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球迷看哥迪奧拿|Nic

德國球迷看哥迪奧拿|Nic

無可否認,哥迪奧拿是一個神級的教練。縱然在拜仁慕尼黑期的三年間並沒有為拜仁帶來歐洲賽錦標,在四強被皇馬大炒0-4更令球迷瀝瀝在目。但哥迪奧拿將一套全新的傳控理念帶到拜仁,將他在西班牙成功的一套融入高頭大馬的德國足球裡,這是德國足球的一種新革命。這種革命也令以拜仁慕尼黑為骨幹的德國國家隊在2014年世界盃贏得冠軍。哥迪奧拿或多或少也有他的功勞。

問題是,當戰術潮流一變,這套傳控體系遺留下來的後遺症也不少。「西班牙化」,上限和下限的差異可以是天地之隔。經過哥帥在拜仁的時代,加上德國在世界盃奪冠,無論拜仁或德國足總上下也認為傳控是德國足球未來應該要行的路。德國在世界盃外圍賽也是以全勝資格出線,當然也不會令路維、足總、球迷和傳媒意識到這些潛在的問題。

近5-6年看德國國家青年代表隊的比賽,不難發現德國無論青年軍到成年代表隊,都是環繞同一系統為主導:中場球員都以傳控技術和抗壓力為選材的標準,冒求以增加控球來為防線減壓。不過這也有取捨,球員再不習慣落腳攔截,單對單防守和作身體對抗,這很可惜。對一班高頭大馬的德國人,傳統的優勢要被剝奪,球賽內沒有攔截、單對單和對抗的試煉…….也許大家再看不到昔日敢落腳攔截和具覆蓋的鐵血中場:巴治禾、馬圖斯、艾芬堡、夏文、謝利美斯、芬寧斯、波歷克……小豬也是受前朝鐵血磨練的最後遺物,小豬後這類敢對抗、有覆蓋、又肯落腳攔截,已甚少出產。原因是現在德國的選材標準和制定戰術已不同,比賽中受的磨練也不同,令球員都要轉型了。

記得意大利名將,祖雲達斯的後衛基亞連尼也曾公開批評過傳控理念會令球員單防能力和對抗性下降。原因是:一來教練選材的重點已不是看防守能力,二來球員集慣以控球來減少對方進攻機會……比賽和練習中對抗和攔截的磨練越來越少。其實這套用在德國新一代的防守中場也一樣。

大家常說的轟炸機式中鋒,也不知何時才會再大量生產,這也是戰術遺留下來的問題。上季雲達不來梅教練高菲特也曾透露為何他總喜歡用踢法像偽9號的麥斯-告斯任球隊的正中鋒:「球隊的兩翼都會到中路增加進攻點,他們都不是衝擊邊線的類型。因此球隊的中鋒不需要擅於頭球或在禁區內的對抗,他們更要着重小組配合和小範圍的用波。因此麥斯-告斯是不二之選。」這也或多或少表現出德甲球隊對前鋒選材的改變。這當然也是這幾年德國球壇的風氣造成的改變,前鋒在比賽中少了頭球和身體對抗的磨練,新一輩的也沒這習慣,又何來新的轟炸機?

過去數年,不難發現在德國一些身材高大的中鋒苗子,本來入球率不錯,有力量、有對抗、有頭球。但因為腳下功夫和流動性不足,加上球隊打傳控少用邊線型的翼鋒,些中鋒苗子最後都被改造成中堅。其實德國國腳中堅蘇利(Niklas Sule)在加盟賀芬咸青年軍前,他在法蘭克福的青年隊是擔任中鋒的,並射入超過200球; 賀芬咸的後衛艾普古馬(Kevin Akpoguma,卡爾斯魯厄青訓)、1860慕尼黑的韋恩(Daniel Wein,拜仁慕尼黑青訓)和奧格斯堡的菲歷士-葛斯(Felix Goetze,多蒙特青訓),在青年軍年代都是踢中鋒的,而鑑於球隊踢法和高大的身材,最後都被改造為中堅尋求出路。有趣的是史特加的J.費甸南(Jan Ferdinand),這位前德國國青隊代表在2015年從地區球會鮑寧根(TSG Balingen)加盟史特加前一直擔任中鋒,期後到了史特加便在18歲之齡改造成中堅,近期又改踢回中鋒……這些中鋒轉型踢中堅的例子,在德國球壇盛行西班牙風的期間屢見不少。

哥帥2013年登陸拜仁慕尼黑,影響的其實不只是拜仁,還有德國國家隊、德國國青隊和全德甲的戰術風氣。

改踢後衛的Felix Gotze

 

