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portsYeah 體嘢

全球中鋒斷層,如何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 Nic

利雲度夫斯基、基奧特、卡雲尼、賓斯馬、文素基治、希古恩、蘇亞雷斯、華迪、迪亞高-哥斯達、阿古路…..一班曾威震球壇的前鋒,不知不覺已踏入30開外。

不難發現,皇馬、祖雲達斯、巴塞隆拿、PSG和拜仁等超級豪門的正選中鋒位置都是由一班年過30的老將支撐,而這些球隊的新人前鋒能令人覺得有保證的也不多。阿仙奴去季重金收購的奧巴美揚其實也29歲,而以往一直有明星射手支持的多蒙特(如: 巴利奧斯、利雲度夫斯基、奧巴美揚)在今夏也買不到前鋒,可見中鋒這位置青黃不接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高大中鋒復興,人材庫竟然斷供?

豪門中,只有曼聯、熱刺和國際米蘭會用上較年輕的射手: 盧卡古、哈利簡尼和伊卡迪。當然,伊卡迪是否能當一名扛身位和提供制空力的傳統支點中鋒也具爭議。

 

今屆世界盃所見,由於戰術潮流正處於一個交接期,進攻端無論死球或傳中球的重要性也大大提高,甚至冠軍隊法國也時常憑死球打破悶局。主攻套路開始被洞悉,高中鋒的作用在攻守也大大提高。快將32歲的基奧特縱然質素未算頂級但由於整個法國隊也無類似球員,他即使踢了7場無入球也無中目標的射門,在球隊的正選地位也穩如泰山。克羅地亞的文素基治、俄羅斯的迪蘇巴和烏拉圭的卡雲尼,在世界盃的整體表現也是惹人好感,這也不限於入球。



諷刺的是,當高中鋒的重要性開始提升的同時,世界球壇卻漸漸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何解? 因為之前數年的足球趨勢和發展,令中鋒接近停產。現在高中鋒「復興」,球壇能擔大旗的一班高中鋒卻也是30開外的老將。

像烏拉圭這樣的小國,出產像卡雲尼這樣高質素和全面的中鋒固然可遇不可求,上季表現甚佳的切爾達中鋒麥斯-高美斯(Maximiliano Gomez)也要多點觀察;應屆世界盃冠軍,6700萬人口的法國也再沒有像基奧特這類型的新一輩中鋒在歐洲大球會立足。兩位法國的前鋒新希望: 慕沙-丹比利(Moussa Dembélé,些路迪)、2017年U17歐國盃神射手告利(Amine Gouiri,里昂)和未來另一顆億萬之星古布斯(Willem Geubbels,摩納哥),也不再是像基奧特一樣可以在禁區扛位、牽制兩名中堅和有制空優勢的中鋒。當然像巴西和西班牙,要出產這種高中鋒也更困難。一來足球風氣不同,二來普遍人口身高較為矮小。

回想近十年的足球趨勢,有不少球隊打傳控並以地面組織為主: 正前鋒位置的身位和制空力變得次要,最重要是有足夠的配合能力和腳下功夫…..高中鋒也變了替補落場的Plan B 之選。今時今日,一些球會如巴塞隆拿、曼城、利物浦、西維爾、拿坡里、慕遜加柏、雲達不來梅和華倫西亞等,正選也不會用上傳統中鋒。市場在中鋒這位置固然供不應求,但這些球隊也能以小組配合或迫搶反擊這些套不斷取得入球。像美斯(巴塞隆拿)、費明奴(利物浦)、加比爾-捷西斯(曼城)、辛迪文拿和洛迪高(華倫西亞)、梅頓斯(拿坡里)或史甸度(慕遜加柏)等,也能在這體系中擔任「偽9號」的角色。



球會賽事和國家隊賽事不同,球會有較長時間去調控一個進攻體系;反而國家隊的集訓期非常有限,捨難取易以一個簡單的進攻套路去參賽的話會減少「兩頭唔到岸」的風險,這也是為甚麼高中鋒會在國家隊賽事更有用的原因。

人材斷流的背後原因

中鋒出身的前德國名宿比亞荷夫,便曾在ESPN的訪問中表示有些球隊太着重陣式的演變和傳控的培訓,卻忽視了一些足球的基本元素: 身體對抗、頭球、盤球和單對單的應對。

傳控和地面組織並非中鋒斷層的主因,單中鋒戰術橫行才令這位置嚴重青黃不接。球壇近年常用的4-3-3、3-4-3或4-2-3-1陣式,正選名單中需要的中鋒只有一位。由於豪門球隊要經驗要保證,球隊正選名單的這一位單前鋒,很多時是24-32歲的球員,也反映前鋒的上位會較其他位置遲。

像之前的比沙路、阿度列斯、高路斯或伊巴謙莫域,他們甚至到35/36歲依然是球隊的正選前鋒,那其實也有點阻礙新一輩的箭頭上位。年輕的前鋒等了有等,要到這些老中鋒退下來才有正選。其實中鋒這位置的「新陳代謝」,也在單箭頭戰術棋行下減慢了下來。



由於球隊都着重中場爭奪和Build-Up play,增加中場人數再配合單中鋒的戰術是近年大勢所趨。球隊的大軍名單也很多時放兩名前鋒便夠數,像皇馬、拜仁、PSG或曼城這樣的豪門也如是。

