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portsYeah 體嘢

【深度評論】所謂「冠軍魔咒」的巧合?|Nic

【深度評論】所謂「冠軍魔咒」的巧合?|Nic

世界盃衛冕冠軍德國在分組賽出局,成為近五屆世界盃第四支在分組賽的衛冕冠軍球隊。自1998年,只有2002年冠軍隊巴西可以倖免,但巴西在奪冠之後的一屆世界盃也只是八強止步。回顧幾隊衛冕球隊,無論人腳多強大,「冠軍魔咒」也不外乎出自兩個原因:內亂和食老本。

2002年的世界盃法國隊出現兵變,軍心極不穩下這支當年橫掃球壇的球隊也難逃分組賽出局的厄運;2006年冠軍意大利,甚至到今時今日也飽受着電話門事件的影響,也可以說是內亂;2010冠軍西班牙,主力陣容的球員均是2010的班底,傳控戰術沒突破,被各路人馬所洞悉。這屆的德國,死症和四年前的西班牙相當類似:傳控和高位防守的打法被洞悉,奪過世界盃的功臣欠再爭勝的饑餓感,球員狀態不可靠也照出可也。

近年皇馬、馬體會和祖雲達斯都是歐聯決賽的常客,可見反擊能力強的球隊在盃賽(非聯賽的長途戰)有優勢。之前筆者曾說傳控足球正處於樽頸時期,回想這並非事實的全部,正確來說是球隊在配置或思維上都找不到傳控足球的精髓。傳控足球永遠是各教練的夢想領域,因為有球在腳總能主導比賽場面,為防線減壓和消耗對方體力。但傳控足球對體能、紀律性、個人技術、走位意識和迫搶能力的要求是缺一不可的,沒有集齊這五大元素不如改變進攻套路。否則自是像今屆看到的德國或近年大家所見的阿仙奴一樣,取其形而取不到其髓。

失敗的並非是傳控足球,而是不湯不水的「傳控足球」

傳控足球是否處於樽頸期,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也許失敗的並非是傳控足球,而是不湯不水的「傳控足球」。大家必需承認,德國教練路維所帶領的球隊,正正出現了這問題。本來,路維在去年的洲際國家盃便以三中堅配合快速反擊的戰術為德國贏得冠軍,像射手添姆雲拿和攻擊中場哥列茲卡等球員也明顯在這體系中更合適。但之後一班老大哥回歸,路維便意外地否定了這為德國贏得首次洲際國家盃冠軍的套路,再重回4-2-3-1和高位傳控的戰術——一個沿用多年的戰術。

人們常說,國際賽訓練時間較球會短,教練實在很難作出大幅度的改變。改變當然包括了戰術和球員的選擇,這對成功過和有自己戰術理念的教練加倍困難。但微調甚至不改變,想食老本,已經很難再生存。要知道這是一個科技、數據分析和球探系統非常非常先進的年代,一個以前成功過的體系更加是被重點針對的對象,一個體系能保持成功的時期也是越來越短。

世界著名的德國足球專家Uli Hesse在〈衛報〉專欄表示 ,德國陣中其實無「內亂」,傳媒當然有誇張成份。但是Uli Hesse 指出一些去屆奪過世界盃冠軍的成員,即使年紀不算大,但已經不像去屆般有爭勝心和饑餓感;新入來的希望之星如甘美治、布蘭特、哥列茲卡和添姆雲拿固然更有求勝的慾望,但他們的經驗和能力並不足以撐起球隊,個別球員甚至更適合其他體系。老一輩與新一輩之間對冠軍的渴求有着很大的差距。以往日耳曼人引以為傲的紀律性和團隊精神,也越來越蕩然無存。一來移民背景的球員比例越來越大,二來隊長紐亞也承認了埃爾多安事件給球隊帶來的影響:「這事干擾了我們,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