2013年,站在路維的立場,其實當時改革也是順理成章。路維在當時的正選腹稿中,有7人是拜仁旗下的球員:紐亞、保定、拿姆、小豬、卻奧斯、梅拿、葛斯。這佔了球隊的大半。所以把拜仁的體系搬到國家隊也是大勢所趨。德國在世界盃以「西班牙化」的足球奪冠之後,在過去四年也沒有大幅改變。而德國足總訂下的青訓模式也是朝着這方向發展:2014年U19歐洲國家盃冠軍,2015年U17歐洲國家盃亞軍,2016年奧運男子足球銀牌,2017年U21歐洲國家盃冠軍(其實這隊的戰術風格比較模糊,當然也未必一定是壞事)……青訓成績不錯,大概也令德國足總認為青訓沒有大幅改革的必要。

哥迪奧拿在德國,也令到一些像杜曹、拿高士文和高菲特這樣的一班新一代少帥成為他的信徒,理念也擴散開去;德國足總也要求國家青年隊盡量配合這踢法,從小培養球員在傳控體系的應用。

全德國的「西班牙路線」,卻並非完全是哥帥在2013年到德國才萌芽的。記實筆者早在2011年已經開始看到跡象。

2011年的一期〈足球週刊〉,有講述德國尋找高路斯接班人的文章。文中有一系列的訪問,德國國青隊的教頭賀巴殊(Horst Hrubsch)當時指出過,馬里奧-高美斯(Mario Gomez)後德國短期內將不會出產同類型的高中鋒,原因是青訓對前鋒的要求又不同了。果然,這7年後德國國家隊依然要依靠馬里奧-高美斯衝鋒陷陣。這幾年內,我們確實也曾在德國的不同梯隊見證如馬里奧-葛斯、麥斯-美亞(Max Meyer)或耶列-奧圖(Yari Otto)等,在無鋒陣中擔當「偽9號」的試驗。這也反映,早在2011年,德國足總本身已經有打算走西班牙路線,青訓的選材和訓練系統已經和昔日有所不同;2012年歐洲國家盃,德國國家隊也開始以較為著重控球的風格迎戰。可惜當時的路維只能取其型而取不到其髓。

到了2013年哥迪奧拿登陸拜仁慕尼黑,其實哥迪奧拿只是令德國足球西班牙化的一顆催化劑。真正推德國足球走向傳控路線的是德國足總,甚至在哥帥還沒有正式登陸德甲賽場便有很多跡象。但哥帥的魅力和理念,令這風氣在德甲也加速擴散。拜仁固然是國家隊大戶,影響着國家隊;國家隊又影響青訓的方向……哥帥這顆催化劑令西班牙風在德國一發不可收拾。

哥帥的positional play對德國足球的影響甚大,尤其是對球場空間、位置的理解。

走「西班牙路線」沒有必然的對與錯,至少這幫助德國贏得上屆世界盃。但針無兩頭利,西班牙化當然有他的好,球迷也大可讚嘆哥迪奧拿的精心佈局和調教,因為他確實是一名偉大的教練;但是懷念昔日德國出產硬朗中場和強力中鋒的,也許便要作出取捨,也必抱怨為何球壇不再輸出。

記着,針無兩頭利,每個重大改革也有他的利與弊。是行西班牙路線或傳統鐵血日耳曼硬朗足球?沒對與錯的,只是個人對足球的喜好。如你是昔日受中場硬漢如馬圖斯、艾芬堡、波歷克或芬寧斯感染,或是看賀巴殊、禾拉、奇連士文或比亞荷夫長大的……當然不喜歡德國的足球被西班牙化;但如果欣賞技戰術內容的球迷,當然會希望德國能進一步走向哥迪奧拿的理念。這是純粹個人對足球喜好而產生出的觀感。

哥迪奧拿在德國球迷內並不算太受歡迎,因為德國球迷認為他改變了現代足球理念,以及拿走了德國足球的傳統。但是真正希望德國足球走向西班牙路線的,歸根究底也是在2010前後被「巴塞夢三」陶醉的德國足總和路維。所以罪魁禍首還是德國足總,甚至坊間有說哥迪奧拿教拜仁其實德國足總亦有推波助瀾。還怪哥迪奧拿? 只能怪他在帶領巴塞的年代太成功,太劃時代。也許他將傳統的一些日耳曼足球元素拿走,沒有硬朗中場和站樁式的高中鋒,球風變得軟…..但至少他的理念也助德國贏得2014世界盃。

也只能說,他的理念和德國足球的傳統風格落差太大。試想象,哥迪奧拿有朝一天教意大利國家隊,把意大利帶向「西班牙路線」,意大利球迷會歡迎嗎? 當然也會具一定爭議。

唯一肯定的是,西班牙已經連續三屆大賽落筆打三更,有着一大班頂級球星卻令人大失所望。也許德國和西班牙也是時候要一起想想未來的路線。但整個戰術架構和青訓的重組,也需要數年後才看到成果。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