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聯賽小結—— 頭四場的利物浦是否讓你有點陌生?| 靴室笑談社

1.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三年前

15年10月9日,高普履新,在談及利物浦失落多年的頂級聯賽獎盃時,他說,「球隊會不斷提高,而你們也將不再懷疑。四年任期內,我充滿了信心。」

現在看來,高普這番話可謂擲地有聲。在他的率領下,紅軍逐年加強,球迷信心日漸高漲,而承諾中最重要的部分,也隨著我們28年後的又一次四連開局,變得可期了起來。不過,就好像詩裏感嘆的那樣:「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奪冠困難之處,往往在於那些你無法把握的變數。而戰術的意義,就是通過修補,從局部乃至整體上把這些潛在的不確定性控制在可見範圍內。

所以除了「踢的不好也能倦取」之外,我們還可以談論一下背後的原因,看看球隊今年的調整到底在哪裡?

2.不妨從進攻的起點談起

廣義上看,進攻始於何處其實並無定論。首輪對韋斯咸,羅拔臣禁區線斜穿疾走,此時阿諾特是進攻的發起點。次輪對水晶宮,沙拿接應過頭長傳單刀,此刻基達也是進攻的發起點。然而,這都不是我要表述的。

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足球場按區域可分為Def Third,Mid Third 和Attacking Third三部分。怎樣在整體上把陣型從防禦推到Mid Third;獲得主導權後,又該如何醖釀和策劃下一步攻勢,才是我在此節想要討論的。因為這些環節和對手的上搶,快速收縮和低位防禦緊密相關。而其中發起點的變化,將會影響隨後一系列的移動及傳遞,從而改變球隊在各個局部的戰術細節。

先看看艾利臣的傳遞成功率。

隨著現代足球的發展,守門員在攻守轉換裏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參與和指揮後場互搓,以打破對手的前場緊逼。今季以7500萬歐元引入的巴西人艾利臣,就是一位難得的組織型門將。

8月12日,利物浦在晏菲路對鐵錘韋斯咸。比賽進行到22分14秒的時候,維拿杜姆將球斷給後方的右後衛阿諾特。此時祖高美斯和雲迪克同時舉手,示意將球回傳。隨後一人接近保護,一人散開接應,而左側的羅拔臣,則是早在艾利臣得球之前就已經轉身,沿邊路到達中線區域。這顯然是我們在訓練中磨合過的一個套路,目的是由守門員作為發起點,直接將皮球從Def Third推進到Mid Third。在這一次攻守轉換中,艾利臣展現了他優秀的First Touch,準確的長傳,以及我認為最重要的觀察能力。

攝影師要拍出好的作品,除了對光線的運用之外,還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守門員也一樣,每一腳看似簡單的出球,根據場上雙方球員的站位,其實都存在著最優化的線路。有沒有看到,看到後能不能傳過去,往往對後場的組織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當我們談論艾利臣66%和92%的長短傳成功率的時候,其實更應該留意他的出球選擇,是不是讓隊友輕易地找到下一個接應點;能不能更有效地破解對方的前場緊逼。是不是更快地完成了區域轉換把皮球推進到預定的戰術位置。

從前四場比賽看,除了對李斯特城失誤之後矯枉過正的20分鐘,艾利臣對回傳球的組織,已經成為了我們從Def Third向Mid Third過渡的重要手段。這是今季利物浦在整體移動方面的第一個變化。而與此有所關聯的第二個變化,則出現在了拖後中場的身上。不管是維拿杜姆還是隊長軒達臣,他們在中後區域傳遞鏈中的作用,似乎正變得不如以往那般重要。

3、下面這幅對比圖,是我們從頻繁出現的定式分布裏截取的一個範例。

同樣是客場對李斯特城,上季我們在中圈的銜接和轉移,拖後中場依然佔有相當的戲份,他主要活動在兩個中堅之間,時而正三角,時而倒三角,以此瓦解對手第一道防線的干擾,把球向中路或者兩邊過渡。

但是,今季利物浦在這一區域的處理方法明顯有變。從局部看,三人平線居中的會是就近的一個中堅,原先頂在前面的另外兩個central midfielder則需要輪流後撤拿球,回到雲迪克或者祖高美斯的身側進行組織。比如第三輪對白禮頓的這次過渡。

目的何在?我覺得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避開對拖後中場的壓迫,改在相對安全的區域持球,並以此調動對方整體隊形側移;第二,強化邊路推進,將原來固定在中路的兩個MC解放出來支持兩閘,同時減少邊鋒回到中圈區域拿球。無論怎樣,這一變化的直接影響,就是前面提到的,拖後中場在中後場傳遞中不再佔有主導地位。以軒達臣為例,16-17和17-18球季的場均傳遞次數分別為86和77,第四輪首發對李斯特城卻只參與了48次,而前三輪的主力拖後維拿杜姆也不過67,並且有相當部分還是在較前的區域完成。

四場賽罷,利物浦全隊的場均傳遞次數為634,比上季還要多了30有餘。此增彼減,拖後中場這少了的部分究竟去了哪裡?

