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盃回顧—32陣式特點與變陣微調的成功之道|小陽

2018世界盃回顧—32陣式特點與變陣微調的成功之道|小陽

2018世界盃曲終人散,筆者在較早前已經回顧了5支亞洲球隊表現,又深入分析了前鋒變配角的問題,今次就輪到陣式大檢閱。經過64場比賽後,32支球隊主要採用過以下8套陣式:

4-2-3-1
克羅地亞,巴西,俄羅斯,墨西哥,哥倫比亞,瑞士,西班牙,丹麥,日本,阿根廷,塞爾維亞,韓國,秘魯,尼日尼亞,德國,摩洛哥,波蘭,埃及

4-4-2
葡萄牙,烏拉圭,瑞典,冰島,阿根廷,塞內加爾,韓國

4-3-3
法國,克羅地亞,西班牙,阿根廷,韓國,突尼西亞

4-1-4-1
巴拿馬,丹麥,塞內加爾,伊朗,沙特亞拉伯

4-4-1-1
丹麥,澳洲

3-4-2-1
俄羅斯,阿根廷,哥斯達尼加

3-4-3
比利時,波蘭

3-5-2
英格蘭,尼日尼亞

(註: 只列舉主打陣式,不包括細緻分工,例如在比賽中突然變陣,或前鋒一前一後企位等情況則另作別論)

4-2-3-1仍是大勢所趨

由於備戰時間只有短短三星期,球員經過漫長球季後由休息到恢復,再到催谷狀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加上國家隊賽事的精神壓力比球會大得多,領隊和教練團考慮到球員在身心俱疲和時間緊絀的情況下,的確難以吸收新戰術理念和打造新配搭。有見及此,大多數領隊都採用能夠清晰地分配每位球員職責的4-2-3-1作為主打陣式。(今屆合共18支球隊曾經採用過)

四人防線配上兩位勤於回防的中場確保禁區頂位置有足夠人手,中場線分工講究,通常是一名Box to box(保連奴)配上一名holding midfield(卻奧斯,柴崎岳,夏卡),保守一點會用上一名防中(卡斯米路)配合holding midfield或box to box,甚至同時起用兩名防中(祖比連x古斯耶夫),而當進攻時則會有一名中場(布斯基斯)墜後跟兩名中堅組成三人防線。

進攻組合的位置表面上固定,但實戰時則透過互換位置拉散對方防線,兩翼左右皆能(佩利錫,列比),亦可內切入禁區埋門,中鋒(文素基治)跟身後的進攻中場或第二前鋒(卡拉馬歷)輪流入攝中路接應傳中,令進攻體系更立體化。

在今屆採用4-2-3-1的球隊當中,以克羅地亞,巴西,墨西哥的發揮較好。

4-4-2取決於雙箭頭能力

今屆採用4-4-2陣式的球隊普遍面對中場創造力不足問題,加上大多缺乏側擊力強的翼鋒,例如葡萄牙,烏拉圭和塞內加爾的中場工兵過多,塞內加爾索性把沙迪奧文尼推前協助尼安,阿根廷只得班尼加一人組織,令對手易於防範。中場組織力不足,供應欠奉,進攻上唯有依靠雙箭頭的個人能力,但很多球隊卻忽略了一對前鋒是否能夠互補長短(例如葡萄牙,詳情請參閱上一篇回顧),最後只剩下以蘇亞雷斯x卡雲尼為首的烏拉圭表現較為出色。



4-3-3中場分工成關鍵

4-3-3某程度上跟4-2-3-1相近,分別在於較為主動,兩翼壓得更前,三名中場攻守皆能,企位上根據球員的特性和踢法不斷移動,各具特色:例如體力與硬度兼備的馬杜迪x普巴x簡迪,技術流和覆蓋範圍廣泛的拉傑迪x摩迪x波索域,傳控型的布斯基斯x高基x恩尼斯達。

