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portsYeah 體嘢

世界盃分析:決賽 法國vs克羅地亞|論足球

維持一貫穩健保守的作風,法國以四比二擊敗克羅地亞,成為今屆世界盃冠軍。

【克羅地亞的中前場壓逼】

克羅地亞是今屆其中一支會在中前場進行壓逼的球隊。法國雖然星光熠熠,球員擁有優秀的個人能力,但在教練理念的影響下,以致控球時的陣形、意識或套路都未如理想。因此,達歷當然照辦煮碗,在中前場佈防(Mid-High Block)並向對方施壓,企圖在早段就取得球賽的主導權。

限於體力上的隱憂,克羅地亞的壓逼強度當然不及球會比賽的高,所以目標不在於在前場截斷攻勢(除非法國大意失誤),而主要是逼使法國以長傳推進,之後在後場憑人數優勢重奪控球權。克羅地亞壓逼時的陣形為4-1-4-1或4-4-2,摩迪和拉傑迪兩名中場會根據皮球的位置和附近的對手調整位置和引領壓逼。普巴和簡迪是法國後場組織的命脈,經常會墮後到中堅身前控球。於是,達歷就安排了摩迪和拉傑迪針對性限制兩人持球的空間和時間。每當普巴或簡迪在近邊墮後時,克羅地亞近邊的中場就會緊隨其後,尤其是靠左的拉傑迪,形成4-4-2甚至4-3-3的陣形(圖一)。當能夠維持對皮球的壓逼(Ball Acess),可減低瞄著防線身後長傳的可能性,而且法國雙防中的墮後和不協調令前後場形成斷層的情況,所以未能有效地透過中場雙核在地面推進。再加上法國的兩閘在後場組織時已壓得很前,與中堅的傳球角度和距離並不理想,兩翼佩利錫和列比錫可輕易遮掩通往兩人的線路。

另外,一般情況下,法國一對中堅控球時,最前線的文素基治都不會隨便施展壓逼。除非中堅(主要是烏迪迪)嘗試引球前進,他才會上前遮掩其轉方向的路線。當然,將法國的進攻限制於左路亦有優勢,因為重心普巴和麥巴比都處於球場的右半。同時,偏右的中場摩迪和右翼列比錫會分別遮掩輔位和中路,而右閘維沙高就會緊盯馬杜迪。基於法國隊穩健和低風險的控球心理,在這情況下,持球者基本上不會利用門將或中場(何況中場不協調的墮後走動令中路缺乏Wall Pass選擇)轉向,也不會在嘗試尋找防線之間的基士文或被緊纏的馬杜迪,通常只會長傳予基奧特,而這就是克羅地亞最想見到的情況。基於以上原因,採取主動的克羅地亞,憑著針對性的中前場壓逼取得比賽的主導權,更有幾次能把握對方的失誤,在轉守為攻的情況構成威脅。

【法國的防守體系】

迪甘斯的足球理念與達歷截然不同,一直都採取十分被動的防守部署。這場亦不例外,尤其是受制於對方壓逼的情況下,法國比以往更多在中後場佈防(Mid Low Block),等待反擊機會。佈防時,法國的陣形在4-4-2和5-3-2之間運轉。這是基於左中場馬杜迪被安排看管對方右閘維沙高。因此,當維沙高處於高位時,馬杜迪就會回撤到防線的水平線,形成暫時性的五人防線(圖二)。印象中,迪甘斯之前都試過類似的安排,利用馬杜迪擴闊防線的覆蓋範圍,以箝制對方的側擊。面對以側擊為主和缺乏中路防線之間的佔據的克羅地亞,重施故技屬意料之內。而三中堅亦可進一步增加應付傳中球的人數和能力。

不論是佈防的位置抑或壓逼的取態,法國隊都是相當被動,一切以穩定性為先的心態主宰了球隊的運作。一對前鋒基士文和基奧特會在中圈附近組成第一道防線,但其作用大概只限於增加中路的佔據,主動的壓逼並非迪甘斯賦予給兩人的責任。波索域基本上可依舊在兩人身前的中路空間控球轉身。兩人只會在特定情況下,如對手有機會失去控球時或推進到三閘線,才會作出適當的壓逼。這種安排當然加大了中後場球員的負擔和覆蓋範圍。中場普巴和簡迪需要推前向拉傑迪摩迪施壓,留守的中場變相就要覆蓋很大的範圍,尤其是當馬杜迪要回後看管維沙高的時候。另外,之前麥巴比的位置一般較中場線前一點。但基於克羅地亞以左路為重的推進,以及左閘史卓歷進取的位置,麥巴比明顯要回後到更深的位置防守,影響了轉守為攻時的威脅。

