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文輝 (本文部分內容節錄自拙作《香港十大名將》P. 23—27)
數據:K.K.
日前在一個飲宴場合,巧遇球王李惠堂六子李炳德,從其口中得知他的二哥,即球王次子李育德已於去年過身。筆者有幸於六年前,親身訪問過已是84歲高齡的李育德,特此撰文以作悼念。
李育德未滿十歲,已經常到修頓球場踢足球。他說:「當年有很多球會人士,都會在修頓球場出沒,物色有潛質新人加盟,情況就如今日外國球會的球探。」由於表現出色,自然吸引到球探注意,18歲便獲邀加盟南華,後來人們才知道他是李惠堂的兒子。
(李育德(右)與父親李惠堂合照)
由於是球王李惠堂之子,李育德被冠以「太子」外號,卻原來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其實是李惠堂的次子。他說:「由於長兄李煒德沒有踢足球,於是便叫我做太子。到後來大家知道真相時,都已經叫慣叫熟,便改不了口。」他2014年10月出席足球總會百周年晚宴,代表父親李惠堂領取百周年世紀球星獎座時,《蘋果日報》記者便把他誤當作長子,六弟李炳德誤作次子,鬧出了一個笑話。
加盟南華之後,李育德最初效力乙組隊,由於表現突出,18歲便獲提升上甲組隊,並且吸引到球迷注意。由於他的跑姿獨特,有球迷給他另外取了一個綽號,叫做「拉車佬」。
儘管李育德在球壇嶄露頭角,父親李惠堂也許愛之深責之切,對兒子的要求特別苛刻,曾經在《大公報》他的「球經釋疑」專欄中,嚴厲批評初出道的李育德:「有盤弄過多陋習,出腳與短程跑都嫌太慢,非從弱點改進是不能有大成的。」對於父親公開嚴厲批評自己,李育德說並沒有對他構成壓力,反而成為鞭策他努力改進的動力。
踏入1950年代,南華陣容愈見鼎盛,除了李育德之外,還有「香港之寶」姚卓然、何祥友、莫振華,再加上1957年才加盟的黃志強,擁有全香港最出色的五大前鋒,合稱「南華五虎將」,開始成為球壇班霸。
到了1959年,年屆31歲的李育德,在東方重臣李杏林力邀之下,「下山」轉投東方。總計在南華效力12個球季,為南華贏得八次聯賽冠軍及五次銀牌賽冠軍,是南華走出戰後初期低潮的主要功臣之一。
(南華五虎將(前排左起):黃志強、何祥友、李育德、姚卓
一季後再轉投傑志,1960年10月15日在花墟球場出戰警察的比賽,李育德遭遇到足球生涯最嚴重的受傷——他爭球時在警察球員伊雲士及麥永雄夾擊下倒地,軍醫檢查後發現傷勢嚴重,急召救護車送往九龍醫院。經過X光檢查後,證實右腳脛骨折斷,足足養傷了一年,才能夠復出。
1961至62年度球季,李育德重返東方效力,不過長居後備席,只踢過季尾對傑志一場比賽,以及取得他足球生涯最後一個聯賽入球。儘管獲得總華探長呂樂任班主的五一七力邀加盟,在球圈征戰了15年的李育德,覺得對球員生涯已感厭倦,遂決定高掛球靴。
雖然父親李惠堂是中華民國名將兼教練,但李育德卻代表香港隊參加國際賽。筆者好奇地問他因何緣故,他淡淡然的說:「其實沒有特別原因,只是因為香港足總先徵召我,代表過香港隊上陣之後,便不能再代表中華民國了。」李育德代表香港參加過1954及1958年兩屆亞運會。1954年馬尼拉亞運足球賽,李育德在首場比賽對南韓射入一球,兩隊結果賽和3比3,香港因得失球差不及南韓被淘汰。1958年東京亞運足球賽中,李育德協助香港隊在分組賽先後擊敗菲律賓及日本,兩戰全勝晉身八強。只可惜於八強以2:5不敵印度,無緣躋身四強。
(2014年足總百周年世紀球星選舉,《蘋果日報》誤將次
司職中鋒的李育德,雖然腳法不算上乘,但衝鋒陷陣及埋門把握能力都很強,在「南華四條A」於1957年組成前,他已經於1952-53、1954-55及1956-57年度球季,三度榮膺香港聯賽神射手。他足球生涯,在本地賽事總計上陣326場比賽,合共取得293個入球,在香港甲組聯賽歷來總入球排名第四位。
李育德足球生涯數據統計:
46/47—南華:2場入1球
47/48—南華:21場入14球
48/49—南華華:23場入8球
49/50—南華:18場入11球
50/51—南華:26場入22球
51/52—南華:23場入12球
52/53—南華:29場入38球
53/54—南華:23場入22球
54/55—南華:30場入36球
55/56—南華:21場入29球
56/57—南華:27場入37球
57/58—南華:31場入27球
58/59—南華:24場入18球
59/60—東方:25場入17球
60/61—傑志:2場入0球
61/62—東方:1場入1球
總計:326場入293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