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 Room末代傳人:伊雲斯 | 王肯尼
今屆歐聯利物浦與巴黎聖日耳門狹路相逢,上一次碰頭是21年前歐洲盃賽冠軍盃四強,當時伊雲斯(Roy Evans)帶領這隊去屆足總盃亞軍一路高歌猛進,希望重拾昔日輝煌。一年半後的11月,這位利物浦老臣子、Boot Room末代傳人毅然請辭,結束了其35年為利物浦服務的生涯。伊雲斯從青年軍、一隊球員、球衣管理員、物理治療師、教練助教、預備組領隊做到一隊領隊,他的離開也標誌著Boot Room時代的結束,球會管理亦進入了新時代。
伊雲斯小時候已跟隨父親到晏菲路球場觀看當時仍身處乙組的利物浦比賽,到17歲時他被當時領隊辛奇利(Bill Shankly)看中簽約成為職業球員並司職左後衛。伊雲斯在預備組渡過了5年時間,在領隊祖.費根(Joe Fagan) 執教下奪得多次預備組聯賽冠軍。費根雖然說話不多,但每次他準備說話時球員都知道一定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亦簡潔有力地說出重點。對伊雲斯來說,費根就如他父親般,他也視費根為日後當教練的榜樣,從他身上學到不少人事管理的秘訣。及後伊雲斯曾短暫被借用到北美球會費城原子隊效力了4個月,也是那時候辛奇利開始注意到伊雲斯當教練的潛質,從北美回流後他向伊雲斯提供了初嘗教練滋味的機會。一年後辛奇利退休,球會領隊由副手披士利(Bob Paisley)接任,那時披士利任命了25歲的伊雲斯作預備組教練,協助剛傷癒復出的一隊球員恢復狀態。伊雲斯對這個新崗位沒有特別接受任何培訓,可說是「邊做邊學」,並向球會教練團隊的成員偷師學習。那個年代制度化的教練牌照認可資格仍未普及,不少教練和伊雲斯一樣自行「拜師學藝」。當時創立Boot Room的六位教練團成員當中(辛奇利、披士利、費根、摩蘭、班納特[Reuben Bennett] 和桑達斯[Tom Saunders]),只有桑達斯持正規教練資格證書,辛奇利更對所謂的「教練牌」帶鄙視目光。
雖然只是預備組教練,但沒有比賽時伊雲斯都會獲邀到位於晏菲路球場的Boot Room討論交流戰術。有時他會前往觀看一隊比賽,有時一隊教練團反過來觀看他的預備組比賽,然後留待在Boot Room作意見交流。通常在每週星期五晚教練團會在Boot Room聚首,邊飲著威士忌邊討論過去一週球隊發生的事,伊雲斯也會匯報預備組情況、球員狀態等,披士利也會徵詢伊雲斯關於改善一隊的意見。在Boot Room裡的討論是有建設性的對話交流,不會過份流於批判性,大家在摸摸酒杯下如朋友般互相提點和啟發。這個團隊中以辛奇利和摩蘭比較敢言直說,費根、披士利、伊雲斯則較寡言,但這無損他們討論的默契和氣氛。那時的教練團分工沒有今天般仔細,低職級教練往往要兼任數職,伊雲斯和披士利就曾身兼物理治療師工作。那時的球衣管理也較原始,不如今天每場比賽都能安排穿上新球衣,每個球季每個球員只會獲分配5件主場和5件作客球衣應付一整年的比賽。起初伊雲斯會把球衣拿去洗衣機清洗,後來發覺經常會弄失球衣,所以他索性把所有球員球衣交托給他太太拿回家負責清洗。
跟隨過披士利、費根、杜格利殊(Kenny Dalglish)、桑拿士(Graeme Souness)當了四朝助教後,1994年1月伊雲斯終於迎來坐正利物浦領隊的機會。當時桑拿士季中被革職,球會主席摩爾士(David Moores)決定留用伊雲斯並提拔他接任領隊。輔助他的團隊除了Boot Room老臣子摩蘭,還有剛退役的前球員李森美(Sammy Lee)。與他的上任桑拿士很不同,伊雲斯甚少得罪傳媒和球迷,他從費根身上學到如何和記者打交道,對球迷經常保持誠懇態度,盡量對球員保持親切和信任。雖然領隊需要建立威信,他仍希望球員能對他誠懇相待。他執掌球隊時正值進入了英超金元足球的世代,更多的商業投資和電視直播的普及,聯賽受歡迎程度和知名度增加,球員的場內外表現也更多受注視。伊雲斯對管理球員採取了寬容的態度,他容許球員有自己的社交生活,接拍廣告和當模特兒等(當時他手下球員有著名的Spice Boys稱號),前題是要自我約束保持球隊團結士氣而不損害比賽表現,有時賽後他亦會與球員到酒吧消遣。相比伊雲斯的仁慈,助教摩蘭則充當嚴師角色,他曾把球員剛剛贏得的冠軍獎牌先行沒收,意圖激發球員持續進步的進取心,又專治隊中記律較差的球員如哥利摩亞(Stan Collymore)。
