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portsYeah 體嘢

德甲廢除「50+1」制度的大前提:重新制定聯賽球會的註冊制度 | Nic

應否廢除「50+1」制度是德國球壇最大課題。其實筆者之前出過文章,說在國家隊的角度着想,德國要保留「50+1」。

但再想深一層,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其實德國聯賽賽會(Deutsche Fußball Liga, DFL)真正要做好的,是重整聯賽球會的註冊制度。如能對聯賽的本土球有適當的保護,德甲才會有根基可以推翻「50+1」制度,也不用怕外資湧入。



如果一方面可以保障本土球員的上陣空間,又可以有足夠財力保留聯賽的人才(不再被外國豪門搶購)和能提升球隊的競爭力……才是真正兩全其美的方案。像筆者之前一樣只顧及一邊的,其實都未能為德國足球帶來最佳的發展。

最近令我對「50+1」制度改觀的,完全是出自德甲的兩間球會法蘭克福和RB萊比錫。固然德甲也有像弗賴堡、賀芬咸、利華古遜和哈化柏林這些重用本地球員或青訓的球會,但法蘭克福和RB萊比錫的例子卻告訴我「50+1」制度對保護本地球員的上陣機會其實全無幫助。

法蘭克福的職業隊陣中,有高達24名非德國籍的球員,外援數目應該在四大聯賽中名列前茅。即使英超外援泛濫,但鑒於有17+8(每隊25名註冊球員中需要有只少8名本地培訓的球員),也未會有球隊像法蘭克福般猖狂有24名外援在一隊。其實有留意德甲的球迷不難發現,法蘭克福自從今夏有上季主力右翼禾夫(Marius Wolf)離隊後,常規正選11人名單只得有安哥拉血統的達哥斯達(Danny da Costa)有德國籍。也表示,其實50+1制度保障本地球員使用是筆者之前一廂情願的想法。



近兩季,也發現一些像RB萊比錫、多蒙特、禾夫斯堡和慕遜加柏等球會,也喜歡從法國、北歐、英格蘭和西班牙引入大量年輕:像多蒙特的英格蘭翼鋒辛曹(Jadon Sancho)和RB萊比錫16歲英格蘭左閘邦士維(Matthew Bondswell)、RB萊比錫一對法國中堅烏柏美簡奴(Dayot Upamecano)和干拿提(Ibrahima Konate)及他們的前鋒法國射手奧古斯甸(Jean-Kevin Augustin)、慕遜加柏18歲法國中場小將古桑斯(Michaël Cuisance)、緬恩斯的法國21歲中鋒馬鐵達(Juan-Philippe Mateta)、緬恩斯也有西班牙21歲左閘艾朗-馬田(Aarón Martín)……

由此可見,外援大量湧入德國球壇,受影響的不只是德甲德乙……連德國青年賽事也受影響。

當有50+1管制,沒太多外資湧入的德甲也開始受到外援問題應響;如現在廢除「50+1」制度的後果何謂無法想象。如無意外,應該會出現多支像法蘭克福或不萊梅般,只有1-2名德國籍球員在正選名單的球隊;而未來的青年聯賽,將有很多英/法/西的小將阻礙本地青年球員的發揮機會。

這也反映,德國聯賽賽會是時候重新制定聯賽球會的註冊制度……以及設非歐盟球員的限制。

由於德甲球隊在註冊人數上限可高達99人。儘管德國聯賽賽會硬性規定每隊要有12名德國籍球員,但這比例在可以有多達99人的大軍名單根本作不了任何效用。如法蘭克福、萊比錫和雲達不萊梅便有近20名外援在大軍當中。

這些註冊條例保障不了本地球員的機會,原因是每隊最多可以註冊多達87名外援(88%外援比例)在球隊的大軍名單,仍然合乎德國聯賽賽會的資格。這12名本土球員在陣的政策其實漏洞重重,名存實亡。



德國聯賽賽會如果可以參考歐洲足協的註冊條例,把每隊註冊人數的上限下調至25人,其中8人要為本地青訓球員……由最多可達88%(87除99)的外援比例,變為最多只有68%(17除25);外援數目也由每隊最多可容納87人,變成每隊最多17人。25人大軍以外,本土青訓而年紀是21歲或以下的球員也不用註冊便可上陣,這有效幫助本地球員可獲得更多上陣機會,

德甲是四大聯賽中,唯一對非歐球員沒有任何限制的聯賽。像英超有「工作證」(Work Permit)制度管制加盟英格蘭球會的非歐盟球員、西甲有限制每隊只能註冊3名非歐盟球員(ACP聯合國*除古巴外的78個成員國以及俄羅斯、土耳其兩國球員不佔非歐盟名額)、意甲聯賽球隊每年只能從本國以外引進2名非歐盟球員。

由於無條例限制非歐盟球員,大部分難以前往其他歐洲聯賽效力的亞洲、南美或非洲球員,往往將德甲選擇其為登錄四大聯賽的第一步。德甲因沒有任何對非歐盟球員的限制,成為亞洲球員的天堂,日本和南韓球員也直接受惠,但也間接影響了年青球員的機會。



德甲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即使不計拜仁,也會有傳統勁旅如禾夫斯堡、利華古遜、史浩克04、慕遜加柏甚至多蒙特等競逐歐聯資格,他們用新人時較小心役役能理解(傷病潮時能上陣又是另一因素)。以往德甲的模式是中下游球會作培育本土新人,他們成熟後高價賣掉;但現在連小規模的球會,為了「即食」,也用低價錢買廉價的非歐盟外援了。其實,德甲在限制非歐盟外援的處理方面,自2000年的大改革後絕對要有再更新的需要。

在現在德甲對本地球員接近零保障的大前提下,如現在廢除「50+1」引入外資,後果便會令德甲出現更多法蘭克福、RB萊比錫和雲達不萊梅。可預期未來會有更多球隊只有1-2名德國籍球員在正選名單當中;德國的青年聯賽,將有很多英/法/西的小將侵蝕本地青年球員的上陣機會。

但要與時並進,德國足總(DFB)和聯賽賽會(DFL)必需要動腦筋。50+1和保障本地球員同時進行,便能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上季,德甲的本土球員使用率為45.4%,在歐洲四大聯賽中排第二。雖然遠超英超的33.1%和力壓意甲的44.7%,但落後西甲(58.1%)頗遠。而意甲也有趕上德甲之勢。

類似情況,在德國國家隊的最黑暗,最青黃不接的時期也出現過。2001年4月6日,當時還在德甲的科特布斯(Energie Cottbus)在對禾夫斯堡的比賽中,曾排出全外援的十一人正選名單。這是德甲史上的首次出現全外援正選陣容。

德甲近幾6季的外援使用率有上升趨勢,這跟聯賽的競爭性有關,成績行先,年輕球員除了球隊有傷病否則都無機會。青訓系統是一件事,但亦有人提出是否有限制外援的餘地? 英超/意甲/西甲,都對限制非歐盟外援和保障本土年青球員都有不同方法,就是德甲沒一個正規系統去實施。

如能保障本地球員的上陣空間,相信坊間對廢除「50+1」制度的反響,也不會這麼大。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