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分析】巴黎聖日耳門對拿玻里 | 論足球

歐聯第三週的重頭戲由杜曹的巴黎聖日耳門主場迎戰安察洛堤帶領的拿玻里。而兩隊亦不負眾望地踢出一場精彩大戰。

【雙方的部署】

今仗的焦點除了兩隊的球星外,亦是兩位名帥的戰術較量。主隊方面,杜曹排出不對稱的4-3-1-2(鑽石中場)。由艾利奧拿把關,後防四人是蒙尼爾,隊長馬昆奴斯,甘彭比,貝拿特。中場中拉比奧特的左和右分別是迪馬利亞和華拉提。尼馬擔任進攻中場支援,卡雲尼夥拍炙手可熱的麥巴比攻堅。在左路組織時,迪馬利亞不時會移前與尼馬組成兩名進攻中場,形成4-2-2-2的陣形。或當麥巴比移到右翼位置時,陣形就會變成類似4-2-3-1。由此可見,今仗杜曹的佈陣自由度是比較高。

客隊方面,安察洛堤亦排出一個攻守不一的陣式。防守時是一個緊密而且相當有紀律的4-4-2:門將是奧斯賓拿,後防右至左有麥斯莫域,艾比奧爾,高利巴尼以及雷爾。中場有卡利莊,阿倫,咸錫,和新兵西班牙小將法比安,前線由恩悉尼和梅頓斯組成。但當控球在腳時,右後衛麥斯莫域會與艾比奧爾和高利巴尼組成三人防線,雷爾與卡利莊擔任兩名翼衛,法比安和恩悉尼分別佔據巴黎中場和防線之間的左右輔位,形成3-4-2-1。

【拿玻里上半場具說服力的表現】

拿玻里即使作客面對強敵,從開賽一刻,他們便展示出要爭勝和主導賽事的意欲,踢出一貫控球在腳的踢法。面對巴黎較窄的陣形,拿玻里主要以高利巴尼作為組織的根基,與雷爾,咸錫,和法比安或墮後的梅頓斯組成類似鑽石形於左路推進。這能完全釋放高利巴尼出色的組織和傳送能力,讓他將球直接傳到鑽石形頂端,處於對方中場和防線之間左輔位的法比安或梅頓斯的腳下,或透過這四人的短傳配合將皮球運到前場。即使巴黎的陣型於邊路的覆蓋較弱,但應付邊路組織時,他們會大幅移動,華拉提壓逼咸錫或雷爾,中路球員如拉比奧特和尼馬亦會移近皮球,於近邊製造緊密的防守陣形,不時能成功打斷拿玻里的組織。明顯地,安察洛堤有沿用沙尼留下的一些元素,例如大幅依賴左路組織,嘗試製造人數優勢,不停地利用短傳將對手吸引到左路再快速轉方向。有幾次拿玻里左路入滲未能成功,皮球回傳到艾比奧爾或麥斯莫域的腳下,但由於當時巴黎於防守左路(拿玻里右路)仍有足夠球員覆蓋,他們認為仍然不是轉方向到右路的最佳時機,隨即再嘗試於左路組織。而短暫回傳到防線中路或右輔位,能給予拿玻里的球員有時間重整位置。

拿玻里明顯亦有針對巴黎鑽石型中場最大的弱點:中場缺乏邊路覆蓋。當拿玻里靠近一邊邊路組織時,先前提及過,巴黎的中場會大幅移動於近邊製造緊密性,而拿玻里遠邊的翼衛會留在邊路但較後的位置。當拿玻里轉邊到這名翼衛時,他與最接近的巴黎閘位球員之間仍有一大段距離。如果巴黎的閘位球員選擇壓逼,他身後會出現大量空間,讓其他拿玻里球員入揳。相反,若巴黎的閘位球員選擇不壓逼,維持防守陣型的緊密性,拿玻里的翼衛會有大量空間持球推進或傳中。趁對方向後移動時傳中,比一般情況較易製造機會,因為防守球員會處於一個尷尬的情景。而圖一亦正正顯示了上半場梅頓斯中楣的埋門和恩悉尼的入球前,當拿玻里轉向時,巴黎於遠邊幅蓋非常薄弱,而且防守陣型的移動速度亦較慢,令拿玻里兩名翼衛雷爾和卡利莊有大量空間和時間交出助攻。


