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portsYeah 體嘢

德國足球怎麼了? 路維的最佳繼任人 | Nic

德國足球怎麼了? 路維的最佳繼任人 | Nic

如果有留意開德國青年足球資訊的球迷,應該會聽過《Der Sportbuzzer》這個在當地崛起迅速的媒體。《Der Sportbuzzer》 並不像傳統媒體如《踢球者》(Kicker)或《圖片報》(Bild),他們主要報導的都是關於德國青年足球界的資訊,所以目標觀眾都有所不同。

他們對德國青訓發展的認識,絕對冠絕傳媒界。《Der Sportbuzzer》 會不時與一些德國的青訓教練、德國足協的青訓管理層、德國青年代表隊的成員和各球會的新星作詳盡的訪問。讀者能從中吸取德國除了成年國家隊和職業聯賽以外的資訊。

上週,《Der Sportbuzzer》訪問了兩位前任和現任德國足協青訓部門的要員。他們分別是現任德國U21青年代表隊的教練觀斯(Stefan Kuntz)和之前在德國足協任青訓導師的希博拿(Peter Hyballa)。內容非常詳盡,不多不少也令球迷了解德國足球現時所面對逆境的箇中因由。

去年曾以教練身份,為德國U21代表隊贏下U21歐洲國家盃冠軍的前德國國腳中鋒觀斯,其實對近年德國青訓的發展卻非常不滿。觀斯表示,德國足球的青訓模式和理念已經遠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為什麼? 因為全個國家都太着重戰術和傳控理念,卻忘記了足球的基本:身體對抗、頭球攻門、利用傳中球和死球、單對單的應對。累積下來,到了現在德國的這一輩青年球員已經很難找到這些元素。

特別對於時常在比賽中控球大幅領前的青年梯隊,在比賽中作身體對抗和利用傳中球攻門的磨練也大大減小。換句話說,當控球優勢走得越遠,一些昔日德國足球擁有的元素和磨練卻會在比賽中消失。這也令德國青年球員的發展趨向單一化,不夠全面。

十多年來,技術流的趨向為德國帶來改革和成功,但成功過後也帶來不少後遺症。

觀斯認為,德國的青年球員都希望自己成為朗拿度或恩尼斯達。但像朗拿度又是否只有技術優勢這樣簡單? 也許他在青年的年代已經有多方面的磨練來成就後來的自己。現在德國足球的中前場球員都能運用左右腳,有很好的戰術意識和傳控戰術需要有的技能…..不過除此以外的磨練卻嚴重不足。而足球,場上有11個恩尼斯達或大哨是不足以取勝的。

前鋒出身的觀斯也不喜歡「偽9號」的趨勢。近年的戰術潮流驅使,德國的年青前鋒都要回到中後場作策應和串連。前鋒在禁區的時間較從前的體系少,選材的首要條件都是有技術和流動性才能配合戰術需要。前鋒相對在禁區內對抗和頭球的磨練便不會像從前多,也是德國很難培養出前鋒的背後原因。其實觀斯的言論,跟德國國家隊的領隊比亞荷夫在2017年7月的論調相似。

而《Der Sportbuzzer》的另外一個訪問是找了曾在多蒙特和利華古遜青訓營工作,今年曾短暫到德國足協作青訓導師的希博拿(Peter Hyballa)。才42歲的希博拿,原來從事德國足球的青訓工作已經達25年之久。1993年,希博拿17歲之齡便開始在小球會Borussia Bocholt 當青年軍助教,之後曾在比勒費爾德、禾夫斯堡、多蒙特和利華古遜等的青訓營任教,見證了德國青訓的高低起跌。

希博拿認為,現在德國的年青球員都不能再隨心所欲地一展所長。他們都不被鼓勵去作單對單的對抗、盤帶和冒險的傳球。德國的教練都為了配合戰術理念,要求學徒球員必需交到腳波保持控球權;而為了減少失球權的風險,學徒球員都不能作個人的盤扭或太冒險的傳球。

希博拿認為德國有了這趨勢,除了因為德國足協的指示和引導,也和各球會越來越保守和太重視青年聯賽的成績而非發崛球員未盡顯的潛能有關。希博拿甚至認為現在德國的U19和U17聯賽,已經是「小型的職業聯賽」(Mini-Profifußball),教練壓力大不敢冒太大的戰術風險,也限制了球員在個別能力的發展。

