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的足球使命 | 王肯尼

BERLIN, GERMANY - MAY 30: (EDITORS NOTE: Image has been converted to black and white.) Head coach Juergen Klopp of Dortmund seen after the DFB Cup Final match between Borussia Dortmund and VfL Wolfsburg at Olympiastadion on May 30, 2015 in Berlin, Germany. (Photo by Matthias Hangst/Bongarts/Getty Images)

五月尾歐聯決賽後的晚上,全球利物浦球迷都在消化球隊落敗的現實,網上卻傳來一段影片,片中高普與家人和職員在回程的飛機上忘我地唱歌一起共勉。這是一個似曾相識的情景,兩年前球隊於歐霸盃決賽失利,高普於賽後會議同樣唱住歌鼓勵失望的球員,並許下「我們會回來」的諾言。高普正面樂觀、充滿激情的形象,與他的兩位很重要的人生導師,鞭策他成才的嚴父和效力緬恩斯遇到的恩師法蘭克(Wolfgang Frank) 大相逕庭,但無容置疑這兩人對高普的人生起了很重要的影響。

高普生於前西德史特加,童年在黑森林郊區(Black Forest) 成長。他的父親Norbert Klopp年少時也是一個有潛質的守門員,曾效力於當地球會VfR Kirn 和凱沙羅頓青年隊。由於當時還未有後備的概念而龍門位置只有一個,故此老高普長期打不上正選,加上戰後經濟不景氣,他沒有繼續當全職球員。但老高普的足球夢沒有因此而停止,他把寄托放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他們傳承自己的運動細胞。高普的家庭就是電影《打死不離三父女》的真實例子,嚴父一直努力栽培兩位長女兒成為足球運動員,直至高普的出生,老高普此時才找到真正的寄托,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小高普身上。

(Source: Klopp Bring the Noise/Raphael Honigstein)



高普不單遺傳了父親高大的身材,他的脾性和口才也來自他的父親。父親成為了他的足球、網球和滑雪的導師,每天清早不論晴天雨天兩父子都會到球場訓練。在跑道上老高普會先讓小高普一段路然後從後趕過小高普,這讓小高普感到不是味兒,但這樣日復日年復年的訓練培養了高普的爭勝心,後來有一天高普終能在賽跑道上勝過父親,他的足球成就也一圓父親的遺願。老高普於2000年因癌病去世,未能見證高普當上教練的輝煌時刻。昔日父親對自己嚴厲管教,縱然父愛並不溢於言表,高普對於父親的栽培和所做的一切仍是心存感激。

雖然得到父親的培育,但高普的足球員路並不平坦,他常自嘲擁有頂級的頭腦和三流的腳下功夫,所以只能流落次等聯賽。高普16歲時加入了鄰近黑森林的地區球會TuS Ergenzingen訓練。20歲那年剛完成高考的他獲得到法蘭克福球會發展的垂青,翌年他的兒子Marc出生,他還同時在法蘭克福歌德大學進修運動科學課程,業餘球員的薪水根本不能應付這種生活,數年間轉投了幾間球會,生活的不穩定逼使高普要為長遠打算,生活的艱難也磨練著他逆境自強的意志。除了日間在球會訓練外,他曾在影碟鋪當兼職,做過貨車跟班,夜晚在酒吧工作幫補家計。後來他在法蘭克福找到一份指導球會U11小朋友的教練工作,領著400馬克的薪水及附送冬天外套和球會季票,這份工作讓高普初嘗做教練的滋味,也埋下了投身執教行列的種子。

(Source: pa / dpa / Frank May)