法國隊保守的防守取態其實極之危險。低位且缺乏整體高強度壓逼的體系,緊密性又被簡迪和普巴的覆蓋範圍影響了,所以可說是很依賴防守球員的個人能力,尤其是一對中堅。整場比賽,華拉尼和烏迪迪頻頻要應付危險的傳中球,和在甚少壓逼下交出的身後直線。法國今屆的穩健防守,這對拍檔實在功不可沒。

【克羅地亞的控球推進】

基於主動的壓逼和法國的被動,克羅地亞比賽大部分時間都主導了控球權。控球時,克羅地亞的陣形主要為4-3-3(圖三):文素基治在最前線作支點,不時移到兩邊輔位提供長傳或配合選擇;右翼列比錫更常靠邊,左翼佩利錫則主要在輔位活躍,但兩人都具一定自由度在輔位和邊路之間遊走,甚至互相換位;基於翼鋒的流動性,兩閘要時常壓前提供闊度,但未至於會去到很前的位置;防中波索域處中堅前方的中路位置,偏左的拉傑迪會墮後到與波索域差不多的水平線,而摩迪起初在防線之間和前面遊走,但隨著比賽發展就更多墮後到波索域身邊負責派牌。

上述陣形上的佈置,某程度上是針對法國防守時的強弱點來設計。從之前比賽所見,法國防守時有兩個最重要的特點:一,球場的左半有馬杜迪和簡迪兩名截擊力很強和體力化的壓逼好手,防守力遠遠強於右半的麥巴比和普巴。而且,很多時麥巴比的位置都會比中場線前,進一步影響陣形的緊密性。二,法國的低位防守,某程度上是一種製造反擊空間的工具,而右路的普巴加上麥巴比,可能是當今世上最強的反擊組合。因此,達歷在思考戰術時的首要考慮,一定是要針對法國的右路進行組織,同時又要防止這邊的反擊。拉傑迪的墮後與摩迪的壓前,很大程度已經反映這方面的考慮。摩迪處於高位的右輔位,當然對簡迪有一定牽制作用,可為左半的推進製造更多空間。斜線轉向後,亦可提供即時的配合選擇,有利進攻節奏的提升。另外,拉傑迪的取態更為保守,同樣有利他在左輔位連同中路的波索域,減少普巴發動反擊的時間。



在這陣形下,克羅地亞左右半的情況有點不同。先談右路,由於對方的第一道防線對中堅的壓逼有限,克羅地亞在幾次簡單的轉向後,中堅基本上就有空間引球前進。達歷心目中的效果,應該是以路夫雲或波索域突破第一道防線,然後吸引對方中場的上前,再嘗試入滲到這空間。然而,這情況在上半場只發生了兩次,效果明顯未如理想。首先,路夫雲未有足夠意識或信心利用前方的空間實行上述的情況(圖四)。保守的處理讓簡迪和馬杜迪可緊守崗位,克羅地亞在這邊未能利用對方有限度的壓逼,擾亂其陣形的緊密性。再者,維沙高過於保守的位置亦是問題所在。之前提過,馬杜迪的角色是看管維沙高,這意味著維沙高可透過走動操控馬杜迪的位置,如將馬杜迪牽制到最前線,在右輔位製造空檔。然而整個上半場,維沙高的位置很保守,讓馬杜迪可處於一個可同時看管維沙高,又遮掩著列比錫的位置(圖四)。摩迪眼見在高位接應的機會不多,於是就更多回後到路夫雲前方上腳。摩迪的墮後,令列比錫更多內收,維沙高因而稍微調整了位置,克羅地亞的組織亦大幅轉移向右方。但始終列比錫的踢法所限,這調整影響了右輔位防線之間的佔據,以及減少了向前傳球的選擇。雖然摩迪的墮後增加了推進的穩定性和節奏的控制,但這方攻勢的創造就沒有明顯改善。摩迪最多是長傳予文素基治,然後嘗試二傳給附近的列比錫。但陣形上的不足一樣減低了第二點的爭奪能力,所以構成的威脅不算太多。

