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portsYeah 體嘢

【戰術分析】法國1-0比利時:高水平的戰術對抗|Ecosports

【戰術分析】法國1-0比利時:高水平的戰術對抗|Ecosports

精彩的戰術對抗、球星的閃耀發揮,如果你能讀懂這一切,就會發現1比0絕不代表難看的比賽。

關鍵戰術點1:比利時開場變陣和法國及時應對
關鍵戰術點2:中場及邊路多層次對抗
關鍵戰術點3:馬天尼斯換人失策

迪甘斯繼續“勝利11人”的基本模式,法國唯一的人員變化是馬度迪解禁復出,他頂替了杜利素的位置。球隊陣式依然維持433,馬度迪表面在中場左路,但實際站位拖後且接近中路。

馬天尼斯也只對比利時的正選陣容做了一個調整,梅尼亞禁賽,丹比利出場。但和上一場不同的是,球隊陣型偏向433。查迪利擔任主力右後衛,維頓漢擔任主力左後衛,前者助攻幅度很大,進攻時作為右中場使用。中場採取兩點向後、一點向前的配置,丹比利和韋素爾在後,費蘭尼在前。前場站位有所變化,迪布尼打傾右的進攻中場,活動範圍很大,盧卡古重新居中。



比賽過程回顧

關鍵戰術點1:比利時開場變陣和法國及時應對

開場之後,比利時重點攻擊法國相對較弱的左路。不僅查迪利積極前壓,迪布尼也在這一側協同。相比對陣巴西的時候,比利時打得更加直接,查迪利不時從右路出波,費蘭尼進入禁區搶點的次數增多。

法國也採取了有針對性的策略。馬度迪靠近中路,協助防守迪布尼,基沙文防守時也來移動到左側。一旦形成反擊,他們會重點攻擊查迪利身後的空檔。與此同時,由於比利時陣線整體靠上,普巴和麥巴比的連線也幾次製造威脅。

15分鐘之後,比利時做出調整。迪布尼開始往左邊移動,和夏薩特合攻法國右路,形成絕對優勢。這一招的另一目的,是讓之前在進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普巴需要更多參與防守,麥巴比在這一側的威脅也被抵消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比利時佔據了比賽主動。

法國的陣地進攻效果有限,核心問題是基奧特輸掉了大部分對抗,不能給後插上的隊友提供做球和空間上的支援。上半場後半段,基沙文開始增加回撤,一是幫助出球,二是可以獲得更舒服的活動空間,他也開始嘗試遠射。但法國的反擊威力不俗,由於比利時不能完全控制對方的後場出球,也就不能遏制反擊的源頭。

在反擊時,基沙文經常後撤拿球,法國中場三人組順勢前插。三傳兩倒之後,再利用麥巴比攻擊比利時的身後。而在防守對方反擊時,法國針對性增加了對夏薩特和迪布尼的盯人,所以比利時進攻的效果也開始減弱。

在這種情況下,比利時的變化是打得更加直接,並加強右路進攻。他們重新開始從右側出波,迪布尼也增加了在這一側的活動。法國也針鋒相對,在本方左路頻頻發起攻勢,除了基沙文的穿插和馬度迪的向前之外,麥巴比也適時移動到這邊協同。造成入球的角球就是左路進攻創造的機會,此後還有兩次破門良機。



關鍵戰術點2:中場及邊路多層次對抗

馬天尼斯馬上做出改變。首先是用梅頓斯換下丹比利,變陣4231。在新的體系下,夏薩特回撤拿球出球較多,迪布尼表面位置後撤,但和夏薩特換位不少,這種安排其實是為了他的突然前插做鋪墊。費蘭尼站位靠近左路,一旦球隊準備從右邊出波,他就馬上沖入禁區。採取這樣的站位,主要原因是想拉開對方的防守,同時擺脫普巴的貼身盯防。而在防守中,比利時採取了犯規戰術,用以限制法國的反擊。在他們加強搶截之後,法國的進攻火力明顯減弱。

雖然費蘭尼多數時間都被普巴盯住,但比利時下半場最有威脅的一次射門正是來自他的頭球。但馬天尼斯之後用卡拉斯高換下費蘭尼,想法可能是給夏薩特拉開更多拿球空間。但沒有了費蘭尼之後,球隊的傳中威脅隨之大減,甚至連之前的威懾也基本不復存在。

迪甘斯的換人完全指向防守的厚度及反擊的速度,尼桑斯換基奧特和杜利素換馬度迪後,法國完全是收縮反擊的態勢。迪甘斯雖然偏於保守,但因為比利時進攻效率低下,傳接球失誤增多,法國反而獲得了幾次擴大比數的機會。如果不是射術不佳,比賽懸念將更早終結。

本場比賽前60分鐘的戰術對抗代表了本屆世界盃的最高水準,既有變陣、試探、調整這種策略上的博弈,也有球員對球員之間的較量。比賽充分展現了多層次的壓制與反壓制,可以說是一堂生動的戰術課。

比利時開場的策略相當高明,利用迪布尼的活動範圍變化,以先右後左的次序攻擊法國邊路,讓他們一度很不適應,和上一場一樣搶佔了比賽先手。但法國的調整非常到位,防守中馬度迪回縮中路保護輔位,進攻中基沙文回撤拿球組織,這樣一來攻防逐漸回到均勢。

雙方最激烈也最關鍵的對抗,在中場和邊路的結合部上演。比利時的策略是通過攻擊法國的右路,迫使普巴回撤,以降低他在進攻中的作用。而法國的應對,一是用基沙文出球、中場三人組前插,搭配麥巴比的反擊,這樣可以保證進攻的威力;二是普巴盯住費蘭尼,減弱他前插之後的威脅,讓比利時的進攻始終欠缺最後一擊。

關鍵戰術點3:馬天尼斯換人失策

這種對抗一直延續到下半場費蘭尼被換下,以普巴佔上風告終。而費蘭尼的下場正是比賽的轉捩點,因為馬天尼斯之前換上梅頓斯,意在發揮他的傳中能力,以更直接的戰法扳平比分。但費蘭尼被換下,讓第一個換人失去大半作用,屬於自相矛盾的調整。而在盧卡古攻堅不利之時,馬天尼斯也沒有及時把維頓漢頂上鋒線,而是坐視突擊進不去、傳中搶不著的局面持續發酵。

當然,這種局面也再次體現了盧卡古作為中鋒的短板。本場比賽,他在搶點和背身方面的弊端,以及基奧特在對抗和速率方面的不足,也會讓我們重新去思考:當擁有了一個看似合適的大中鋒之後,到底該如何發揮其特點,來形成更立體化的攻擊體系。

這場比賽的勝利,也反映了迪甘斯的思考和進步。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已經找到使用普巴和基沙文的方法。前者在反擊中的策劃和陣地戰時的前插已不必多言,後者回撤獲取空間和適時穿插邊路的思路,會對法國的決賽有更大的參考價值。

文章作者:蕭深
作者本人微博
原文出自蕭深世界盃戰術筆記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