突尼西亞於第二場因形勢所迫需要主動進攻,加上開賽不久就落後,令三名中場史夏利,法贊尼沙斯,沙夫艾丁卡奧,未能踢回熟悉的節奏,越踢越亂。

韓國面對瑞典時因球員體格出現偏差,令寄誠庸,李在成,具滋哲組成的中場線在身體對抗上處於下風,導致中場失勢。

無獨有偶,今屆兩支走得最遠的球隊同樣採用此陣式,關鍵在於中場線在組織,防守和推進三方面分工清晰,配合速度飛快的兩翼踢法直接,盤射皆能,在反擊戰中特別有利,再加上中鋒具備制空和牽制力,最終成功殺入最後階段。

三中堅效果好壞參半

上屆世界盃荷蘭和哥斯達尼加的成功促使三中堅陣式再次引起廣泛關注,四年間,歐洲各大聯賽亦曾掀起熱潮,正當以為三中堅陣式會在今屆賽事成為主流,結果只得七支隊伍曾經採用過,而表現亦好壞參半。

哥斯達尼加球員雖然默契十足,但因年紀漸大,防線橫移補位隨著比賽時間越長而出現漏洞,讓對方有機可乘。只曾一次採用三中堅陣式的阿根廷和波蘭同樣在比賽中慘吞三蛋,防線表現可能是本屆最差,無論默契,回追速度,單防能力都強差人意。

在世界盃開賽前夕中堅陸續因傷退出,又有老將回歸,令俄羅斯突然由三中堅改踢四人防線,直到出線16強對西班牙才故技重施,填重兵於final third, 禁區內透過默契十足的互相補位破壞對方傳送,加上三中堅夾擊迪亞高哥斯達,切斷對方唯一支點,成功守和至互射12碼階段。



尼日尼亞經過首場失利後,領隊羅爾決定把陣式由4-2-3-1轉為3-5-2,變陣後對冰島的賽事中,防線表現稍有改善,特別是中路防守能夠利用人數優勢舒緩單防能力的不足。

至於兩支在開賽前已經打正旗號以三中堅陣式示人的英格蘭和比利時,其實方向有別。修夫基心知手下球員的個人質素不高,限米煮限飯,唯有透過增加防線人數,以簡單清脆的大腳解圍化解攻勢。比利時中前場星光熠熠,但左右二閘遲遲未能出產具質素的球員,左閘情況特別嚴重,加上三位曾在阿積士效力的中路守將能夠兼任兩閘和中堅。故此,馬天尼斯便索性派上三名中堅同時上陣,令防線在球隊進攻時移動補位更靈活。

今屆世界盃似乎預示著三中堅的風潮逐漸減退,「針無兩頭利」,現今球壇要求中堅擁有出眾的傳送能力,在高低壓迫踢法下,以速度回追身後空間,利用制空力瓦解中鋒威脅。但同時間亦減少了中堅練習單對單防守的機會,變相中堅之間的互相補位尤其重要。在顧此失彼的情況下,難怪越來越多老一輩球員公開表示現今球壇的風氣正破壞中堅的單防能力。

筆者本來預期今屆世界盃將會出現雙前鋒大戰三中堅的局面,但由於大部分領隊都希望以穩為先,故起用這兩套陣式的球隊不多。屈指一算,只有冰島對尼日尼亞,阿根廷對尼日尼亞,英格蘭對瑞典的賽事出現雙前鋒對三中堅,可惜這五支球隊的前場組合不是實力不足,就是各自為政,精彩場面欠奉。



<strong>變陣就可以踢得更好?