如何新老結合,是路維無法解決的一環。德國的年輕球員如添姆雲拿等,個人能力強但團隊意識和配合能力不及老一輩的球員如拿姆、小豬、湯馬士-梅拿等。路維也作出了取捨,便是沿用舊有的戰術(4-2-3-1+超高位防守),也召來慘痛經歷。德國隊的教練無論是路維還是其他人,也要立心改變現有的戰術體系。因為德國頂級年輕球員如桑尼、哥列茲卡、基拿比、添姆雲拿和沙基等,也許有不同的特點。如何因材施教,利用新一批球員的長處制定新一個模式很關鍵。總好過硬要把球員放進一個不合適他們的體系裡,而個別如桑尼等也要被犧牲。

今屆世界盃,德國的戰術除了徹底被洞悉,也有不少失算和走錯路。當德國的高位防守不斷被反擊偷襲,路維並沒有改變中後場防守球員的數量和企位。相反,他一而再,再而三表示:「只要我們傳球少失誤,便能完全控制對方反擊的數目。」理論如此,但執行上球迷不難發現些骨牌式的戰術問題: 為了加強傳球的準乘度,路維把三線距離拉近,球員怕被對方打截斷傳球也只是保守地橫傳後傳,只交到腳波。不斷的後傳和橫傳和到腳波,不但令德國錯過了一些本來會產生的反擊機會,而且大家左猜右猜的同時習慣了太舒服,不會選擇冒險交出直線球,把球運上前。

我看在眼裡:是因為超高位,令到球員交波一定要到腳,要加倍小心,否則又被打反擊。球員也為了保住傳球成功率而不敢交出直線球,只敢交10碼內的到腳波。超高位的防守,本來容錯度就好低,也那管中堅如保定、魯迪加、蘇利有着非常不錯的速度和身體質素。每次在中場交失球的失誤,便可以令對方獲得2打2或3打2的反擊機會,其實很不尋常。其他球隊在中場交失波屢見不鮮,但為何德國在中場交失波便會給對方一個3打2的機會?

德國第二仗對瑞典,上半場一度83% 控球權,91%傳球成功率,但對方寥寥可數的反撃機會一樣致命。路維的目標是100% 傳球成功率嗎?有可能嗎?我相信91%的傳球成功率在整個世界盃也是名列前茅的,但依然對防禦對方反擊無甚幫助,甚至德國是32隊中防禦反擊最弱的一隊。也許,是高位防守的方向和執行錯了。路維也沒有再重組防線的企位和加添中後場的人數(還是只有兩中場的4-2-3-1),一直希望傳球成功率加強來作防守。

在極高位的防線,如傳失了,又有解決方案嗎?球員都不夠迫搶。結果對方還是輕鬆地組織到反擊。前場的左猜右猜,有球員拉扯和前插嗎? 太多上腳和有球能力強的球員,無球跑動強的梅拿缺態,令前場欠缺入楔的棋子。這只是9猜…….只交到腳波,沒走位沒迫搶也非傳控足球的要旨。而且,今屆世界盃極重要的死球戰術,德國看似也不太多準備。

這是骨牌式的戰術問題。因為球隊在大賽前的舖排和準備,對比賽內容的推測都行錯了路。這次路維和他的團隊確是失算。其實自2008起路維的失算不少,只是大賽過程中以球員能力變陣來挽救。2008歐國盃,2016歐洲國家盃甚至2014德國奪冠的世界盃(16強差點被阿爾及利亞淘汰而之後要變陣),路維也會出現亡羊補牢的情況。

新帥人選:蘭歷克?舒密特?雲加?

