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後衛緣起以及在英超流行的實況考察|施建章

三後衛緣起以及在英超流行的實況考察|施建章

(本文標題為編輯另擬)

近來三後衛令大家熱烈討論,終於摷返篇稿出來,現時原汁原味,不作任何修改,讓大家討論3人後衛的不同演繹方式。以下是何輝和丘建威主持節目《樂場教波》裏探討三後衛源起的內容節錄:

從80年代丹麥3-5-2說起

– 德國一代名帥龐迪克(Sepp Piontek)1979年起任教丹麥,改變了這個北歐小國命運。
– 他任教丹麥喺溫布萊擊敗英格蘭,出線1984年歐洲國家盃打入四強。已故的英格蘭領隊卜比笠臣甚至形容當時丹麥是過去5年來,他見過最佳球隊。
– 1986年,丹麥首度打入世界盃,好可惜16強因為J奧臣自殺式回傳,繼1984年歐洲國家盃後,以1:5大敗於西班牙。
– 龐迪克揉合了紀律及球員的天份,令丹麥足球大放異彩,同時將3-5-2陣式重新演繹。
– 在佈陣上,他任命M奧臣為隊長,並且由防守中場改任自由人,而他亦成為當代最佳自由人。
– 畢斯與艾雲.尼爾遜是中堅,畢斯較多進攻,尼爾遜是防守重臣,較少參與進攻。
– 柏杜遜是防守中場,在三人防線之前,是全隊防守意識最強的一人,他在陣某程度限制了摩比(Jan Mølby)上陣。
– 阿里遜與J奧臣在兩邊中場,阿里遜較全才,有時施夫碧上陣,他會打中間取代柏杜遜,J奧臣則是傳統翼鋒,當求穩守時,會出H安德遜。
– 曾效力拜仁與PSV的拿比是中場發電機,巴堅則是支援「野牛」艾基亞與勞特立的中場。
– 替維羅納取得史上唯一一次聯賽冠軍的艾基亞是衝刺型中鋒,勞特立則是第二前鋒,有時M奧臣甚至會殺上前進攻,他出擊後柏杜遜會補位防守中路。

龐迪克年代丹麥3-5-2陣式

格斯
畢斯、M奧臣、艾雲.尼爾遜
阿里遜、巴堅、拿比、柏杜遜、J奧臣
艾基亞、勞特立

摩拿.尼爾遜的丹麥(1992年)

舒米高
比治歷、拿斯奧臣、K尼爾遜
施夫碧、贊臣、H拿臣、韋福特、H安德遜
保臣、白賴仁.勞特立

– 球隊比龐迪克時代傾向防守,以實用為主。
– 韋福特與保臣是球隊頭球最佳兩人,他們通常二傳予H拿臣或白賴仁.勞特立攻門。
– 施夫碧與H安德遜是龐迪克年代的二閘,兩人防守意識強,而邦比的贊臣較之舊日的柏杜遜有更佳的力量與身型。
– 比治歷、拿斯奧臣、K尼爾遜是三位防守意識甚強的中路守衛,經驗老到,拿斯奧臣是隊長,他不像M奧臣一樣經常出擊
– 舒米高亦是龐迪克年代後期的門將,他是歷來丹麥最佳門將。

三人後防復興

(編按:經過90年世界盃卜比笠臣在英格蘭起用5-3-2陣式之後,曾有部份球隊亦引入三後衛打法)
去英超曾起用3人防線的球隊不多,只有格拉咸年代阿仙奴及雲加第一季教兵工廠,伊雲斯年代的利物浦,基哥利年代的阿士東維拉,以及古列治年代的車路士。