戰術上伊雲斯秉持著球會Pass and Move的風格,在傳統英式442之外他開創了352陣式之風,對進攻球員容許有很大自由度,在他手下科拿(Robbie Fowler)、麥馬拿文(McManaman)、列納(Jamie Redknapp) 等發揮如魚得水,多次踢出扣人心弦的悅目足球,並留下一些傳頌至今的經典比賽。事實上伊雲斯帶領球隊征戰4個球季均名列頭4名,可惜當年的歐聯參賽資格仍只限於聯賽冠亞軍,伊雲斯的球隊未有機會重返這個歐洲最高舞台。球隊防守端的粗疏也局限了球隊前進的步伐,加上球隊的心理質素不夠穩定,有時會出現晚節不保、後場失誤而導致失分的場面,令球隊始終與英超冠軍無緣,1995年聯賽盃成為伊雲斯任內僅有的榮譽。1997年伊雲斯帶領球隊一度打入歐洲盃賽冠軍盃四強,遇上今屆歐聯的同組對手巴黎聖日耳門。這個對賽反映了利物浦與歐洲頂級球隊的距離,作客巴黎的首回合屢屢被對手打穿防線輸了3-0,即使主場追回兩球仍是返暈乏術,無緣自1985年希素慘劇後再度晉身歐洲盃賽決賽。
1998-99球季前的夏天,老臣子助教摩蘭退休,球會為了重返歐聯舞台正考慮聘請一位有歐洲經驗的教練輔助伊雲斯。起初管理層屬意的人選是曾於西甲取得成功的球會名宿陶錫(John Toshack)回來擔任足球總監一職,陶錫婉拒後球會找來了法國教練候利亞(Gerard Houllier),並史無前例地安排與伊雲斯行雙領隊制共同管理球隊。可惜這個實驗嘗試並沒有擦出火花,本來伊雲斯和候利亞兩人協議好共同負責定立球隊正選陣容,結果是個性寬容的伊雲斯卻要充當醜人角色,負責向那些沒有進入大軍名單的球員溝通,使他感到倍感吃力。雙領隊安排也令溝通指示不清晰,球員們有事不知應該要找伊雲斯還是候利亞,英格蘭幫則傾向會找伊雲斯。科拿分享到有次季前友誼賽後他與隊友換衫後準備外出消遣,卻被候利亞發現並禁止,此時伊雲斯剛下來正準備會合球員出外,出現了兩位領隊的尷尬場面。
與候利亞共事了數個月後,伊雲斯終於決定黯然請辭,他的離開亦標誌著Boot Room傳承的結束。今天球會教練團隊很多時是「班子來,班子去」,教練帶同自己的班子來到新球會,離任時團隊也會一拼離開,這在英超屢見不鮮。雖然往後菲臘.湯臣(Phil Thompson)、李森美、馬殊(Mike Marsh)曾回來加入候利亞、賓尼迪斯(Rafa Benitez) 和羅渣士(Brendan Rodgers)的利物浦教練團隊,但也難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命運。以前伊雲斯剛出道的年代教練普遍是「在職培訓」和「邊教邊學」,今天卻有嚴謹的教練牌照認證制度,教練需要累積一定的實習經驗才可於頂級聯賽執教球隊。隨著Boot Room改建作傳媒採訪室,除了少了一個象徵,從此球會也失去了自家的教練培訓基地。這裡曾孕育了基謹(Kevin Keegan)、陶錫、海威(Steve Heighway)、杜格利殊、桑拿士、湯臣、李森美等教練,他們或多或少在做球員教練時經歷過Boot Room文化的薰陶。90年代Boot Room拆掉後除少了一個教練心戰室,也少了一個幫助退役球員轉型做教練的地方,如今更多看到球員退役後當上電視台球評(這與改建作採訪室不謀而合)。
已屆退休之齡的伊雲斯今天仍以另一身份繼續為足球作育英才,他與另一球會名宿麥馬漢(Steve McMahon)創立了Bootroom Academies,為4-19歲學童提供足球訓練。Boot Room所代表著的除了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代表著一份足球文化、師徒關係、球會歸屬感的傳承,放諸今天商業足球和外國教練當道的英國球壇,這份傳承更見彌足珍貴。
參考資料:
1. www.lfchistory.net/Articles/Article/3875
2.www.liverpoolecho.co.uk/sport/football/football-news/roy-evans-bootroom-boys-liverpool-15442984
1997年4月利物浦對巴黎聖日耳門兩回合入球片段:
provider: youtube
ur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6cnbcclfrA
src: https://www.youtube-nocookie.com/embed/i6cnbcclfrA?feature=oembed&wmode=opaque
src mod: https://www.youtube-nocookie.com/embed/i6cnbcclfrA?wmode=opaque
src gen: https://www.youtube-nocookie.com/embed/i6cnbcclfrA
如果對王肯尼的文章有興趣,可以bookmark/like這個專頁: www.facebook.com/kingkenny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