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評論】車路士VS曼聯啟示:摩連奴換人棋差一著,沙利進攻欠闊度|林中落夕
才把昨天車路士對曼聯的比賽補完,感覺很有意思,先說說曼聯。
之前說過摩連奴在本賽季用人上的一些極端性:在季初,摩連奴曾將佩雷拉、費特、山齊士、馬達四名小個技術型球員全部放入正選,一改他往常對身高和力量的追求而改打技術流,但此時的曼聯空有中後場的傳控,卻缺少反擊中的縱向速度和後上衝擊力,進攻難以真正威脅對手的球門。此後,曼聯又改回了「群高」陣型,費蘭尼、馬迪、普巴、華舒福、盧卡古等球員都高達190cm以上,球隊在進攻中缺乏流動性和穿插跑動,一樣很難鑿開對手的球門。
而本場比賽,摩連奴則對正選進行了調整,普巴、馬迪、盧卡古、華舒福四名190的球員依舊正選,而馬達和馬斯亞兩名相對較矮但腳下技術出色的球員則同樣進入正選名單,而在位置的安排上也比較有講究:整體的防守陣型為4-4-2,盧卡古和馬達站中路位於陣型的最前線,而在由守轉攻階段馬達的活動範圍相當大,串聯前場的高個球員。
在中路的馬達只需遮線,能最大程度的規避他身體素質不足、邊路單防能力弱的短板,同時相比於定死在右路,這樣的安排也能讓他最大程度的通過跑動和技術輻射前場,串聯起球隊的高大球員。本場曼聯的兩個入球都是馬達遊弋到右路策劃後射入的,而在第一個入球中,馬達還在策動後前插到中路射門並傳中,製造了禁區內的混亂、幫助馬斯亞入球。
馬斯亞和華舒福則位於4-4防線的兩翼,但華舒福的回防要明顯更深一些,在球隊斷球後他能立馬通過帶球向前推進保證球隊的反擊速度,馬斯亞則在弱側跑位尋找機會,而本場的兩粒入球正是馬達在右路組織推進,馬斯亞在弱側找到射門機會打進的。摩連奴對華舒福的用法和修夫基在英格蘭對西班牙比賽中類似,儘管那場華舒福在左路。華舒福人高馬大但速度和協調性出色,在反擊中有快速帶球向前推進的能力。同時他也能在進攻中斜插中路形成雙前鋒給予對手禁區直接壓力,而充沛的體能也能保證他在兩個禁區的往返。
馬達和華舒福,一個通過跑動和技術,一個通過帶球速度和衝擊力,一個帶動團體一個依靠個人,撐起了曼聯由守轉攻的推進。但最後摩連奴卻接連把他們換下了,這比較值得商榷。
而車路士本場面對曼聯的大巴陣,其實辦法不是太多。車路士進攻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寬度:左路的夏薩特是逆足翼鋒喜歡走內線踢撞牆配合,而馬高斯阿朗素則更擅長無球斜插輔位;右路的艾斯派列古達助攻和往返能力差,韋利安同樣不擅長作為純翼鋒。因此車路士的進攻只能更多集中於中肋。韋利安曾在下半場的一段時間內移動到左路與夏薩特強打輔位,但弱側缺乏球員接應,球隊無法充分利用空間。本場正選的摩拉達更擅長反擊中的衝擊,而不擅長在禁區前作為支點或陣地戰搶點。基奧特剛上場後就在第八十分鐘與夏薩特在中路踢出了撞牆配合,本場沙利或許更應該給予基奧特更多出場時間甚至讓他正選。
車路士在未來引援方面也需考慮這一點。既然翼鋒都是逆足更擅長中路的傳切,兩閘又是內收銜接型而不是邊路往返型,那麼中場就要考慮擁有邊線屬性。像利物浦一般比較依賴邊路的阿諾特出球,而文尼和沙拿又都是逆足翼鋒,因此他們的中場,如米拿和張伯倫都是兩側中場改造中場中;而曼城的情況也類似,哥迪奧拿喜歡讓閘位內收,尤其獲加甚少下底。但大衛施華和迪布尼都踢過兩側中場,他們能在進攻中拉邊,與翼鋒形成穿插換位的球員。前幾個球季的英超第一防中簡迪如今要反復往返在進攻中屢屢插上,其實是揚短避長的做法。車路士應該考慮在中場中的位置上優先引援。
致力於提供專業足球戰術分析及球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