路維假若離任,像擅於球隊規劃的蘭歷克(Ralf Rangnick)和森馬(Matthias Sammer),擅於踢進攻足球和大膽起用年輕球員的前利華古遜、現北京國安教練羅渣-舒密特(Roger Schmidt),前德國國家隊主帥奇連士文(Jurgen Klinsmann)、剛離任拜仁的老帥軒歷基斯( Jupp Heynckes,但他已屆退休之齡)和U21國家隊主帥觀斯(Stefan Kuntz),都是近日一些傳媒和球迷常提及的接任人選。甚至有傳媒提到了非德籍的雲加(Arsene Wenger),因為雲加出生於鄰近德國邊境的史特拉斯堡,能操流利德語,自己也非常了解德國足球(他是奧華利夫及碧根鮑華的球迷)。

利物浦的高普(Jurgen Klopp)、2019年將到RB萊比錫任教的30歲少帥拿高士文(Julian Nagelsmann)、PSG教練杜曹(Thomas Tuchel)和今季為史浩克04重回爭冠行列的32歲教練泰迪斯高(Domenico Tedesco),幾位在球壇算響負盛名的中生代或年輕教練,看來短期內執教國家隊的機會不大。

這麼多的建議,個人比較喜歡蘭歷克這人選。這位前史浩克04和賀芬咸教練,擅於球隊規劃和建造,而且對戰術趨勢和球員的眼光有獨到見解。他在2015-2016球季助RB萊比錫升班德甲,之後便專注紅牛集團幾家球會的幕後規劃。另外,奇連士文如果可以有前史特加年輕教練夏尼斯-禾夫(Hannes Wolf)作為助教,提供戰術上的幫助,也許也是德國國家隊不錯的選擇。

其實德國人材庫非常多選擇,今次因不同原因沒有入選但未來有望的也有:

門將) 蘭奴(26歲,阿仙奴)、費希文(29歲,史浩克04)、漢恩(25歲,科隆)、烏列治(30歲,拜仁慕尼黑)

右閘) 韋沙(24歲,利華古遜)、告士達文(22歲,RB萊比錫)、軒歷治斯(21歲,利華古遜)

中堅) 卻拿(21歲,史浩克04)、禾治(26歲,賀芬咸)、莊拿芬-他亞(22歲,利華古遜)、梅斯達菲(26歲、阿仙奴)

左閘) 菲臘-麥斯(24歲,奧格斯堡)、尼高-舒候斯(25歲,賀芬咸)、夏斯頓堡 (26歲,RB萊比錫)

中場) 安利簡(24歲,祖雲達斯)、佳格(20歲,賀芬咸)、哥洛斯 (27歲,白禮頓)、懷高(22歲,多蒙特)、達荷特(22歲,多蒙特)、卡拉馬(27歲,慕遜加柏)

翼鋒/攻擊中場) 桑尼(22歲,曼城)、夏弗斯(19歲,利華古遜)、禾夫(22歲,多蒙特)、基拿比(22歲,拜仁慕尼黑)、禾蘭特(25歲,利華古遜)

中鋒) 富高洛 (25歲,漢諾威)、戴菲-沙基(23歲,哈化柏林)、烏治(26歲,史浩克04)、彼德臣(29歲,弗賴堡)、瓦普(18歲,拜仁慕尼黑/漢堡)

但即使人材眾多,德國隊需要的只是最合適球隊的23人大軍。路維能否大刀闊斧地改造球隊,放下一些跟隨多年的弟子兵? 其實留意他多年的球迷應該明白機會不大。球隊由重情的他重建,應不是最佳人選。

德國這次的失敗,個人覺得是戰術的失算和一班奪冠功臣欠再爭勝的饑餓感所結合而成。衛冕冠軍隊以先進的科技和數據被重點解構也是無可避免。墨守成規的,通常也只會不進則退。如何在保留個別有經驗球員的同時,再加入新的元素和作些突破性的改變……其實很重要卻很高難度。所謂「冠軍魔咒」只是坊間戲言,當然無任何根據。但曾奪冠軍的球員有所鬆懈,教練對理念過份堅持和有自信,是冠軍難以複製的兩大原因。認真想來,也絕非巧合。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