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出局16郎 – E及F組|小陽

E組
塞爾維亞 – 攻守問題解決需時

球員個人能力有一定保證,由泰迪,米連高域沙域和拿積組成的進攻組合本應令球迷期待,但可惜三人未能擦出火花。拿積跟隊友的傳接配合經常失誤,米連高域沙域因缺乏隊友一同起動拉散防線而未能展現後上入攝威力,泰迪對哥斯達尼加時的表現亦一般,幸好對瑞士一仗改變踢法,減少內切入禁區起腳,變成跟伊雲奴域在右路作更多邊線配合,兩人透過落點準繩的傳中球為前鋒米祖域製造大量攻門機會。

防線以老帶新,由三位年過三十的經驗老將伊雲奴域,高拉洛夫,杜錫,帶領只有20歲的中堅米連高域,未足以掩蓋防線移動速度偏慢的問題,特別在比賽末段當對手加快進攻節奏時,防線換班事在必行,但絕非一朝一夕。

前場球員配置未能產生化學作用,幸好自由球專家高拉洛夫寶刀未老,成功為塞爾維亞取得今屆世界盃唯一勝仗。

哥斯達尼加 – 實力不足,已盡全力

作為本屆賽事平均年齡最大的哥斯達尼加(29.1歲),以四年前巴西世界盃的人腳為骨幹,球員個人能力不足,三戰只得一分,在預期之內。

堅韌盾牌仍然是哥斯達尼加最大本錢,在陣地戰防守時,領隊奧斯卡拉美利斯會把陣式由3-4-2-1轉為5-4-1,兩邊中場基斯甸甘保亞和奧維度移後擔任邊後衛,聯同三名中堅艾哥斯達,基安卡路乾沙利斯,奧斯卡杜亞迪,組成五後衛,而一對進攻中場拜恩雷斯和雲尼加斯則移向左右兩邊協防。當對方進入final third區域時,哥斯達尼加安排六名球員在禁區內佈防,包括三名中堅,兩名防中,以及一位邊中場在遠柱防守,透過不斷橫移封鎖對方的傳中路線和射門角度,血肉長城,甚具紀律性。而在禁區頂方面,一對雙防中波格斯和大衛古斯文則負責截斷對方的直線傳送。球隊就憑著三至五後衛之間不停轉換,成功令巴西陷於苦戰,雖敗猶榮。

進攻不慌不忙,慢慢從後場組織,橫傳左中右三邊找尋向前推進空間,順道讓球員逐步走回本來位置,隊形十足,當中主要在兩邊利用人數優勢製造傳中機會。

哥斯達尼加球員的個人質素不高,但勝在紀律性十足,拼盡全力,值得球迷尊重。

韓國 – 反擊實在太亂

埋身肉搏,力拼至抽筋/受傷離場,是韓國隊球員今屆最常出現的比賽畫面;高點對高點,低點對低點,是領隊申台龍今屆最令球迷摸不著頭腦的決定。高大中鋒金信煜在防守上當然有所貢獻,但對瑞典時在進攻上卻幫助有限,而其後面對個人技術不錯的墨西哥就改用小組短傳,自暴其短。

反擊配合凌亂

縮後反擊,利用孫興慜的速度爆破對手,配合黃喜燦,李在成,從旁協助,曾經取得起腳機會。但隨著球隊比賽形勢由膠著到被圍攻,能夠上前協助孫興慜的隊友越來越少,令後者經常以一敵二單打獨鬥,非常辛苦。

另一方面,韓國球員在三場比賽中都未能好好演繹反擊戰術。當一群球員衝上前場時,球員間的走位和傳送選擇非常混亂,沒有一套設定路線,浪費體力,甚至出現控球球員選擇強行硬闖,放棄跟隊友再作配合的場面。久而久之,經過頻繁的長距離來回跑動,間接造成多位球員在比賽中後段出現抽筋情況,難跟昔日那支體力充沛,踢法機動的韓國隊相提並論。

防線企位問題

面對瑞典隊的長傳急攻,高空轟炸,韓國隊的兩邊邊線球員不但沒有採取相應措施封阻對方傳中球,更因為犯規過多而給予對方自由球直接傳中的機會。另外,對墨西哥時,多達9人(不包括守門員)在final third區域佈防,卻完全漏空禁區頂位置,任由對方傳中撞射。

情況直到面對德國才稍有改善,安排4人在禁區內化解德國隊傳中,另有3人在禁區頂位置封鎖直線傳送,又把中堅張賢秀推前至防中位置,加強禁區頂的身體對抗。防線站位雖有改善,但爆發力,搶點,集中力仍有所不足。

防守反擊戰術未有理想地執行是致命傷,反映出球隊備戰不足,表現令人失望,最後爆冷擊敗德國,總算挽回面子。

德國 – 應該從何說起?

