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訓」|羅傑承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對足球青訓的想法。青訓就是足球長遠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在香港足球圈裏,大部分人常常掛在嘴邊都說要搞青訓,但是我覺得我們從來沒有做好。青訓不是要辦多一些青少年足球訓練班,也不是重開體院足球訓練課程,就叫做「搞青訓」。

簡單地說,我覺得足球青訓必須要由全港學校一起參與,由8歲開始,小學生就要接受專業的足球訓練,我講的就是每天都要有體育課堂,每天60分鐘,主要是訓練體能,基本控球和傳球技術,專業青訓教練可以在體育課堂上,發掘一些對足球有興趣,和有潛質的學生,組成班際足球隊,再加以訓練,其餘對足球沒有興趣的學生,亦可以當作體能訓練,鍛煉身體。而學校每年都舉辦小學、中學班際足球比賽,教練從班際比賽中,再選出全校精英組成校際足球隊,參加不同組別的全港公開校際足球比賽。

由小學8歲開始訓練至16歲大學預科,已經接受了9年的足球専業訓練,學生除了參加學校的比賽外,也可以同時參加職業球會的青年梯隊練習和比賽。到了18歲後,他們的足球水準,已可達到很高水平,有足夠實力加入港超球隊,一邊在大學修讀體育及康樂管理學仕課程,一邊開始足球職業生涯。到畢業後還可以選擇繼續踢波,或轉職到體育管理行業服務。至於留在球圈繼續發展的球員,他們退役後也可以轉為幕後管理或當教練培訓工作,這可解決現時大部分退役球員,沒有往后職業方向的問題。

我曾經說「所有家長都應該重視孩子在學校的體育課 」,因為這是人生必修之課程,除了可以令身體健康外,更可以讓孩子從少就學習到有恆心,毅力,紀律和團結精神。看看鄰國日本及南韓,他們的公民教育及學習態度也是從少培養出來的。好比現在大多數孩子,因為沒有足夠運動量,身體偏肥胖或潺弱,他們除了溫書做功課外,就不停用iPhone或電腦沉迷打機,極不健康。

家長或學校老師,其實很容易分辨出他們的孩子/學生,是讀書型或是運動型? 如果不是屬於讀書型的學生,無論家長或老師怎樣強迫,他們的成績也只會是緊緊合格,所以為何不讓這些小孩向他們喜愛的運動科目發展呢?

現在香港分別有數百間小學和中學,假若只有100間參與這個青訓計劃,每間學校足球隊有11名精英,每年便可以產生1100個有足球基礎的球員,再計算如果最後只有10%的少年留在足球圈發展,那麼香港每年也最少有110名精英球員加入這個足球行業,而且他們年輕,在體能,基本功和水凖方面,都非常成熟,比起現時16至18歲才開始接受專業訓練,成效一定更好。

如果將每年香港政府和馬會的足球資助,部份分配到學校的青訓上,便可解決學校沒有足夠資源聘請專業教練的問題,其實這是一個頗長遠的足球青訓發展計劃,需要政府,學界和家長支持,才能實現。

體嘢編輯部

資訊浩瀚;東張西望。 竭盡所能;深入求真。 企高一格;全新體法。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