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場雙重後撤:主踢控球策略的基本要素|譯:雯B

中場雙重後撤:主踢控球策略的基本要素|譯:雯B
Manchester City's Spanish manager Pep Guardiola gives instructions to Manchester City's Belgian midfielder Kevin De Bruyne during the English Premier League football match between Manchester City and Everton at the Etihad Stadium in Manchester, north west England, on December 15, 2018. (Photo by Oli SCARFF / AFP) / RESTRICTED TO EDITORIAL USE. No use with unauthorized audio, video, data, fixture lists, club/league logos or 'live' services. Online in-match use limited to 120 images. An additional 40 images may be used in extra time. No video emulation. Social media in-match use limited to 120 images. An additional 40 images may be used in extra time. No use in betting publications, games or single club/league/player publications. /

編按:支停插、主攻、超級連結人……對於現代教練來說,他們有一個詞彙去總結球場上的球員換位概念,曰Positional Play(Juego De Posicion)。這篇文章結合利物浦、拿玻里等例子,闡釋陣式是死,球員的流動才是足球的要旨。

作者:Lee Scott
出處:esdfanalysis

現代足球有一條金科玉律,就是戰術趨勢下如何融入球員的特色與能力,不論是在哪支球隊或者哪一個教練麾下,這已經成為了球壇的一大重要特色。巴塞隆拿在哥迪奧拿(Pep Guardiola)下的控球,或者多蒙特在高普(Jurgen Klopp)下的高壓反擊已經展示了同一套戰術,有多種變化。

現時大家會開始發覺,當年巴塞隆拿出色的地方在於主張控球、不斷為球隊製造進攻機會,等待一個刺穿對方防守的傳送,然後取得入球機會。

這種戰術,不得不提一個熟悉的名字:Positional Play(Juego De Posicion)。這個詞彙的意義,很難用一堆簡單的字眼去論述,因為有太多的方向去解釋一門踢法。因此,這篇文章將會主要集中談論進攻球隊如何放大與強調控球,去在對方防守企位與遮線之間取得空檔。

中場間的運轉是一個過去兩年間,大部分歐洲球隊都喜愛使用的小把戲或者小戰術,這會帶動到一個有規律的跑動,為球隊帶來控球上的人數優勢,也可以提供更多接應球員選擇,解決對方壓迫的選擇,同時也可以為自己帶來優勢與將皮球運送至Final Third製造進攻機會。

文章選擇了兩隊去展示了不使用Positional Play,而使用中場位置運轉的球隊,看看他們如何運用,為控球取得優勢。

「Salida Lavolpiana」

「Salida Lavolpiana」是一個戰術概念,他是來自墨西哥教練Ricardo La Volpe。這概念是要求皮球經後防送上中場或前場之前,需要避開對方防守的第一線壓逼(前線或中場線)。這概念相對地簡單,並啟發了哥迪奧拿的巴塞隆拿。

當球隊於後場啟動進攻時,需要有一位防守中場後撤至兩名中堅中間,令到後場有3名球員可以增加控球與傳送人數,更為球隊進攻提供闊度。一對閘就可以乘機向前推進或入楔,同時拉開了對方防守線。

最後一個特色就是後撤的中場會為整個帶來傳送選項,整個防守線傳送路線也較為闊,也可以為兩閘傳送提供一個較為保守的方案。這個流動的位置,為球隊在一些重要的區域中加強控制與人數。

「利物浦的邊路」

利物浦2016年球季喜愛使用「Salida Lavolpiana」,這場對屈福特的比賽中就示範了利物浦如何應對屈福特的高位壓迫,當屈福特向前壓之時,利物浦由門將起,後場除了兩位中堅,外加一位防中佐敦軒達臣(Jordan Henderson)會後撤至後防線中,拉開一對中堅。這次由左中堅盧卡斯施華(Lucas Leiva)控制皮球先在左路運轉,在盧卡斯推入中間後,由進攻中場後撤接應,注意這名中場是從對方的防守區域後撤,在一輪短傳後,屈福特右路壓迫出現空位,利物浦結果在左路獲得取得進攻機會。

