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portsYeah 體嘢

「紅軍」與「紅星」的當年今日 | 王肯尼

「紅軍」與「紅星」的當年今日 | 王肯尼

本屆歐聯分組賽貝爾格萊德紅星隊與「紅軍」利物浦窄路相逢,雖然紅星隊今時不同往日,但這隊前南斯拉夫班霸球隊對「紅軍」70-80年代的盛世擔當重要角色。45年前的歐洲冠軍球會盃(歐冠盃)第二圈比賽,「紅軍」對「紅星」的比賽成為了往後「紅軍」全盛Pass and Move踢法的模范和基礎。1976到1984這8年間,利物浦5奪歐洲賽錦標(4次歐冠1次歐協)。今天紅星再臨晏菲路球場,讓人想起當年往事。

在第二圈這兩回合的比賽,「紅軍」均以1-2落敗以總比數2-4被淘汰出局,辛奇利(Bill Shankly)帶領的利物浦距離歐洲之巔仍有一段距離。賽後在著名的Bootroom,辛奇利聽著他的教練團分析「紅軍」與歐洲列強的差距。這場亦是辛奇利在任的最後一場歐洲賽,球隊上下均對如此提早出局感到震驚,當時以披士利(Bob Paisley)和祖.費根(Joe Fagan)的教練團都認為球隊需要新思維需要革新。事實上,辛奇利雖然認同這隊南斯拉夫球隊的發揮較佳,但他對球隊戰術調整的需要較他的助手披士利更固執,兩人的性格也是南轅北徹:辛奇利為球隊貫輸了激情,披士利則幫助球隊冷靜下來。辛奇利的激情有時甚至帶點傲慢,在第一回合賽後他曾說:「紅星隊的確也不錯,但我們的球迷絕不會購票入場支持這樣的球隊看球賽。」

在首回合領先後,紅星隊在第二回合作客晏菲路球場也沒有坐以待斃。面對陶錫(John Toshack)和基謹(Kevin Keegan)的進攻,紅星隊依然能作出反擊。身為客隊他們仍能從容不逼作出絲絲入扣的組織,更曾在主隊未能攔截下作出連續27腳傳球,然後於下半場30分鐘憑著Vojin Lazarevic在禁區頂右腳拉弓勁射飛往龍門死角入網先開記錄。及後利物浦雖然一度追平,但完場前Slobodan Jankovic離門廿多碼轟入自由球終結了主隊的晉級希望。「紅軍」入球功臣羅拿(Chris Lawler)表示,「我們曾相信我們能勝出球賽,我們的踢法總是以贏6-0為目標,入球較多者為勝。但在歐洲,我們對其他隊伍不熟悉,也沒有電視錄影觀察對手踢法。所以今次我們上了寶貴一課。我們應踢得更小心更有耐性。」

完場時當羅拿和一眾隊友失望地離開球場時,他們見到球迷們一方面為「紅軍」感到可惜,但客隊出色的表現也贏得不少球迷的掌聲。紅星當時的教練為Miljan Miljanic,是荷蘭「教父」米高斯(Rinus Michels)全能足球的支持者。力剋「紅軍」的表現讓他受到西班牙班霸皇家馬德里注意,翌年即招攬他前往執教並一舉連奪1974-75和1975-76兩屆聯賽冠軍。縱然如此,Miljanic仍不忘他的母會,1975年3月當皇馬在歐冠盃抽中與紅星隊碰頭,為了不背叛良心第二回合他沒有隨隊作客,反而留在馬德里邀請傳媒記者與他一同收看電視直播。這舉動放在今天等同於高普退出帶隊遠征舊會多蒙特選擇避席的類近做法。那一圈賽事紅星最終與皇馬各勝一場兩回合打成2-2平手,及後皇馬在互射12碼中落敗。

紅星教練Miljan Miljanic

一眾「紅軍」球員對那場敗給紅星的比賽仍是念念不忘,湯美.史密夫(Tommy Smith)在他的自傳裡提到紅星的中堅出眾的腳下功夫無異於富創造力的中場球員。菲臘.湯臣(Phil Thompson)雖然在第二回合沒有上陣,但他與教練團坐在後備席目睹球隊如何被壓制,同時亦反思著「紅軍」要進步需要作出的改變,往後他成為了球隊戰術變革以致登上高峰的重要一員。「東歐球隊一直不乏技術流踢法,前一年我們與德雷斯頓戴拿模一戰也處於下風輸掉。我以往一直是個防守意識很重的中後場球員,當及後卜比(披士利)接掌球隊後我曾擔心自己在隊中的位置和前途。後來卜比選了我和奄連.曉士(Emlyn Hughes)作正選,並且很重視後場的組織,慢慢地這成為了我們的風格(“The Liverpool Way”),就是Pass and Move。」從曉士和湯臣,湯臣和漢臣(Alan Hansen),漢臣和羅蘭遜(Mark Lawrenson),到今天的雲迪克(Virgil Van Dijk)和高美斯(Joe Gomez),後場「用波型」的風格成為了現代足球的重要一環。辛奇利麾下的利物浦一直沿用傳統「清波型」中堅踢法,自此一役後球隊開始重視「用波型」中堅,奠定了利物浦皇朝的其中一個重要基石。

辛奇利後來回想時坦言,「我們意識到每次一拿到球不能只想著入球。在歐洲與其他對手比賽讓我們領略到從後場建立穩固基礎的重要性,從後場開始以小組組織,對手亦因應場面而需要適應和調整戰術。」披士利亦言,「他們行軍的速度取決於第一傳。我們需要學習沉著應戰,當我們取得球權時要預備好之後的兩三步該如何做。」當時的紅星領隊Miljanic這樣解釋他們的戰術,「當一個球員控球時必須經常讓他注意到有不同的傳球選擇,要做到如此全隊必須共同參與在進攻和防守兩端上。」

差不多半世紀後,紅星和「紅軍」再度於歐聯賽場碰頭,雖然今天的「紅星」跟昔日已大不相同(連名字也改了),南斯拉夫也變成了塞爾維亞。45年前紅星一戰啟蒙了「紅軍」Pass and Move的誕生,45年後的今天無獨有偶「紅軍」也是站在戰術變革的當中,從以往高普一直強調的高強度壓逼到今天開始多嘗試控制球賽。紅星與「紅軍」這場戰役除了喚起了當年往事,今天的紅星還能否成為「紅軍」戰術革新的潤滑劑?實在要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1.www.thetimes.co.uk/edition/sport/role-of-red-star-in-the-birth-of-the-liverpool-way-h7zsgdfjn
2.www.liverpoolecho.co.uk/sport/football/football-news/how-red-star-belgrade-helped-15310189?utm_source=twitter.com&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sharebar

1973/11/6 利物浦vs貝爾格萊德紅星比賽精華:

如果對王肯尼的文章有興趣,可以bookmark/like這個專頁: www.facebook.com/kingkenny1989/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