開賽前,相信沒有人預測到衛冕冠軍德國將會在分組賽出局,就算有,你也會覺得是無稽之談。的確,擁有世界一流的人材儲備,骨幹球員正值當打之年,晉級4強是基本要求。只不過,球隊最後以小組包尾恥辱性出局,球迷和媒體對路維和球員表現口誅筆伐,簡直不能接受。德國隊,究竟發生什麼事?

路維走火入魔

在足球世界裡,從來沒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踢法和陣式,即使參考對象西班牙國家隊接連在對上兩屆大賽失利,巴塞隆拿在今屆也改變踢法,路維仍堅持採用傳控足球,但問題是否能夠把現有班底的實力發揮到極致?

由外圍賽,熱身賽,到洲際國家盃,德國隊不是沒有採用其他踢法和進攻套路,但來到分組賽又還原基本步。賴理整體踢法和球員特性已被看穿,繼續壓前,採用超高位佈置,後半場只留一對中堅和門將,即使進攻老鼠拉龜,防線險象環生又如何?路維,並沒有作出改變,依然故我。

論傳控 – 空有其形欠其髓

掌控形勢不成問題,但當擁有控球權時,亦需要提升縱向傳球的密度,多作左右分邊和撞牆配合,還要有球員插入禁區埋門,否則只會空有控球,老鼠拉龜。情況就如今屆德國隊一樣,長期在對方final third區域左右橫傳,而且傳球速度偏慢,再加上赫陀,甘美治,添姆雲拿,戴斯拿,跟負責直線傳送的奧斯爾和卻奧斯配合次數不夠多,令對方只需要安排2至3名球員在禁區頂,配合3至4名球員在禁區內,築起兩層防線,便能夠阻礙德國隊推進。

此外,本應負責入攝禁區埋門的湯馬士梅拿狀態低迷,控球失誤亦頗多,唯有依靠萊斯,幸好後者不負所託,對瑞典攻入球隊今屆第一球(亦是球員本人首個世界盃入球)。

反搶能力不足

傳控足球不是只有傳和控,還有反搶。但路維的核心班底例如奧斯爾,戴斯拿,基迪拉等人的踢法特性和專注度都未能符合反搶戰術,令德國隊只要在前場失去控球權,後場便因人數問題而險象環生。此外,根據The Guardian數據顯示,德國隊在失去控球權後的跑動距離是32隊中排名第2少的球隊,對手在受壓不多的情況下,反擊自然更加暢順。

兩翼未能拉闊

左翼戴斯拿在今屆賽事表現低迷,無論在個人突破,反搶,入攝禁區起腳,跟左閘配合,都未能帶來顯著作用,令球迷失望。左路推進要直到對瑞典的下半場,當路維把添姆雲拿移向左邊,情況才得以改善。

哥列兹卡礙於身型高大,擔任右翼尷尬,在傳中時跟隊友的時間配合出現問題,造成人快波慢。另外,經常移入中路充當支點停球,讓添姆雲拿可以拉向右邊擾亂對方防線,本應是良策。只不過,二人互換次數頻密,造成浪費體力,何不固定哥列兹卡在偽中鋒位置,而添姆雲拿則專注在右邊切入禁區埋門。
兩翼未能拉闊,唯有依靠兩閘頻繁地上前傳中,但亦造成防線兩側空空如也,顧此失彼。而經過兩輪賽事後,韓國隊已經察覺甘美治的出球路線,多次成功封阻傳中球。

禁區內的接應和攻門問題

在一場必須取勝才可穩住出線資格的比賽中,路維並沒有汲取首兩輪賽事的教訓,繼續採用靈活速度為Plan A,高大中鋒Plan B化的策略,事實再次證明失敗告終。在大數據分析年代,球員走動位置和踢法已被洞悉,令一眾靈活型前鋒只要受到對方二對一夾擊,而隊友又缺乏入攝禁區起腳的情況下,就只會出現困局(其實巴西隊的加比爾捷西斯亦出現同一情況)。

另一方面,瑞典隊在首場賽事經已示範過如何利用高大中鋒衝擊韓國隊的中路防守,而德國隊亦絕對有足夠人腳實行高空轟炸,奈何路維直到下半場才換入馬里奧高美斯,但韓國隊經過上半場和局後信心經已提升,加上候姆斯在末段三次攻門無功而還,令球隊未能解決禁區內終結能力不足的問題。

進攻套路已被洞悉,食老本的作風限制了球員發揮,作為傳控體系的追求者,路維 經過堅持與現實的交叉點後,會否提早結束合約?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