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紅魔比利時──讓子彈,飛一會|BLnaze的足球札記

歐洲紅魔比利時──讓子彈,飛一會|BLnaze的足球札記

當子彈離膛,不在乎打中甚麼,就在乎飛的過程──讓子彈,飛一會。

移民政策的多次修改,青訓系統的大力發展,引入科技協助選拔人材,比利時近年成為了歐洲列強球會的重要「貨源」。不過,球會的成功,沒有辦法轉化成國家大賽的戰力。經過近年來大賽的「雷聲大,雨點小」,比利時在外界眼中變得冷門,球員亦越發變得低調,從過程中成長慢慢成為了對比利時的最大期望。

【兩套打法,精耕細作】
大量的移民豐富了球員的先天條件,海量的青訓提升了人材成長的速度,保有歐洲大陸系統化訓練方式的同時,又保留了球員天賦發揮的空間。比利時得以在新時代擁有多功能性的球員以豐富體系,達到戰術多樣性的目的。

盧卡古在曼聯的賽季,開始從「躲著踢」的風格變成勇於爭搶第一落點,縱然在腳下技術方面仍然粗糙,但擇肥而噬的遊走方式增加了他摧毀城池的能力,開發多樣的武器庫亦造就了比利時能夠更輕易地從兩種打法中自由切換。

 

馬天尼斯奠定了三中堅的戰術,在增加兩邊路使用量的同時,豐富了防線的層次感,球隊因而可以高低位防線中靈活切換,在低位防守階段形成5-4-1或5-3-2的站位,透過厚實中路的方式奪取皮球,然後尋找迪布尼、夏薩特、盧卡古作為短、中、長距離的反擊起點,完成解鎖壓逼;在圍攻階段則通過夏薩特以及梅騰斯的個人能力在Half-space位置帶動進攻,依靠多層次的進攻達到持續控球的目的。

馬天尼斯接任以來就開始有條不紊地在兩種體系之中進行精耕細作,希望以穩定框架的方式,提升國家隊層面的整體性,捏合來自不同球隊的球員成為整體。在早早確立夏薩特為建隊核心後,馬天尼斯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為球隊加添「X-Factor」。

【變招決定上限】

尼因高蘭的落選是外界熱議的話題,但撇除其與馬天尼斯之間的破碎關係,這位印尼血統的球員確實沒有最理想的發揮空間。球隊既擁有韋素、泰利文斯這種組織與活動能力兼備的副核,亦擁有丹比利、丹當卡這種坐鎮防線前的悍將,加上費蘭尼的「爆破兵」作用,倚賴體系、近兩年前移到進攻中場的尼因高蘭已經失去了其獨特性。

在近年戰術逐漸靠向「控球圍搶」、「防守反擊」兩大極端的風潮下,找尋高辨識度的角色球員成為了板凳球員的全新要求,賓迪基的橋頭作用、巴舒亞伊在密集區域捕捉空檔的能力等,都讓比利時擁有更大本錢的破密能力,確保在圍攻階段破開空間。

費蘭尼的存在讓摩連奴接收了高塔戰術的紅利,壓逼階段的掃蕩功能、低位防守的高點控制等等都讓他承擔了重要的角色。比利時在板凳上為馬天尼斯提供了一切有利的條件,成王成寇則要視乎主教練的個人能力。

【結語:細節決定成敗,過程比結果重要】

馬天尼斯的個人能力一直被視為「配不上」比利時,但其沉穩低調的性格或許有助過去幾年大賽被「捧得高、跌得痛」的「歐洲紅魔」更加踏實前進。沒有旅歷豪門的過去,卻有以弱勝強的往績,馬天尼斯將這種「雞蛋碰高牆」的決心灌輸隊員,提升他們抗逆境的能力。

天賦橫溢,年輕活力,比利時過去幾年都在經驗與細節兩個環節上出現嚴重的不足,面對逆境時沒有靈活的變招、面對困難時失誤連連,比利時在世界大賽中交付的學費已經足夠昂貴,但似乎距離收成期還有差距,球員們的黃金年華尚未過去,憑藉強強對話中積累經驗,將世界杯視為兩年後歐洲杯的練兵戰場,或許才是上策。

讓子彈,飛一會。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