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場雙重後撤:主踢控球策略的基本要素|譯:雯B
編按:支停插、主攻、超級連結人……對於現代教練來說,他們有一個詞彙去總結球場上的球員換位概念,曰Positional Play(Juego De Posicion)。這篇文章結合利物浦、拿玻里等例子,闡釋陣式是死,球員的流動才是足球的要旨。
作者:Lee Scott
出處:esdfanalysis
現代足球有一條金科玉律,就是戰術趨勢下如何融入球員的特色與能力,不論是在哪支球隊或者哪一個教練麾下,這已經成為了球壇的一大重要特色。巴塞隆拿在哥迪奧拿(Pep Guardiola)下的控球,或者多蒙特在高普(Jurgen Klopp)下的高壓反擊已經展示了同一套戰術,有多種變化。
現時大家會開始發覺,當年巴塞隆拿出色的地方在於主張控球、不斷為球隊製造進攻機會,等待一個刺穿對方防守的傳送,然後取得入球機會。
這種戰術,不得不提一個熟悉的名字:Positional Play(Juego De Posicion)。這個詞彙的意義,很難用一堆簡單的字眼去論述,因為有太多的方向去解釋一門踢法。因此,這篇文章將會主要集中談論進攻球隊如何放大與強調控球,去在對方防守企位與遮線之間取得空檔。
中場間的運轉是一個過去兩年間,大部分歐洲球隊都喜愛使用的小把戲或者小戰術,這會帶動到一個有規律的跑動,為球隊帶來控球上的人數優勢,也可以提供更多接應球員選擇,解決對方壓迫的選擇,同時也可以為自己帶來優勢與將皮球運送至Final Third製造進攻機會。
文章選擇了兩隊去展示了不使用Positional Play,而使用中場位置運轉的球隊,看看他們如何運用,為控球取得優勢。
「Salida Lavolpiana」
「Salida Lavolpiana」是一個戰術概念,他是來自墨西哥教練Ricardo La Volpe。這概念是要求皮球經後防送上中場或前場之前,需要避開對方防守的第一線壓逼(前線或中場線)。這概念相對地簡單,並啟發了哥迪奧拿的巴塞隆拿。
當球隊於後場啟動進攻時,需要有一位防守中場後撤至兩名中堅中間,令到後場有3名球員可以增加控球與傳送人數,更為球隊進攻提供闊度。一對閘就可以乘機向前推進或入楔,同時拉開了對方防守線。
最後一個特色就是後撤的中場會為整個帶來傳送選項,整個防守線傳送路線也較為闊,也可以為兩閘傳送提供一個較為保守的方案。這個流動的位置,為球隊在一些重要的區域中加強控制與人數。
「利物浦的邊路」
利物浦2016年球季喜愛使用「Salida Lavolpiana」,這場對屈福特的比賽中就示範了利物浦如何應對屈福特的高位壓迫,當屈福特向前壓之時,利物浦由門將起,後場除了兩位中堅,外加一位防中佐敦軒達臣(Jordan Henderson)會後撤至後防線中,拉開一對中堅。這次由左中堅盧卡斯施華(Lucas Leiva)控制皮球先在左路運轉,在盧卡斯推入中間後,由進攻中場後撤接應,注意這名中場是從對方的防守區域後撤,在一輪短傳後,屈福特右路壓迫出現空位,利物浦結果在左路獲得取得進攻機會。
這片段的傳送路線不是最完美的示範,但卻示範了球隊如何在中場運轉之間取得控球的優勢,也讓利物浦輕易解決屈福特在前場壓迫。注意,利物浦是並沒有使用過長傳或「過頭波」去製造攻勢,這一次在沙迪奧文尼(Sadio Mane)回撤控球下,也輕鬆破壞了對方的中路壓迫與遮線,保住利物浦的控球。
筆者想再次強週,高普沒有用上Positional Play,而他在右路上的進攻設計,是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研究的方法,這也令到利物浦在進攻上變得更有威脅。
在利物浦仍使用拉蘭拿(Adam Lallana)的年代中,他會在3中場中擔任一個8號位的仍用,而當時仍作為右翼的沙迪奧文尼,會在對方防線前自由移動,為利物浦在進攻上增加選擇。
這簡單圖表展析了利物浦在右路的進攻。他們右路分了三層,有三個進攻選擇、三條或以上的傳送路線。當利物浦在Final Third位置取得人數優勢下,在3層位置之間,就可以製造一個無限量的進攻方法。利物浦在邊路中獲得右閘在進攻上得支持,當他跑動後上時,就可以讓右翼文尼收入中間,拉動對方的左閘跟隨文尼。右翼掌握了Half space的主動權,當文尼收入中路,拉蘭拿就可以於中間有較大的活動的空間,容許此子在中間組織進攻,也可以為邊路後上提供支援。
這中場走位與流動擾亂了對方的站位與對方選擇,也破壞了對方的防守結構。只靠一招中場流動,放棄原有站位。
「拿玻里的左路」
而在沙利(Maurizio Sarri)下的拿玻里,是為一個中場流動性極高的踢法,這支進攻速率極快的球隊,以一波波的快速攻勢,成為意甲冠軍爭奪者,也為意甲帶來新勢力,而他們也靠在「Salida Lavolpiana」在左路輕鬆猜散對方防線,而取得攻勢。
拿玻里與利物浦的Build Up相似,但某些站位與人物卻比利物浦增添更多變數。
而拿玻里的重要人物咸錫(Marek Hamsik)與恩薛尼(Lorenzo Insigne),他們二人撐起了球隊的進攻結構,在兩隊之間,都會用些邊路的閘位球員去控制與填充邊路的空缺,也在邊路上增加進攻選擇。
就好像文尼一樣,恩薛尼同樣會在左路回撤至中路,配合咸錫的Half Space的走位或站位,咸錫後撤至中後場接應來自中堅短傳。如果咸錫後撤至中堅位置,恩薛尼就會在中場出現;若咸錫在左中場位置出現,恩薛尼就會自由流動,增加傳球選項。對方球員難以人盯人壓迫防守,主攻一方無論在對手聯防與人盯人之間,均能取得優勢。
片段中展示了拿玻里如何對國際米蘭的利用邊線的壓迫。加強中路防守之下,拿玻里選擇將皮球傳送了邊路對抗壓迫。你會發現,恩薛尼後撤配合咸錫,拿玻里中場跑動擾亂了對方的壓逼。但這次恩薛尼位置太後,無法把握到走位與傳送製造出的空位,結果要重新再Build up 攻勢。
然後再看一下拿玻里對戰拖連奴的一次攻勢。咸錫與恩薛尼一起回撤至中場,恩薛尼在邊線接應古林(Faouzi Ghouham),前者邊線切入中間,咸錫拉後乘古林入楔放直線,拿玻里三扒兩撥就將皮球帶到對方的Final Third。
「總結」
球員流轉已經是現代足球的重要基本概念,而球員本身的Positional Play已經不再是唯一的戰術。
的確,球員具備良好的站位的確可以製造到攻勢,但球員的跑動可以提升球隊在進攻上的選擇,並在對方半場有更好地控球。現代球隊現在有更多的球員流動,而透過球員流動提升進攻效率,就是未來的球隊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