圖一:巴黎邊路覆蓋和橫向移動速度較低,令拿玻里轉方向時獲得大量空間

另一邊廂,巴黎組織方面卻遇到較多阻滯上,半場大部分機會也是來自前場壓逼奏效,或對手後場大意犯錯製造的反擊機會。巴黎的組織主要希望將皮球運到位於對手中場身後的迪馬利亞和尼馬腳下。但面對拿玻里的4-4-2中前場,就顯得無以為繼。主要原因是兩閘的位置較進取,多數被拿玻里翼鋒緊貼而無法參與後場組織。基於拿玻里兩翼的取態,巴黎兩閘已並非中堅發動組織時理想的傳球選擇,兩名中堅只有向中路推進。但在中堅面對兩名前鋒2v2的情況下,拿玻里兩名前鋒能輕易堵截往中路的傳球路線,令持球的中堅無所適從(圖二)。即使能成功傳球予華拉提或拉比奧特,拿玻里前場六人會立刻將空間壓縮,進取地壓逼兩名中場。雖然拿玻里的前場防守主要以堵截傳球路線為主,對持球者並未施加太多壓力,但有個別情況仍會壓逼巴黎的後衛(pressing trigger)。主要是當甘彭比傳球予貝拿特時,靠近的卡利莊會立刻上前壓逼,遮蓋後方(goal-side),逼貝拿特隨即回傳予甘彭比。與此同時,恩悉尼會進取地壓逼準備接應回傳的甘彭比,阿倫亦會協助壓逼並將中路的迪馬利亞或拉比奧特覆蓋,令甘彭比在情急之下只能解圍或作出低質素的長傳,從而重奪控球權。而這個pressing trigger主要出現在拿玻里右路的原因,相信並非針對巴黎左路球員的質素,而是安察洛堤希望善用活動能力非常高的右路三子:阿倫,恩悉尼,和卡利莊作出逼搶。

圖二:拿玻里的前場防守-兩名前鋒遮蓋中場,兩翼貼近兩閘,兩名中場準備壓逼。

雖然巴黎上半場主要受制於拿玻里緊密而具紀律性的前場防守,但他們仍偶爾找到方法成功將皮球運到前場。其一是由於貝拿特佔據了卡利莊,當迪馬利亞從前場墮後即與拉比奧特和甘彭比組成緊密的三角形時,三人善用3v2的人數優勢突破拿玻里前兩道防線。從上半場中後段開始迪馬利亞亦較多墮後協助組織。其二是純粹利用華拉提或墮後的尼馬和迪馬利亞的個人技術擺脫拿玻里的球員突破防守。由於拿玻里的四人防線被卡雲尼和麥巴比二人佔據於較深的位置,中場四人身後基本上是沒有覆蓋。因此,當巴黎能成功以盤球擺脫拿玻里的中場後,前面有較大空位讓他們推進,從而發動攻勢。當然,這個方法的風險亦較大,上半場亦出現數次中後場盤扭失敗被拿玻里策動反擊。

【戰術大師杜曹的反擊】

經過上半場後場組織失敗後,巴黎主帥杜曹隨即對症下藥,改變巴黎中後場的體系,將陣式改為3-4-2-1。。巴黎半場作出了一個調動,由年輕的德國中堅基拿(Kehrer)入替貝拿特出任右中堅,迪馬利亞和蒙尼爾分別出任左右翼衛。巴黎控球時,迪馬利亞和蒙尼爾出任接近翼鋒的角色,差不多與卡雲尼平排,而尼馬夥拍麥巴比遊走於拿玻里中場和防線之間的空位。前線這五人的位置成功將拿玻里四人防線和整條中場線逼到較深的位置,從而令巴黎三中堅和兩名中場只需面對拿玻里兩名前鋒,有5v2的人數優勢(圖三)。此外,由於巴黎的左右中堅佔據較闊的位置,可利用接近整個球場的闊度保持控球權,令拿玻里兩名前鋒要覆蓋極大範圍,極難直接遮蓋中堅與中場之間的傳球路線。這幾個元素令巴黎於下半場能輕易保持控球權和組織攻勢。先前提及拿玻里八名球員被佔據於後場令拿玻里更難發動反擊,巴黎亦成功控制大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兩名年青中堅甘彭比和基拿於下半場出任三人防線的左右中堅(half-backs)表現非常出色。兩人作為球隊後場推進的起點,多次傳球穿過拿玻里前兩道防線直接傳到前場隊友腳下,傳球能力明顯比隊友馬昆奴斯更佳。而且兩人速度快,位置感佳,即使要防守邊路翼衛身後較大的空間亦顯得相當自在。相信兩人今季將會逐漸成為杜曹手下的後防主力。

圖三:巴黎下半場經調整後的3-4-2-1/3-2-2-3陣式

【總結】

或許最後的賽果和入球的經過和時間,會令球迷認為巴黎於主場逼和拿玻里幸運成份較大。但綜觀整場賽事的發展,由拿玻里上半場近乎完美的部署和發揮,到杜曹半場準確的變動,和巴黎於下半場錯失多個大好機會,2-2的賽果算是合理。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