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唯一基奧特 唯一在哪?|雯B

銀河唯一基奧特 唯一在哪?|雯B

作者按: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Stat Zone,在此嗚謝Stat Zone全力支持筆者;而寫這篇文章的動力,是看見來自一位支持了基奧特6年的朋友,在今個世界盃不離不棄支持他,才有動力「發掘」一下球賽數據。

 

歌是這樣唱的:
「球壇唯一 基奧特 鋒線最強人物
法國神塔 腳法幽默 一碰便錯失。」

 

對,當年阿迷們恥笑基奧特(Olivier Giroud)的把握力低下,這的確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這是這位法國「神塔」的缺點,雖然這篇文章要幫這位法國前鋒平反,但的確他的射術不是他的賣點。正如友版《論足球》數日前幫史達寧平反一下,我也要在這裡幫基奧特平反一下。

在戰術與球賽世界中,空位是一件大家都需要爭取的事。控球的球隊需要爭取最大的空位去組織攻勢,防守的球隊也需要讓對手爭取到最少的空位,同時也要尋找空位進行反擊。

然後,法國在這次世界盃作為大熱門之一,主帥迪甘斯(Didier Deschamps)的戰術找對兩個重點:解放了基沙文(Antonie Griezmann)與普巴(Paul Pogba),他們二人對進攻的貢獻十分重要,的確,麥巴比(Kylian Mbappe)對阿根廷的十六強時爆發,也助法國順利走入決賽。

可惜,他們在小組賽第一場對澳洲,卻不甚麼順利。迪甘斯派出基沙文、麥巴比與奧士文尼丹比利(Ousmane Dembele),擺出一個速度極高的前線,原本以為可以利用速度與盤球衝散對方中堅時,但3人的默契與「打細邊」的踢法,沒法發揮3位速度高的前鋒,上半場表現老鼠拉龜,對方偶而進行反擊也十分有威脅。而法國只能靠一下突擊,「配合」VAR的出現,以十二碼取得2018世界盃的第一個入球,但安迪堤(Samuel Umtiti)打排球,將法國難得的優勢送走。

局勢僵持到基奧特的出現。基奧特入替基沙文,費基亞(Nabil Fekir)入替表現單調的奧士文尼丹比利,原本法國4人後防加上中場3人本身就擁有極多的控球時間,保守的傳球,也使前線需要把握僅有的機會去入球。然而,迪甘斯幸運地在完場前找到使用普巴與基奧特的說明書,普巴與基奧特在中路One-Two撞牆,基奧特的First Touch技術將球彈到普巴走位線道與對方左閘比赫治(Aziz Behich)上,結果造成一個烏龍球,讓法國取得重要的小組勝仗。

基奧特短短的上陣時間,只是接觸了3次皮球,3次傳球均在對方禁區附近,其中一球更是「助攻」,他的First Touch技術其實不是最上乘,但他可以第一腳將皮球彈去入楔的球員身上,省卻了很多運轉的時間之餘,也可以利用速度去撕破對密集的防線。(其實阿仙奴球迷看了很久的韋舒亞傳奇入球,也看得出基奧特的First Touch能力)



的確,基沙文擁有在中間運轉突破的能力,麥巴比與奧士文尼丹比利也有上乘突破能力。但是他們作為前鋒,很多時都離開可以衝擊對方中堅的位置,若沒有強而有力的小組進攻,對方中堅便很容易防守,結果澳洲該場造出24次成功攔截,超過9成是在兩閘位置做出,也做出43次成功解圍,有八成均是來自禁區內,換言之,對方中堅可以輕鬆在禁區範圍附近防守,並沒讓法國出現空位組織進攻。

時間來到分組賽對戰祕魯的時間,迪甘斯派出第二場後備上陣馬度迪(Blaise Matuidi)與基奧特正選攻堅,依然法國的表現些少老鼠拉龜,但基奧特這場的數據有特別數點開始較亮眼,第一,基奧特在禁區內有5次成功傳球機會,更成功3次創造機會。第二,基奧特更有5次成功爭搶頭槌的機會,第三,他有2次的成功攔截。

 

這三項數據展示出基奧特的功用:

