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保留粉嶺高爾夫球場,但陳百祥不代表我 | 聞西

支持保留粉嶺高爾夫球場,但陳百祥不代表我 | 聞西

坊間對粉嶺高爾夫球場應否被收回眾說紛紜,筆者也可以分享一下個人短暫的高球經歷和對這件事的感想。

筆者在2005年前後也曾經沉迷於高球運動,也曾經像一眾高球發燒友一樣,一星期有三天到不同高球練習場練波,週末再到窖西洲打18洞。但我和當年一眾的高球同好於2013年便意興闌珊,一起放棄這運動。何解? 高球練習場拆完一個到一個,練波都越來越困難,還怎會覺得應該繼續下去。反正2012年便接觸網球這項相對較方便安排的運動,便順理成章轉投網球的懷抱。

見證薄扶林瀑布灣高球練習場因興建數碼港(!)而逼遷,接着有在九龍站附近的高球練習場,倒閉(起了豪宅和西九)。再到離工作地點不遠的長沙灣高爾夫球練習場,因興建居屋而倒閉…….我便發現,香港政策其實從來也不鼓吹高爾夫球這項運動的,甚至想趕絕。因為無論建豪宅或公屋,政府都第一時間想到高球場,你點玩?

當年放工後想練習,由於當年沒有坐架,晚上要過海到南華會、再去大埔、白石或西沙的練習場,實在極不方便。

久而久之,反正荒廢了練習,也倒不如放棄。都市人做運動也不外乎想出身汗,鬆一鬆筋骨。如放工後為了練習還要像旅行一樣長途跋涉,那不如算了吧。當然,筆者並不能代表所有高球愛好者,但是也見證不少頗有天份和熱誠的高爾夫球同好者也熱情冷卻。那下一輩呢? 當然有不少也會有同樣的想法,來回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實在浪費,為甚麼不玩其他的呢? 相信不少本來有高球潛質的到最後也不會繼續。

社會有需要興建公屋,絕對明白。但如果第一時間便劍指粉嶺高爾夫球場這last resort,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行性,這有點欺人太甚。人們說打高球便到其他國家打吧,這是甚麼樣的一派胡言?

不如拆掉香港大球場和旺角場起住宅,「辦大型足球/欖球賽事上深圳」吧! 又或者拆掉位於黃金地段老銅的維多利亞公園起住宅,反正如前特首說「體育沒有經濟貢獻」,耍太極的回祖國更適合,打大型網球賽事去九龍城聯合道公園便可以,草地滾球便他媽的在印度發展吧。香港住屋問題嚴重,所以要拆拆拆,全香港不需要任何多餘發展,全香港也必需是住宅! 但這又是否健康?

為甚麼香港不能出最頂級的運動員(除了李麗珊)大家會覺得是非常合理? 不! 這不合理! 不要以為是理所當然,全是政府的政策做成。不只高球,其實大眾化的足球運動,大家又真的認為政策在支持嗎? 從以往的街場便要比錢預訂,然後球場永遠難訂,早上6點半又有一班年長的在排隊買場然後高價放售炒黃牛。政府要杜絕其實舉手之勞,他們卻不加以行動。 點解? 因為這是慢性地令人對足球運動減興致。人們越對現有的買場制度有抗拒,場便越少人踢,他們便可大條道理拆球場建房屋。反正,在他們來說「體育沒有經濟貢獻」。

要記着,香港出不了好的運動員不是理所當然的,只是政府和市民選擇性帶來的惡果。冰島30萬人,終日冰天雪地,也能培養出一些在英超大球會立足的球員。2016年歐洲國家盃的16強擊敗傳統足球強國英格蘭,更打入世界盃決賽週。任何人,最重要是不要認命。

房屋短缺要解決,但要平衡發展。香港的高爾夫球會寥寥無幾,一時間想起的是深水灣、石澳、窖西洲、粉嶺和愉景灣。除了窖西洲的公共場外,粉嶺高爾夫球場的價錢也相對合理家父在那裡打TWILIGHT時段,1000元左右。

打高爾夫球的也不一定是「富」,數年前高爾夫球風氣盛行(感覺當九龍站附近還有練習場時熱潮頗盛)之時,不少中產階層也樂於嘗試這運動。現在大家高呼起樓、人人有樓住的同時,能想到城市的發展如何能滿足大家嗎? 人人有樓住,又是否希望香港未來有一日,全城只有樓宇和「對經濟有貢獻」的發展? 這繼續下去,有天全香港只有樓宇、餐廳、商店,絕不是夢。

龍翔道配水庫的棒球場,最近也宣告要拆建了。點解? 又是起樓,不意外吧。房屋短缺不能被用作一個藉口,令香港變成一個「除了房屋,便是房屋」的妖獸都市,總要有一個平衡。筆者最怕這次「粉嶺高爾夫球場」開了先河,以後任何基建也率先找了運動場地作優先考慮,這令整個城市的發展越來越不健康。下一代越來越少場地學習不同的項目,沒有方法一展所長,最後全部閉在家打機渡日。

站在保留粉嶺高爾夫球場的一方,但筆者卻極反對這一邊以「荷蘭叻」陳百祥為代表,因為他的出現會令所有無論多有力的理據都變得可笑和荒謬,人們也只會針對他本人而不會再認真思考他想表達的是什麼。就如前英格蘭和紐卡素領隊麥卡倫(Steve McClaren),之前他笑料百出,現在無論說甚摩你也不會認真去想他所說的是對還是錯,反正他甚麼都是不對的。那為何職業高爾夫球協會還要這位近乎是「大眾小丑」的人代表他們游說大家保留粉嶺高球場呢?

已故的填詞人林振強這樣形容阿叻陳百祥:

「有些人,例如愛因斯坦,可以憑一己之力,改變世界,非常厲害。阿叻改變不了世界,但他可以獨力改變一個電視節目的質素。任何電視節目,只要見阿叻有份出現,你就知道,這個節目必會變為業餘、不認真,和像馬戲團。以一人之力,左右一個騷,或一件盛事,這正是我渴望擁有的影響力。 」

先不論「荷蘭叻」陳百祥的論據是對是錯,他出現已經令整個辯論變得無稽和胡鬧,如何有正常討論的餘地? 林振強不是有先見之明,只是陳百祥級予大家這樣的印象,也許也長達30年了。也許,他身邊的人也要避免讓他繼續出醜下去。

陳百祥、陳淑莊激辯節目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