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portsYeah 體嘢

【戰術分析】德國vs墨西哥(世界盃F組分組賽)|論足球

【戰術分析】德國vs墨西哥(世界盃F組分組賽)|論足球

衛冕冠軍德國出閘脫腳,一比零敗於墨西哥腳下。無法抵抗對手的快速反擊為德國隊今仗的落敗關鍵,本文會集中分析這個問題。

【控球在腳時,應如何預防反擊?】

關於預防反擊的問題,有很多人會歸咎於球員在面對反擊時的單對單防守能力和回防速度。但要明白的是,其實當對方經已從後場殺出重圍並展開反擊時,對於後衛來說根本上是難以應對,因為後場的空間實在太多,而很多時又會是人少打人多的局面。當然,這兩種能力絕對會影響反擊的結果,但並非問題的根源所在,只是在根治已發生的問題。

對於控球在腳的球隊來說,要處理的根源主要有兩個:控球時球員的企位以及傳球的風格。先談球員的企位,即球隊的陣形。陣地進攻時,事實上球隊於每一刻都有可能會失去控球權。在失去控球權的一刻,若果球員正佔據著適當的位置,就有可能在對方仍未能完全控制皮球和調整自己的視野時,馬上進行反搶包夾。適當的位置的要點有兩個:一,要在皮球後方與皮球維持緊密的垂直(Vertical)距離,不可太後。二,在第一點所提的水平線上,最理想是有輔位和中路這三個區域的佔據。大部份反擊其實都是通過這三個區域,甚少在邊路發生,而且在置中的位置,可與場上其他區域擁有更佳的連繫。(試想像如果站在邊路,要移到另一邊輔位或邊路的距離會很遠)。傳球的風格方面的道理很簡單,短距離且風險低的傳球引致反擊的機會相對較低,因球員的距離短同時會縮短反搶的距離。

【德國預防反擊的問題】

德國隊在預防反擊的問題,在之前發佈過的列強檢閱文章已經提過,可先作參考,然後下文會針對這場賽事再作補充。

//基於以下幾個原因,轉攻為守的能力偏偏成為德國隊現時的最大弱點。首先是陣形上過於進取的問題。在進攻體系中,兩閘會壓到最前線,基迪拉又不時後上殺入禁區,令陣地進攻時很多時呈現出2-2-6甚至2-1-7的陣形。明顯有太多球員佈置在最前線,單憑中場一或兩人難以控制所有禁區附近的第二點,以及在中前場堵截對方的反擊,更何況卻奧斯的截擊和跑動能力相當有限。

第二,德國的傳球風格亦是原因之一。文中提過,球隊的後場組織雖有很多短傳快速轉向,但向前推進時通常是運用距離較長的Vertical Pass,由後場球員在輔位傳到防線之間的前場球員。這種傳送的距離長,而且在中路或輔位密集的空間中進行,失誤的機會自然不低。在中後場失去控球權,而有多達五至六位球員在前場時,後防面對反擊時固然風聲鶴唳。

第三,德國隊本身反擊的效率和整體性很高,很多時連左右兩閘都一併參與。此時,陣形的組織性會瞬間減低,球員的離開自己崗位令中後場露出更多空間。當反擊後再被反擊時,自然會顯得十分吃力。整合以上三個原因,德國隊防守反擊的能力未如理想,很可能會成為今屆的致命傷。//

在對墨西哥的比賽中,第一和第二個問題極為明顯,正正就是上文描述過的兩個重要元素。牌面上的4-2-3-1,實行上其實更似4-1-4-1,因基迪拉主要飾演著一個後上的角色。當皮球進入三閘線時,皮球後方經常只有卻奧斯和留在最後的兩名中堅(圖一)。