種種原因結合,中鋒的斷層和青黃不接已接近不能容忍的地步。球壇很難再找到下一名杜奧巴、伊巴謙莫域或雲尼斯度萊,這些在禁區令對方後衛汗顏的全能中鋒。



英格蘭有哈利簡尼,即使他的水平和平穩度頗為惹人爭議,但他確實能解決英格蘭中鋒問題的燃眉之急。但哈利簡尼後呢? 本來英格蘭便有三位97年的小將令人期待,但然只能抱觀望態度:

– 效力曼聯的華舒福(Marcus Rashford),由於球隊之前有伊巴謙莫域、現有只比他年長4年的盧卡古,華舒福為了保障自己的上陣機會也只有漸漸傳型多踢翼鋒。固然華舒福還年輕,但盧卡古也只是25歲,如盧卡古在曼聯待上6-7年,到他離開曼聯時華舒福也不再年輕了。卡雲尼在PSG也曾經有類似情況: 當伊巴謙莫域在陣時,卡雲尼在球隊踢了好幾年邊路…..直到伊巴謙莫域在2016年離隊,卡雲尼重返中鋒位也已經年近30。

– 效力車路士的譚美-艾巴咸(Tammy Abraham),由於球隊有基奧特、莫拉達和巴舒亞伊三大中鋒在陣,他已淪為球隊的第四中鋒之選。尷尬的地方是,莫拉達和巴舒亞伊均是25歲,在球隊還有一段頗長的路要走也勢必成為譚美-艾巴咸的拌腳石。譚美-艾巴咸能在球隊有何希望? 每季借來借去也表示球隊對他的重視程度有限。去季譚美-艾巴咸外借史雲斯期間高開低走,下半季甚至淪為大後備,有段時間沒傷患也未能進入球隊的18人名單。譚美-艾巴咸的例子也說明,在年青中鋒有限的機會裡如何把握也是關鍵: 在車路士今夏的季前熱身賽(基奧特和巴舒亞伊沒歸隊),譚美-艾巴咸的演出也沒驚喜。

-效力利物浦的蘇蘭基(Dominic Solanke),在去年U20世青盃成大賽的MVP令人抱不小希望。但首季加盟利物浦無法令人留下太深印象。蘇蘭基全季上陣21場只在對白禮頓的比賽射入一球,當然大家會認為他上陣機會不多難作參考。但全季有7場比賽獲得正選其實不算太少,加上其他後備上陣的比賽……這也是年輕前鋒在開始建立球隊地位時的困難之處,他們開始時上陣時間都很有限,如何可以在有限時間裡取得最多的入球其實很考功夫。蘇蘭基有1米86的身高算不錯,但對抗能力和制空力弱,作為後備上陣用的Plan B無明顯的變奏作用。而他日費明奴離隊,已可預期利物浦必然會買入另一前鋒作補充,蘇蘭基在利物浦之路其實也會不斷面對重大考驗。蘇蘭基出身自車路士青訓,同梯隊有譚美-艾巴咸為他開山劈石;在去年的U20世青盃,蘇蘭基是任前鋒身後的進攻中場位置,其實他也要確立自己在職業水平的把握力和觸覺。

年輕中鋒各自有各自的難題: 有些要轉型踢翼,有些便遇上經驗比他好的名牌中鋒,有些便適應不了職業水平的對抗和節奏。

新生代如何接班

但是否對未來中鋒位置的發展看得這麼淡? 也許轉機便是一大班老牌中鋒已踏入球員生涯的尾聲,除非他們像高路斯或伊巴謙莫域般踢至36/37歲,否則各球會也要硬推一班中鋒生力軍上位。那便是大規模的中鋒接軌之時。

生力軍也未必是19/20歲的年輕中鋒,如上文提及單中鋒戰術棋行下一班前鋒的上位會較其他位置遲。原理其實同新晉門將等上位差無幾,老門將退下來而上位機會來之時…..其實年輕的很被動。



意大利正生產了一批像柏歷尼(Pietro Pellegri,摩納哥),堅恩(Moise Kean,祖雲達斯)和施甘馬卡(Gianluca Scamacca,薩斯索羅)的傳統中鋒材料,且看他們在未來的發展; 德國經歷了2018世界盃的慘痛回憶,加上高路斯和馬里奧高美斯的退役,也要放下傳控理念洗牌重組。新一批高中鋒如上季表現很好的沙基(Davie Selke,哈化柏林)和富高洛(Niclas Fullkrug,漢諾威),以及更年輕的瓦普(Fiete Arp,漢堡)和大衛-奧圖(David Otto,賀芬咸)也許會再次進入路維的視野。近年移民德國的大批非洲後裔,在未來也會在中鋒這荒廢多年的位置為德國提供一些他們欠缺多年的元素,如麥勤達(Jabez Makanda)和以賽亞-靴文(Jesaja Herrmann)便是一些球員。

當然傳統出產高中鋒的國家,也有國民普遍都高頭大碼的北歐: 丹麥、瑞典、挪威等。荷蘭也是傳統出產高中鋒之國,他們有不少好苗子在歐洲其他豪門效力,受最佳的青年培訓。效力拜仁慕尼黑的梳基斯 (Joshua Zirkzee)和車路士的希望之星列丹(Daishawn Redan),便是未來荷蘭的希望。

在這戰術套路的十字路口,傳統中鋒開始再被重視。但之前多年球壇種下的因,也會形成今天中鋒青黃不接的果。要加速中鋒位置的「新陳代謝」,除了戰術取態要調節,各球隊在未來陣式上的演變也成為極重要的一環。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