這片段的傳送路線不是最完美的示範,但卻示範了球隊如何在中場運轉之間取得控球的優勢,也讓利物浦輕易解決屈福特在前場壓迫。注意,利物浦是並沒有使用過長傳或「過頭波」去製造攻勢,這一次在沙迪奧文尼(Sadio Mane)回撤控球下,也輕鬆破壞了對方的中路壓迫與遮線,保住利物浦的控球。

筆者想再次強週,高普沒有用上Positional Play,而他在右路上的進攻設計,是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研究的方法,這也令到利物浦在進攻上變得更有威脅。

在利物浦仍使用拉蘭拿(Adam Lallana)的年代中,他會在3中場中擔任一個8號位的仍用,而當時仍作為右翼的沙迪奧文尼,會在對方防線前自由移動,為利物浦在進攻上增加選擇。

這簡單圖表展析了利物浦在右路的進攻。他們右路分了三層,有三個進攻選擇、三條或以上的傳送路線。當利物浦在Final Third位置取得人數優勢下,在3層位置之間,就可以製造一個無限量的進攻方法。利物浦在邊路中獲得右閘在進攻上得支持,當他跑動後上時,就可以讓右翼文尼收入中間,拉動對方的左閘跟隨文尼。右翼掌握了Half space的主動權,當文尼收入中路,拉蘭拿就可以於中間有較大的活動的空間,容許此子在中間組織進攻,也可以為邊路後上提供支援。

這中場走位與流動擾亂了對方的站位與對方選擇,也破壞了對方的防守結構。只靠一招中場流動,放棄原有站位。

「拿玻里的左路」

而在沙利(Maurizio Sarri)下的拿玻里,是為一個中場流動性極高的踢法,這支進攻速率極快的球隊,以一波波的快速攻勢,成為意甲冠軍爭奪者,也為意甲帶來新勢力,而他們也靠在「Salida Lavolpiana」在左路輕鬆猜散對方防線,而取得攻勢。

拿玻里與利物浦的Build Up相似,但某些站位與人物卻比利物浦增添更多變數。

而拿玻里的重要人物咸錫(Marek Hamsik)與恩薛尼(Lorenzo Insigne),他們二人撐起了球隊的進攻結構,在兩隊之間,都會用些邊路的閘位球員去控制與填充邊路的空缺,也在邊路上增加進攻選擇。

就好像文尼一樣,恩薛尼同樣會在左路回撤至中路,配合咸錫的Half Space的走位或站位,咸錫後撤至中後場接應來自中堅短傳。如果咸錫後撤至中堅位置,恩薛尼就會在中場出現;若咸錫在左中場位置出現,恩薛尼就會自由流動,增加傳球選項。對方球員難以人盯人壓迫防守,主攻一方無論在對手聯防與人盯人之間,均能取得優勢。

片段中展示了拿玻里如何對國際米蘭的利用邊線的壓迫。加強中路防守之下,拿玻里選擇將皮球傳送了邊路對抗壓迫。你會發現,恩薛尼後撤配合咸錫,拿玻里中場跑動擾亂了對方的壓逼。但這次恩薛尼位置太後,無法把握到走位與傳送製造出的空位,結果要重新再Build up 攻勢。

然後再看一下拿玻里對戰拖連奴的一次攻勢。咸錫與恩薛尼一起回撤至中場,恩薛尼在邊線接應古林(Faouzi Ghouham),前者邊線切入中間,咸錫拉後乘古林入楔放直線,拿玻里三扒兩撥就將皮球帶到對方的Final Third。

「總結」

球員流轉已經是現代足球的重要基本概念,而球員本身的Positional Play已經不再是唯一的戰術。

的確,球員具備良好的站位的確可以製造到攻勢,但球員的跑動可以提升球隊在進攻上的選擇,並在對方半場有更好地控球。現代球隊現在有更多的球員流動,而透過球員流動提升進攻效率,就是未來的球隊趨勢。

雯B

不忘了紀念,不停止向前,
用溫柔對抗全世界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