圖一:德國隊的陣形問題

換句話說,卻奧斯是唯一可以在失去控球權時在皮球附近進行遮掩,防止對方突圍而出。然而,今仗墨西哥編排卡路士韋拿全場緊盯卻奧斯(圖二)。在難以上腳的情況下,卻奧斯經常嘗試拉到邊路,拉開空位讓一對中堅引球前進。這正正中了奧沙里奧的圈套,連卻奧斯都移到靠邊的位置,上述中路的佔據更加缺乏,德國預防反擊的能力就進一步被削弱。

圖二:卡路士韋拿全場緊盯卻奧斯

除了上面的三個因素,今仗依賴邊路傳中球的踢法亦令問題加劇。德國隊昨晚共錄得22次不成功的傳中球,是暫時所有球隊之中最多。相對於其他創造機會的方式,傳中球會引致很高的不確定性,在禁區爭頂後皮球的去向難以預料。因成功率不高,很多時會雙方要在禁區附近的位置爭奪第二點,德國隊的陣形上的問題又會再次暴露。過於頻密的傳中球增加了爭奪戰的次數,因此德國隊的問題顯得更加嚴重,有幾次被反擊都是出現於傳中球之後的情況。

【墨西哥的針對部署】

雖然德國隊的體系錯漏百出,但亦不得不讚奧沙里奧的針對性部署。首先,上面都略略提過,奧沙里奧安排了前鋒卡路士韋拿在防守時全場緊盯卻奧斯(圖二)。這個人盯人的程度有如摩連奴以靴里拉全場跟隨夏薩特一樣,在防中位置來說是極為罕有。列強檢閱的文章已經提過,德國隊本來的控球組織是以卻奧斯為重心,明顯地向左路傾斜,亦解釋到奧沙里奧部署的主要原因。整場比賽,德國隊受制於這個部署,超過五成的進攻都集中在右路,很多時要由右路的保定策動。進攻的起始點有所不同,令平時慣用的套路無法沿用,球員明顯未能適應,攻勢的流暢度完全欠奉。更多在前場失去控球權,墨西哥同時又可以獲得更多反擊機會。

圖三:德國隊傳中球後的隱憂

這盯人部署會同時影響卻奧斯的企位,一早已在奧沙里奧的算盤之中。在針對部署下,墨西哥的反擊發揮得很好。當墨西哥重奪控球權時,正中鋒小豆不會如常拉邊到較多空間的區域接應,而是留在正中間的位置。後場球員的解圍或是傳送,大多都是直接向著中路的位置(圖三)。這現象在一般情況下並不尋常(解圍通常會向邊;策動反擊通常不會如此直接,因為很容易失去控球權),但在德國對缺乏中路佔據的情況下就構成很大威脅。同時,墨西哥的兩翼以及卡路士韋拿的反應很快,全速向前參與反擊。於是小豆就可作一個簡單的第一時間回傳,同時將一名中堅吸引上前,再讓隊友後上前插,形成人多打人少的局面。墨西哥經常可把握對方兩閘頻頻上前助攻的情況,利用在輔位後上的兩翼構成威脅。整場比賽,墨西哥具威脅的反擊多達十五六次,只可惜最後一腳的處理未如理想,否則賽果不會是一比零。

直至下半場尾段,墨西哥的反擊威脅終於放緩。當然體能是因素之一,但個人認為奧沙里奧的臨場調動過於被動,削弱了球隊一直以來的優勢。首先是以柱躉式中鋒占美尼斯代替羅沙奴出任左翼,前者沒有足夠的速度在反擊構成威脅。之後去到約七十分鐘,更以馬基斯入替,變陣為5-4-1,並放棄了對卻奧斯的盯人策略。比賽尾段,墨西哥根本完全捱打,德國隊的攻勢亦有所改善。

【總結】

奧沙里奧今仗的部署應記一功,但之後兩場會是對墨西哥主導比賽能力的考驗。路維方面就必需作出調動,例如以紀律性較佳的根度簡或魯迪取代基迪拉,以及調整左閘進攻時角色。改踢4-3-3亦是另一可能性,不過在人腳配搭上未算是相當合適,魯迪/根度簡-卻奧斯-哥利斯卡可能會是較為平衡的組合。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