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足球評述」|Nic

「一個人的足球評述」|Nic

不知何時開始,電視台只用一個足球評述員講波做讀腳戲已經很常見。但,這也是一個不太好的潮流。

聽同一個人講一場90分鐘的足球比賽,加上賽前和半場分析都只是一把聲音,其實頗乏味。說「聲音」,其實也不只是一把聲這樣簡單。而是只得一名評述員的話,觀察和見解都變得單一,缺少互動和另類的看法。一個人同時任「評」和「述」,其實也令效果變得到喉唔到肺。

90年代初,記得市面上出過一些世界盃經典比賽(有70、74世界盃決賽等)的錄影帶。比賽由殿堂級評述員「阿叔」林尚義一個人重新評述,不過出來的效果其實說不上好。林尚義個別在「評」(評論比賽形勢、觀察、分析)和「述」(敘述比賽過程)兩方面都是一流的,但奈何他不太multi-tasking。由阿叔一人擔演獨腳戲,當他「述」的時候就很專注,只會在半場的時候才評論幾句。反而,平時有他和拍檔一起分擔,阿叔每每在「接力「時,便會以「評「作開頭,再帶到「述」。球迷們也會更多時聽到他的精辟的見解。

林尚義這樣的殿堂級水平的足球評述員,作獨腳戲出來的效果也大減,其實「一個人的足球評述」確實吃力不討好。甚至,很多時叫人昏昏欲睡。

「一個人的足球評述」的出現,其實源於幾個理由:

1) 各項賽事的轉播費高企,令電視台要找方法來削減開支。減少每場的show錢當然最合成本效益;
2) 由十年前開始,電視台都興起作獨家播放每週個別聯賽的所有賽事。週六晚上同時有多場比賽,人員分配當然難以實行;
3) 由於電視台都拿了聯賽所有賽事的播映權,一些吸引力較弱的戲碼(如前晚華歷簡奴對艾拉維斯),更是無人作粵語評述,更遑論有兩人;
4) 近年在足球廣播界強勢崛起的Bein Sports 和 Fox Sports,在他們這些外國媒體的立場,單計粵語市場又是否很吸引? Fox Sports 拿下德甲的播映權,便由第一季每場兩人旁述,變為每場最多只有一人評述。

歸根究底,是香港有沒有每週「獨家播映聯賽每場賽事」的需要。現在「貴多不貴精」,播映的比賽多了,卻因為要節省開支而影響了節目質素。

說真的,如只有一人作評述,比賽由頭到尾都只是一把聲……特別是某幾個評述員的獨腳戲,我會很易入睡。有時更會轉至英語旁述,至少聽起來更有生氣。

一個訊息萬變及資訊極發達的年代,「獨家播映聯賽每場賽事」已經不再是賣點。電視台要和網上傳媒鬥撼,除了投訴球迷們知識產權的意識不足外,其實基本要做好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競爭性,評述的水平和趣味本來也是重要的一環。

如果考慮資源分配,其實也不用每週也「播放聯賽所有賽事」,集中做好同時段的一、兩場已經很足夠。總好過播晒全部比賽,場場都做唔好,變得兩頭唔到岸。

有一奇想,一些在網絡足球評論較受歡迎的「KOL」,如受邀到電視台做嘉賓評述,也許也可以為電視廣播界帶來一些新衝擊和新的支持者。他們作為嘉賓,也許需要的show錢各異,也能在有限的開支下為評述提升一點趣味。

有線電視沒有再辦新晉評述員比賽,而電視台近年卻只會想到紅褲子出身的現/退役球員作評述,其實也何以想想其他方為廣播界日漸青黃不接的粵語評述帶來一些新思維。

一個人的足球評述,是反映電視轉播權和電視台政策弊病的一個縮影;而一個人的足球評述,也是反映電視傳媒對粵語市場或個別聯賽不太重視的一個指標。當電視媒體在抱怨為何球迷都養成網上看比賽的集慣時,為何不去認真想怎樣去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競爭性?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