伊雲斯年代 利物浦3-5-2陣式

占士
巴比、麥克.胡禮、魯鐸克
麥卡迪亞、列納、麥馬拿文、恩斯、邦尼拜
科拿、哥利摩亞

阿士東維拉1998-99 3-5-2陣式

保斯尼治
伊奧古、修夫基、巴利
史東、德拉柏、軒祖、麥臣、阿倫.胡禮
哥利摩亞、杜布連

車路士1996-1997年的3-5-2陣式

哥達斯
奇勒、拿保夫、冼佳亞
彼德斯古、紐頓、迪馬堤奧、韋斯、明圖
曉士、蘇拿

當年3-5-2陣式特點

– 紅軍與維拉皆以傳統的3中堅打法為主,紅軍的麥克胡禮偏向清道夫,巴比與魯鐸克在右路與左路。阿士東維拉以修夫基在中路指揮的半清道夫,黑人中堅伊奧古偏右,外號新卜比摩亞的巴利打左路中堅。
– 車路士的拿保夫是中堅指揮,而冼佳亞與奇勒是二閘改造成中堅,相對用球能力較傳統中堅為佳,適合古列治運用皮球的打法。
– 愛爾蘭國腳麥卡迪亞與邦尼拜以翼衛姿態助攻,麥卡迪亞較多落底線,邦尼拜多數在左路三閘線吊高波。
– 彼德斯古與明圖助攻力很強,而且彼德斯古遠射能力甚佳。
– 史東過去是右中場,在維拉兼任翼衛,而阿倫.胡禮則像邦尼拜一樣多落底線傳中
– 德拉柏與恩斯是典型的防守中場,三人中堅前屏障。軒祖與列納一樣,是球隊的策劃人,控制球隊節奏,而麥馬拿文與麥臣則是支援前鋒的後上射手,兩人都擅於在兩翼活動,是前場的自由人。
– 韋斯是翼鋒出身,後來成為中場,他與紐頓和迪馬堤奧都是攻守兼備。
– 當時以兩人前鋒為主,一位衝刺型,一位射手型,而杜布連與哥利摩亞是少數兩人皆屬衝刺型中鋒配搭。

分析90年代3-5-2陣式,未能在英超成功的原因

1.當時的4-4-2陣式仍以兩翼快攻為主,加上傳統英式中堅速度較慢,兩閘上前後,後防空位多,容易露出破綻讓兩翼切入。
2.維拉的修夫基與巴利雖然速度較佳,但身型不及傳統高大中堅,頂上能力較弱,因此在足球生涯較後時間,巴利也改打中場。
3.利物浦與維拉只得一名防守中場,在填補後防空位不及雙防守中場有效率。
4.古列治的車路士三人中場分工趨向平均,本來是較理想的陣式,可是由於與管理層意見不合,之後一季中途離隊,接任的維埃里用回4-4-2。

車路士與曼城的3-4-3陣式

– 兩隊3人防線分工清晰,史東斯與大衛路爾斯是指揮的核心
– 兩邊球員並非防守出身,拿華斯、利萊.桑尼、摩西與阿朗素並不算傳統後衛,拿華斯與利萊.桑尼是傳統翼鋒。
– 因為兩翼防守能力不算太好,兩隊都以雙防中打法為主。
– 在單箭頭的潮流下,阿古路偏向射手型前鋒,而迪亞高哥斯達則偏向柱躉式中鋒,迪布尼、大衛.施華與柏度及夏沙特,都不是傳統正鋒。
– 哥迪奧拿的哲學承繼告魯夫的足球理念,強調運用皮球,以控傳上波為主,在告魯夫年代的巴塞隆拿所排出的中場,不強調防守力量,相反很強調控球能力,深受告魯夫哲學影響的哥迪奧拿,也以控球為主,因此門將也要換上哥迪奧巴禾(當年告魯夫更換蘇比沙列特的原因,也是他腳下功夫欠佳。)
– 干地的3-4-3打法接近義大利國家隊的打法,三線佈陣非常緊密,在義大利籍教練中,最成功使用3人後防是1998-2000年的索夫,以及羅馬時代的卡比路,索夫年代的3人後防,是傳統的意大利防守,三人的盯人與攔截技術出眾,有森保達與馬甸尼作兩翼衛,打法偏向保守及效率。
– 卡比路在羅馬的3-4-3則偏向進攻,以卡富及簡迪拿兩位翼衛是邊線進攻的重要力量,而當年的艾馬臣與湯馬斯,則與今天的馬迪及簡迪相似。
– 過去的三箭頭打法是三位射手型前鋒,今代干地的三前鋒的左右兩人是偏向翼鋒。

索夫年代意大利國家隊的3-5-2

托度
祖利安奴、尼斯達、簡拿華路
森保達、阿柏天尼、費奧利、迪比亞治奧、馬甸尼
托迪、迪維基奧

卡比路年代羅馬的3-4-3

安東尼奧利
薛比拿、艾迪亞、森美爾
卡富、艾馬臣、湯馬斯、簡迪拿
托迪、巴迪斯圖達、蒙迪拿

分析3-4-3在今屆英超成功原因

1.現時英超的打法偏向歐陸,控球漸流行,3人後防更靈活變化。
2.干地的3人後防與2016歐洲國家盃相似,3線緊密,效率極高,轉打此陣後,只曾對熱刺與曼城失1球,而且兩次均在落後的情況下反勝。
3.雷斯擔任類近自由人的角色,當他進攻,對手一時未能適應。
4.摩西斯與阿朗素兩翼衛經常走動多,令進攻人數優勢增加。
5.馬迪與簡迪的斜線防守補位,令防線築成兩道閘門,對方難以突破。
6.車路士不用應付歐洲賽
7.傷兵問題少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