今屆世界盃變陣出擊的球隊不多,包括由四後衛變三中堅的波蘭,尼日利亞,俄羅斯,場場變陣的韓國和阿根廷,但除了尼日利亞和俄羅斯之外,其餘球隊的效果都普遍一般,當中以阿根廷的情況最為嚴重。四場賽事分別起用過4-2-3-1,3-4-2-1,4-4-2和4-3-3,顯示出森柏奧利心目中根本沒有一套特定踢法,令球員無所適從,場上表現飄忽不定,其管理球隊的能力亦受到質疑(當然,球隊的用人排陣是否一如外界所料,由美斯話事,就不得而知)。

微調才是成功之道

在進入淘汰賽後,多支球隊先後微調陣式和踢法,結果普遍換來成功。

烏拉圭領隊泰巴尼斯早在名次之爭的第三場分組賽中安排只有22歲的托利拉擔任正選防中,其後在16強大戰葡萄牙一仗中委以重任,負責在禁區頂封阻對方射門,破壞第二段攻勢,最終協助球隊殺入8強。

比利時領隊馬天尼斯在8強面對巴西時安排費蘭尼擔任正選,跟韋素組成中路巨牆,利用身高腳長優勢在禁區頂位置封鎖尼馬和古天奴的推進和遠射。此外,又安排盧卡古移向右翼,把中堅米蘭達引出禁區,為後上入攝中路的迪布尼製造更多空間。

奧斯文丹比利,麥巴比,基沙文在首場分組賽演出不濟,配合和分工凌亂,令迪甘斯不得不換入基奧特。雖然進攻場面未見起色,但卻從此確立了以基奧特作為支點,牽制對方中堅,為身後的麥巴比,基沙文,普巴製造起腳空間,迪甘斯這一次提早把Plan B變Plan A的進攻策略,成功贏得冠軍。

克羅地亞領隊達歷由分組賽到8強一直在4-3-3和4-2-3-1之間舉棋不定,當面對刻意防守的球隊時會起用卡拉馬歷,加強前場流動性;當跟對手爭奪球權,中場陷入混戰時,則用上波索域來解放摩迪和拉傑迪,讓兩人利用精準傳送策動反擊。



以弱勝強的防線佈置

今屆世界盃有不少精彩的防守佈置值得回味,當中筆者推介韓國對德國,以及俄羅斯對西班牙。

兩場賽事的防線佈置大致相同。同樣採用低位防守,韓國隊安排9名球員在final third區域,俄羅斯更極致地全軍退守。

中路防守企位
3名中堅的企位主要圍繞禁區中路12碼點位置,緊貼對方中鋒和後上球員,又確保應付傳中時有足夠人手在前後柱和中路解圍。(註:韓國隊於該場賽事把張賢秀推前擔任防中)。另一方面,禁區頂亦有至少2-3名球員看管,封阻對方遠射和堵截直線傳送。

邊線防守企位
兩閘負責守住兩邊大禁區角,以防對方內切入禁區;兩名邊中場則會根據皮球路線移動,例如當對方在左邊進攻時,守方的右中場將會在右邊跟右閘一起防守,避免出現人數不足情況,而守方的左中場則會收入左邊禁區角位置,跟左閘一起以防對方突然轉向。

以下是韓國對德國的球員企位

以下是俄羅斯對西班牙的球員企位

犯規戰術

低位防守,全場受壓,要成功堵截對方進攻,犯規有時候在所難免。

以下是韓國對德國時,韓國球員的犯規位置圖,黑色三角形代表韓國球員的犯規位置。
(資料來源:Stats Zone)

以下是俄羅斯對西班牙時,俄羅斯球員的犯規位置圖,黑色三角形代表俄羅斯球員的犯規位置。
(資料來源:Stats Zone)



從上述兩圖可以看出,韓國和俄羅斯球員的犯規位置大多出現在左右兩邊邊線,而且很少接近角球旗位置,明顯兩隊在賽前部署過。至於兩隊在中路犯規就只得1次,韓國隊在大禁區線,俄羅斯則在禁區對出位置,幸好2次在危險區域的犯規都未有帶來入球。

韓國和俄羅斯同樣在賽前被看低一線,兩隊球員透過精密的部署和執行指令的紀律性,成功以弱勝強。當然,某程度上亦需要德國和西班牙執著於傳控體系,進攻節奏過慢,令防守球員有足夠時間回防佈置。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