希博拿認為青年球員應該多留在小球會的青訓體系,先受比較老派的訓練和比賽磨練,再到大球會加以培養會比較合適。希博拿表示,現在一些青年球員在16歲便已經對戰術和空間運用有清楚的思路,甚至可能有考取歐洲足協B牌的知識……不過他認為年輕球員的戰術理解不應太早,在年輕時反而要多作技術上的磨練。用傳統的比賽模式令青年球員習慣對抗、盤帶、傳中應用和冒險……令球員有多方位發展,也許比早早便被一個理念限制來得全面。

觀斯和希博拿,道出了德國足球和青訓發展的弊病。

說起源頭,無論是德國足協或是路維,都有很大的責任。傳控本身不是問題,但如何拿捏卻是最大難題。拿捏不當,很多時都變成走火入魔。德國青訓的發展和世界盃至今的德國隊,正正便是走火入魔的境地。

路維多年來希望球隊走西班牙路線,青年梯隊也要盡量配合。但意識不到時代的變化,和改革後帶來的後遺症之影響…..路維現在已無法駕馭,也難辭其咎。明白他的合約會到2022,但德國足協也切勿再以一個錯誤的決定(讓路維留下)來掩蓋之前的錯誤決定(和路維續約)。英語說: ” A Mistake cannot be Corrected by Doing another Mistake!”

路維要走,德國才能有一個徹底的改革,才能有一個真正的新開始。

路維的接任人選方面,個人覺得德國U21教練觀斯會是不錯的人選。他在德國足協工作,成績非常不錯:去年帶隊為德國贏得U21歐洲國家盃冠軍,剛剛又提前殺入明年的U21歐洲國家盃決賽週。觀斯曾是德國國腳和德甲神射手,也是1996歐洲國家盃奪冠功臣,在更衣室內應更備受尊重。加上他了解德國的年輕球員和知道德國足球所面對的問題,看來把他提拔到成年國家隊對球隊有很多好處。

另外,中超快將完季,前列份子北京國安的主帥羅渣-舒密特(Roger Schmidt)敢於發掘新人,而且擅於調教進攻。喜歡球隊有速度和活力的羅渣-舒密特,也為球隊帶來一些新元素。17年被他發掘的攻擊手夏弗斯(Kai Havertz),有身高有速度有射術,在前場能擔任多個位置(加幾公斤肌肉有成德國中鋒的潛力)。如羅渣-舒密特擔任教練,相信夏弗斯在國家隊上位的速度將更快。不過,羅渣-舒密特球員年代非甚麼名將,教練生涯可以但也有數年在中超渡過,未知他是否有力駕馭德國的明星球員。但這也有好處,順便把卻奧斯、保定、梅拿等一眾今非昔比的老牌國腳踢走,重新建造一支年輕的德國隊。

當然,拿姆和前德國國家隊助教費歷克(Hansi Flick)會否在德國足協任職,也會是德國足球未來發展的關鍵一步。

記緊,德國面對的問題,路維不是唯一要負責的。德國足協對青年培訓的規劃和對足球潮流改變的應對,也是要負上重大責任的。

但國家隊是否適合技術流和傳控? 這是要以長時間磨合的體系。國家隊訓練期短,2009的黃金一代又有個別退下,新老交替想再創一個流水式的傳控踢法其實份外艱難。路維高估了自己駕馭的能力、新老結合下磨合的難度,德國足協又高估了路維的能力…….一切綑綁式的糾纏,德國要浴火重生,唯有從最基本做起——炒主教練,再由成年隊到青年隊貫輸新思維。

我不是曾經說「路維不是唯一要負責的」嗎?對,但世界盃成績歷史性最差,面對宿敵荷蘭0:3大敗,如這樣也不用解僱教練,還有天理嗎? 先不談甚麼炒德國足總高層云云,因為這難度甚高。當下立即要做,也是最容易做的,便是解僱路維。

相信路維離任後,德國隊新教練帶起新的理念和哲學,也會由上至下影響德國的足球趨勢。青年代表隊會變,德國足協會訂下新的訓練內容要求球會跟隨,青年球員的類型也會有變。

這也是德國足球能夠再起飛之時。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