1990年高普終於獲得投效職業球會的機會,雖然只是身處德乙的球會緬恩斯。這是高普職業生涯唯一效力的球會,也是在這裡遇上了他的教練路的啟蒙老師:外號「足球教授」的法蘭克。雖然法蘭克執教緬恩斯數年間未曾帶領球隊征戰頂級聯賽,也未有奪得任何錦標,但他為球會引入了承襲自意大利名帥沙基的442陣式整體壓迫和聯防踢法,重新詮釋對球場空間的運用和控制,更讓高普體會到不用球技超凡也有取勝方法,對球員鬥志和集中的戰術要求孕育了高普著名的逼搶戰術理念gegenpressing (或counter-pressing)。法蘭克也曾道,「有所成就的關鍵需要有異象和遠 見」,這句話對高普影響深遠。利物浦傳奇領隊辛奇利(Bill Shankly) 曾經說過,「足球大於生死」,高普則提出了他的看法,「生命裡總有些東西比足球更重要,但一場90分鐘足球比賽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讓球迷放下日常生活的煩惱和傷痕,全情投入在比賽之中」。年少時曾想過當醫生的高普讀醫不成,卻在球場以另一種方法醫治球迷的心靈。足球教練對高普來說不只是工作,不單是夢想,更是一份使命,足球不單只有比分重要,他更有責任把出色悅目的足球帶給球迷。跟從母親信奉基督教的他立志以助人為己任,並深信生命的意義就是付出自己的所有而不過份看重自己,感受愛與被愛,令生活的地方變得更好。(“Life is about leaving better places behind. About not taking yourself too seriously. About giving your all. About loving and being loved”) 這份責任感和使命感並不保證帶來成功卻帶著相當的重量,如高普經常強調,球隊贏波完全是球員的功勞,輸波則百份百是教練(他自己) 的責任。當他感覺到不能繼續帶領球隊前進時,好像執教緬恩斯後期經歷過降班乙組和升班失敗、於多蒙特最後一季的大滑坡後,高普均選擇承擔責任引咎辭職。

幾經波折後才當上職業球員、由兼職任U11足球教練到臨時接手母會當「救火教練」而入行等經歷,讓高普明白人生沒有絕對,正因不論他當球員或是教練也獲得不止一次機會,慢慢地他發展了一套用人哲學:「英雄莫問出處、出身無分貴賤」。跟隨過高普的球員均來自五湖四海的背景,現在利物浦陣中就有年青時幾乎打不上職業球員的羅拔臣和雲迪克、出身非洲貧困家園的文尼和基達、錯失過加盟利物浦良機的沙拿和沙基利、初到球會表現不濟而被受抨擊的洛夫雲和軒達臣、飽經傷患的高美斯、恩格斯、史度列治等人;昔日在多蒙特也帶起了曉姆斯、香川真司、根度簡、利雲度夫斯基等初初仍是寂寂無聞的球員。高普招聚這班球員從互不相識到稱兄道弟,他希望打造的是一隊關係緊密的子弟兵。恩師法蘭克的苛刻形象和父親的嚴厲管教讓高普意識到軟硬兼施的重要,適當的鼓勵能推動球員進步,故他對球員不失循循善誘的一面,賽後他跟球員擁抱便是經常見到的畫面。教導U11小朋友的經驗亦令他明白球員的成長發展是「鬥遠不鬥快,欲速則不達」,他對球員有十足的耐性和信任,不斷給予機會球員成長。有趣的是他修讀運動科學的畢業論文不是有關跑動而是關於步行(walking),運動科學的知識也讓他學到意識與心理對身體運動的關聯,所以他很重視球員的心理調整,除了球員的紀律和整體意識同時亦需兼顧發展球員的潛能,因為球員在沒有壓力下才能於球場發揮自己好好享受足球,好像技術型球員如香川真司、葛斯、古天奴、拉蘭拿等在高普手下均有明顯的進步。

(Source: LFC official website)



今個夏天利物浦已作出了數個重磅收購,高普教波的初衷卻不會因此改變:建立穩固的基礎,在既有的根基上力求完善和進步,讓球隊踢出悅目足球回饋球迷。猶記得他在利物浦的首個記者會已表明他不是「救火教練」或「即食教練」,他需要時間和耐性逐步建立球隊。但球員時有犯錯,球隊總有落敗時,高普淡然的回應:「總結經驗(無論是好是壞),從錯誤中學習和再嘗試」。(“Use the experience, good or bad, react and learn from mistakes, and try again”) 高普球員時代曾經歷難捱歲月,成為教練後到目前已經歷決賽6連敗,即使在舊會兩度請辭,但他從未就此低頭。他在球場不單是教練,也擔當著醫者、老師、爸爸和輔導等角色,他帶給球會、球員和球迷就是這種看待人生的處世之道。

參考資料:
1. Honigstein R. (2017) Klopp Bring the Noise. London: Yellow Jersey Press
2.Neveling E. (2017) Jurgen Klopp: The Biography. London: Ebury Press
3. www.thetimes.co.uk/article/football-has-too-much-money-but-you-can-still-be-a-special-player-without-bling-bling-bling-all-day-kjpnw0lj2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