圖:NHS

下筆一刻我要十分小心。因為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這些磨損和痛症的關聯其實沒有大家想像那麼直接。

有美國骨科醫生在先進運動會向500多位60歲以上運動員進行髖關節影像普查。能夠進行體育競技的長者,疼痛不會嚴重到生不如死,但當中竟然有超過80%有以上有關節畸形狀況,甚至有先天性半脫臼狀況,卻在活動狀況問卷表示沒有因為髖關節任何症狀影響訓練和練習。被檢查到兩側都有畸形狀況的運動員中,只有26%報告兩側都有髖關節痛症。數據分析後亦發現,畸形的嚴重程度亦證實和骨關節炎發病率沒有直接關係。臨床人員也以為關節僵硬是因為畸形而生的症狀,但再有另一項研究顯示,關節僵硬和畸形嚴重程度也沒有直接關係。

那痛楚從哪兒來?媽,我很亂。

不要亂,只記住:畸形和退化,只是勞損的結果,施行任何修補後遺症的手段,而沒有處理勞損的成因,關節表面被手術刀批得多麼美,活動方式沒變,依然在以高強度運動量撞擊關節同一位置,會浪費醫師的一番心血。

有時連臨床人員也覺得髖關節受壓都是直線抽擊,忘記了髖關節是一個可以360度旋轉的關節。運動員因為技巧需要,髖關節長期在旋轉幅度邊緣受壓。除了骨和骨之間的碰撞,週邊的靭帶亦因為長期拉扯而鬆脫,這簡接地會增加關節在活動期間在旋轉時的離心和撞擊力,若果身體有正常恢復和適應,靭帶和骨質會長厚作緩衝,簡接形成上述畸形,亦解釋為何有人在照片照出畸形而沒有產生任何症狀。

而更多人在關節拉到靭帶前,已經拉扯到週邊肌肉。髖關節除了大幅度活動的肌肉外,也有四塊外旋肌、臀中肌、梨狀肌及髂肌負責收縮,將球狀骨「吸入」杯狀骨增強關節穩定性。關節、靭帶、肌肉三劍客相互合作,儘量保證球只在杯中轉動;反之,不同組織的撞擊拉扯就會傳到神經,形成痛症。

有證據顯示有中度至嚴重髖骨關節炎的患者的臀中肌在磁力共振掃描底下發現萎縮,甚至有脂肪積聚在肌肉纖維中間。另外,醫師進行髖關節修補術時亦需要劏開髖關節小外旋肌以便內窺鏡進入關節表面。這些骨科醫師未必在診治時告訴患者,卻都是在復健時進展的重要因素。


髖關節表面(左)及深層(右)肌肉

我假設梅利的治療師和體能教練團隊都知道這些醫療程序對髖關節週邊肌肉的影響。但要由等待手術時已劏爛的肌肉自然復原,再由激發肌肉收縮到增強肌力、持久力和爆發力,再和髖關節大肌肉甚至核心肌群協調至可以進行高水平競技,2018年1月動的手術,醫護向世界頂尖球員保證5月可以復出,我會懷疑為甚麼他們會如此進取。又或者,又是地獄賽程惹的禍,他們都被逼著如此進取。

另外一個凡人的問卷調查顯示,就算醫師有無硬銷髖關節動手術的好處,患者對股臼夾擠綜合症的修補手術都有過高的期望。術後12個月的跟進,收回來的問卷只有約60%滿意手術結果,其餘表示他們仍然需要服用止痛藥減輕痛楚或者仍然需要枴杖助行;收不回問卷的,研究人員打電話跟進,大都被病患問侯祖宗十八代,質問為何動手術這回事不是一勞永逸。

梅利能否如願無痛打完溫布頓作謝幕,作為每天工作都幫人家復出的我,還是不敢太樂觀。

參考文獻:

Anderson, L. A., Anderson, M. B., Kapron, A., Aoki, S. K., Erickson, J. A., Chrastil, J., Grijalva, R., … Peters, C. (2015). The 2015 Frank Stinchfield Award: Ra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Common in Senior Athletes With Well-functioning Hips but Not Associated With Osteoarthritis.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474(2), 342-52. doi.org/10.1007/s11999-015-4379-6

Gosvig, K..K, Jocobsen, S., Sonne-Holme, S., &Gebuhr, P. (2008). The prevalence of camtype deformity of the hip joint: a survey of 4151 subjects of the Copenhagen Osteoarthritis study. Acta Radiol, 49, 436-441.
doi.org/10.1080/02841850801935567

Mannion, A.F., Impellizzeri, F.M., Naal, F.D., Leunig, M., (2013) Fulfilment of patient-rates exoextations predicts the outcome of surgery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1: 44-50. doi.org/10.1016/j.joca.2012.09.013

Retchford TH, Crossley KM, Grimaldi A, Kemp JL, Cowan SM. Can local muscles
augment stability in the hip? A nar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J Musculoskelet
Neuronal Interact. 2013 Mar;13(1):1-12. Review. PubMed PMID: 23445909.

Weir, A., de Vos, R. J., Moen, M., Holmich, P., Tol, J.L. (2011). Prevalence of Radiological signs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long-standing adductor-related groin pain.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5(1),6-9.

Zacharias, A., Pizzari, T, English D.J., Kapakoulakis, T., Green, R.A., (2016) Hip abductor muscle volume in hip osteoarthritis and matched controls,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4, Issue 10, Pages 1727-1735,
doi.org/10.1016/j.joca.2016.05.002.

文章來源:李慧明Jarvis Tower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