4. 史杜列治今年有點興奮。

在北美集訓期間舉行的卡拉OK聯歡會上,他對一年一班的基達贊嘆不已,「我已經很久沒看到素質這麼高的了。別人都和我說贊,但是沒想到這麼贊。與眾不同!真的與眾不同!」

“I knew he was good but I don’t really watch German football too often. I haven’t seen a midfielder like him for a while, I’m being honest. He is something different..”

Melwood是一座充滿愛的訓練基地,利物浦central midfielder同質化所產生的功能性障礙,說不定也與此有關。然而,自打拿比·基達出現,情況便有了變化。幾內亞人以其能力全面,影響著古板的英倫風味。他傳帶俱佳,身體健碩,孫子曰:「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不及拒的還有維拿杜姆。兩個球季以來,詩人踢過攻擊手,工兵,拖後,甚至是中堅,他的最佳位置究竟在哪裡,恐怕已經沒有人能說個明白。但是,從熱身賽對拿坡里開始,固定在拖後位置的維拿杜姆,讓人眼前一亮。他在前三場比賽的傳遞成功率分別達到92.6%,91.2%和98.7%。表現忽明忽暗的維拿杜姆突然變得穩定當然令人高興,而我更感興趣的則是他的多功能屬性在拖後位置上的加成作用。因為,高普新球季對三個central midfielder的要求似乎有所變化。

這是第三輪對白禮頓的15分27秒,眼看米拿壓到了右翼區域,基達便從中路補了過來。主隊攻勢受阻界外球迅速開出,維拿杜姆側移,在原來屬於基達的區域接應中堅分球,而米拿則緩緩回退,接雲迪克的橫傳從另一側繼續調動對方,此時基達居中,米拿在右,維拿杜姆則繼續留在基達分管的區域區支持羅拔臣。

短短三十秒的時間內,利物浦的中前組合便完成了三次兩兩換位,和上季較為固定的倒三角結構相比,無疑是開放了許多。然而,要想讓這種切換平穩流暢,central midfielder就必須具備多種技能以完成不同區域的戰術要求。

比如,當米拿回到R-1區域的時候,除了幫助中堅完成轉移,嘗試直線連接前場,他此時還是閘位球員進入更深位置的支撐點,需具備一定的邊路防守能力。而當米拿隨著球隊進入R-2位置,central midfielder的技能就變得更傾向於攻擊層面一些,需要和右閘overlap,前插、與翼鋒錯位等等。事實上,今季已經拿下1球2助攻的米隊,在兩個邊路特別是右路的穿插作用,已經是越來越明顯。如果在下面的比賽裏,central midfielder之間的換位變成一種常態移動的話,我覺得,球員跨區所要求的全面性將會是高普決定如何搭配的最重要的考量。

5.當然,高普一定不會忘記16-17球季那種高頻壓迫高流動戰術帶來的防禦漏洞。

下圖中所畫的陰影區域,直接明瞭地呈現了一旦進攻被斷球隊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在可以看到,此時利物浦的攻防分布,基本處於一個5-5結構,而隨著進攻的繼續推進,4號位和5號位的阿諾特基達將會前移到禁區弧左右兩側,此時留守的拖後中場,就必須隨時留意中腹那一大片潛在的被反擊區。

高普的處理辦法可以用兩個快字來總結。首先,拖後中場,需要對雙方的移動有清晰的預判,在丟去球權的那一霎那,必須立即到位前壓,連同後面實施高位盯防的中堅一起,從中路形成攔截,打斷對方所有直線的可能。而一旦對方避開攔截,則需橫向跟隨,和夾擊阿諾特、基達以及回搶的同伴一起,迫使球往邊路或者後方過渡。然後保證7-8人快速退守到本方半場,避免形成505甚至是307這樣的脫節形態。

如上面這個片段裏所反映的。利物浦在最後30碼丟球後,首先出現在鏡頭裡的,一定是壓上來的拖後中場。這說明高普的體系,Deep-Lying Mid不是按字面理解的那樣總墮在後面,也不是所謂的不顧位置貿然上搶,而是戰術上必須堅決執行的一種極具傾略性的防禦理念。我猜測,在今季將拖後中場從組織環節減免以後,這種反搶將會變得更加極致。專心打劫,減慢對方反擊之後再緩緩將球隊帶回到低位布防。以此改善攻防轉換的穩定,增強體系的容錯空間。

談到這裡,我想,除了低位防禦的細節之外,我們新球季的變化以及整體思路已經躍於紙面。所謂「七月流火,八月萑葦,九月授衣」。開局的第一個階段已經結束,週六對熱刺,又會是一個新的開始。足球如此,人生亦然,祝好!

主 辦:靴室笑談社
作 者:泥菩薩

微 信:靴室笑談社 BootroomChat
微 博:靴室笑談社 weibo.com/brchat

①文章為」靴室笑談社」版權所有,轉載請附上原文鏈接及注明原作者(靴室笑談社),如盈利性機構轉載需獲得「靴室笑談社」授權。
②如有作品內容、版權等相關問題,可同「靴室笑談社」編輯部聯繫。

靴室笑談社

致力於提供專業足球戰術分析及球探報告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