首先,他能在禁區內變身支點,停球,讓自家中場與翼鋒插入,他開山劈石地直接挑戰對方中堅,讓對方中堅分身不暇,在應付對基奧特時,未能移開自己去對付更有威脅的基沙文,說穿了,在世界盃之中,真的能放棄基奧特不防守嗎?對,不能。對祕魯上半場就是走漏了基奧特的二傳,讓基沙文第一時間抽射,只是未能好好把握。結果,法國在對祕魯的一仗取得入球,就是普巴反搶成功,然後對方中堅離開自己的位置後,基奧特把握直線快腳抽射,皮球彈高讓門前捕好機會的麥巴比把握成功。

在之後的賽事,基奧特均能在禁區成功傳送皮球,或能製造機會,對阿根廷成功2次,包括1次助攻麥巴比;烏拉圭1次傳球兼能製造機會,對比利時也可以成功傳送皮球至禁區內。換言之,在擁有基沙文與麥巴比,甚或有能力進入禁區的普巴,基奧特反而以二傳能力讓隊友發揮實力,以不俗的傳送能力,配合自己的身位,破解對方的防守。

第二,基奧特爭搶頭球的能力,或者爭搶第一點的能力,可能不是最上乘,但是永遠最勤力和願意去爭搶第一點的球員。由於麥巴比與基沙文均不是這類型,若然戰術上要求他們去背身對抗對方中堅,會是一件十分浪費與不智的事;而很多時候,法國的中場均不是有太多一流的傳球大師,普巴的火候仍然要調整,馬度迪也不是賣弄傳送之流。因此,法國很多場賽事中均會全用上後防4人與中場3人去保持控球,當有機會,才嘗試小組進攻。而面對對方壓迫,更可以用上基奧特當長傳的接送點,讓法國可以輕鬆化解壓迫。

因此,另一個特別數據,就顯示出法國使用長傳時,基奧特在前場的依賴,以法國對比利時的四強戰為例,首3個傳送皮球予基奧特的球員為:馬度迪:5次(按:均是短傳啟動)、柏華特(Benjamin Pavard):4次(均是長傳)與門將洛里斯(Hugo Lloris)。

有一點值得留意,基奧特爭球位置會偏向兩邊邊線,換言之,基奧特身處的位置可以先避開對方中堅,以身高優勢,解決對方左右二閘防守與中場協防,將皮球「控落地」,便可讓速度快基沙文與麥巴比進行突破。換言之,基奧特在爭搶頭槌表現愈好,法國該場表現愈穩定。舉例說,基奧特在對付阿根廷一仗,面對對方擅頂的法斯奧(Federico Fazio)與奧達文迪(Nicolas Otamendi)均沒法做到爭頂的基本要求,結果基奧特對阿根廷交出了最差的表現,以球隊也只是以4:3險勝,當然麥巴比該場挺身而出,也是拯救了法國。在沒法找到最直接的Correlation之前,筆者仍然相信,當球隊在爭奪第一點表現低下時,整場表現也會相對地不穩定。

 

然後基奧特在對烏拉圭時,有6次成功爭搶頭槌,對比利時也有3次,面對烏拉圭一對馬體會搭檔,與比利時的3人高大中堅,基奧特仍然「有肉食」,顯然他的作用並不如大家般想像低。

 


而最後一項奇怪與實用的數據,是基奧特防守攔截(Tackle)的數據,除了麥巴比,基沙文與基奧特均願意花不少力氣回來助守,以對烏拉圭與比利時的兩場比賽為例,基奧特對烏拉圭有2次成功攔截、對比利時有3次,成功的區域均是半場附近;而基沙文的數據更誇張,對烏拉圭的比賽有5次(為全場最高),對比利時也有1次,而基沙文的出腳區域則是兩翼位置。

若然對方選擇以中路進攻,基奧特可以成為第8個防守球員——也是球隊的第一道屏障,對比利時一仗,法國佈防時使中場密不透風,在基奧特回防時,比利時便難以利用中間突破,需要利用兩邊翼位進攻,但很多時候比利時靠盤扭中間突破時,便踢到一塊「法國鐵板」。

總結:

的確,基奧特不是最好的前鋒,但他是最努力與不計較付出的前線球員,他開山劈石與吸引注意能力仍然上乘,他的射門觸覺已經回不去為蒙彼利埃效力時的水準,但他可靠跑多步這種最實幹的解決方法,去為法國取得最後勝利。

雯B

不忘了紀念,不停止向前,
用溫柔對抗全世界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