相反,在拉傑迪的帶領下,克羅地亞左方的推進流暢得多。拉傑迪在左中堅維達身前控球,角色理論上與上述路夫雲的職責相若,但能力和意識上的分野令這邊的發揮理想得多。考慮到拉傑迪的傳送能力,法國偏右的普巴在初段就遵從迪甘斯的指示,頻頻上前施壓。成功吸引普巴上前,影響了法國中場的緊密性,拉傑迪就主要利用這情況發動攻勢,例如Vertical Pass 予普巴身後的佩利錫、或把握麥巴比的包夾傳球予有空位的史達歷(圖五)。有些情況下,普巴的壓逼有點猶疑,始終不想暴露身後的空間,拉傑迪就有空間推前配合或交出直線。今仗最有威脅的三次Open Play機會都是源自類似的情況,包括一次傳中球、列比錫下半場半單刀的左腳施射,和佩利錫上半場在半單刀情況下未能控定拉傑迪的過頭波,只可惜最後未能把握。

面對著禁區防守力極強的法國,可以挑剔的是克羅地亞的進攻過於偏重側擊和傳中球。三中場都墮後的情況下,「十號位」區域的佔據不足,以致未能暴露對手橫向緊密性欠佳的問題。若非下半場初段已被拋離,達歷或會一早換入卡馬歷或高華錫,以增強中路的進攻能力。

【法國乏力的進攻】

另邊廂,法國的進攻能力就疲弱得多。上半場雖然攻入兩球,但就只有一次射門機會(應該是十二碼),連平時煞食的反擊都沒有太大威脅。無法製造反擊,除了麥巴比更深的位置和拉傑迪對普巴的制衡,都與克羅地亞穩定的推進有關。摩迪和拉傑迪的存在令克羅地亞甚少在中場組織時大意地失去控球權。穩定的推進讓克羅地亞有時間整理陣形結構,減少失位的可能性。法國要重奪控球權,通常都要等到較冒險的長傳才會發生,要立刻施展反擊並不容易。

受制於初段的壓逼,法國控球在腳時的節奏似乎大受影響,低風險的心理比平時更加嚴重。隨著比賽的發展,長傳輸送予基奧特甚至麥巴比,大概成為他們唯一的套路。但通常留在最前線的基奧特,上半場面對路夫雲和維達似乎沒有明顯優勢。雖然有幾次基士文成功在他身後獲得第二點,但克羅地亞中場回防的速率相當不錯。再優秀的個人能力,在明顯的人數劣勢下都難以取得任何優勢(圖六)。

入球數字往往與球隊表現不相符,這未知性或許是足球引人入勝之處。法國上半場的兩個入球,一個是具爭議性和幸運成份的十二碼,另一球就明顯是死球防守設置的失誤(防線太深,應該要推前三至四碼)(圖七)。

這兩個入球帶來的領先優勢,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下半場的發展和最終戰果。落後一球的情況下,達歷逼不得已要作出冒險的變動。首先,維沙高在邊路的位置比上半場進取得多,將馬杜迪長時間拉到很深的位置。同時,列比錫就會移入輔位,企圖把握馬杜迪留下的空間。其次,不知道是否達歷的意思,但拉傑迪由下半場初段起經常後上殺入禁區,在壓逼時的取態亦十分進取,卻影響了上半場預防反擊的穩定性。迪甘斯方面,似乎他命令基士文要墮後到更深的位置,向摩迪施壓,並且在後場取球和引領反擊。下半場初段,克羅地亞更直接、高風險和依賴傳中球的踢法,加上體力開始下降,令法國有更多機會和空間施展反擊。當一隊球隊擁有世上最出色的其中三位反擊型球員,幾次機會就當然足以致命。落後兩球下,體力透支的克羅地亞要在尾段反撲,稱得上是不可能的任務。

【總結】

迪甘斯今屆的成功之道,是甘願採取最簡單、容易實行和能發揮球員能力的戰術打法,總算能一雪兩年前歐國盃的恥辱。不過,親眼目睹西班牙和德國的「衛冕魔咒」,迪甘斯應該清楚知道,未來如何破舊立新,將會是任期中的最大考驗。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