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拉達落選西班牙世界盃大軍名單,合乎情理 | 聞西

摩拉達落選西班牙世界盃大軍名單,合乎情理 | 聞西

西班牙國家隊的世界盃大軍名單於今日公佈,陣中猛將如雲的西班牙近年人才輩出,無論效力國內班霸皇馬、巴塞和馬體會,或是國外的豪門如拜仁慕尼黑、雙曼和車路士,都會有西班牙球員在陣。球隊老中青三代分佈平均,說西班牙是世界盃奪冠大熱絕不為過。

國家的人才庫滿瀉,當然有個別球員成世界盃大軍名單的犧牲品:車路士的馬高斯艾朗素、阿仙奴的右閘貝林連(Hector Bellerin)、巴塞的「萬金油」沙治-羅拔圖(Sergi Roberto)、在拜仁幾年內無論任中堅或防中均表現平均的查維-馬天尼斯(Javi Martinez)、皇家蘇斯達的超級天才新星奧也沙堡(Mikel Oyarzabal)、AC米蘭前場創造力之源蘇素(Suso)、冬季加盟馬體會的域度奴(Vitolo)、曼聯的西班牙中場孖寶靴里拉(Andre Herrera)和馬達(Juan Mata)、一向在拿坡里表現不俗的荷西-卡利莊(Jose Callejon)、維拉利爾的「新布斯基斯」洛迪-靴南迪斯(Rodri)、車路士的沙場老將柏度(Pedro)和華倫西亞的年輕前鋒辛迪-文拿(Santi Mina)均名落孫山。

西班牙中場和兩翼位置選擇太多,像蘇素、域度奴、馬達、奧也沙堡和柏度只能怪時不與我;右閘位置,貝林連在阿仙奴表現不佳和沙治-羅拔圖並非右閘出身,令到皇家蘇斯達的另一超新星柯迪奧蘇拿(Alvaro Odriozola)入選成卡華查的第一替補,如有看這兩季皇蘇賽事的應該明白為何年僅22歲的柯迪奧蘇拿為何會比貝林連和沙治-羅拔圖優勝:年輕、速度高,腳下功夫出色,傳中落點準繩,防守意識佳、也能有效地拉闊進攻的右路。

中場和閘位的選人尚算合理,但最多人談論的反而是人才相對偏少的前鋒位置: 在車路士表現令人失望的摩拉達(Alvaro Morata),在國家隊又是否值一席位? 他能像迪亞高-哥斯達一樣為球隊帶來另類的元素。

首先,要澄清一樣。當球迷不斷嘲笑摩拉達在今季(特別12月打後)多次門前失機的同時,其實這並非他不能入選的核心問題。摩拉達最大問題是面對高強度的身體對抗,並不能作支點作用: 在前場進攻三區(Final Third) 擔位停球,再等後上隊友上前作buildup play。如論前場停球的能力和支點功能,比摩拉達矮小得多的曼城前鋒加比爾-捷西斯(Gabriel Jesus)和利物浦的費明奴(Robert Firmino)也比摩拉達出色。

摩拉達縱然有1米89的身高,他並非一名有對抗能力的中鋒。而筆者也一直堅持,頭球能力並不等於支點能力。在英超,摩拉達在背對球門停球和支點作用的不足,也確是被放大了。干地和盧柏迪古都是好教練,他們也當然明白摩拉達有何不足而未加以重用。

到頭來摩拉達如不能在前場停波、不能迫搶、射術又不算可靠…….他唯一能提供及球隊的只是頭球而己。但是如果西班牙在個別情況下需要從死球和傳中取得優勢,西班牙也有迪亞高-哥斯達甚至以往西班牙常用「碧基打中鋒」的戰術。盧柏迪古已經有他的「Plan B」和「Plan C」,是否有必要為他的「Plan B」再建立另一個「Plan B」? 其實一隊只有23人的大軍並不需要。

西班牙以控球為理念,其實面對世上99.9%的對手也會是採取主導。有時老鼠拉歸? 又想問,現在你還相信高空球是破大巴的最佳方法嗎? 你看曼城、利物浦和巴塞這些球隊,每場都會面對密集防守,再看看他們比賽如何破密集便知道高空球並非破大巴的最佳方法,而是擾亂對方「令密集防守不再密集」: 火力驚人的利物浦面對密集防守有多次以迫搶奪得對方後衛的腳下球,那時對方防線也出現破綻(迫搶並非防守,也是前場進攻的第一點);前鋒甚矮小的曼城,今季成了破大巴的教材。

如西班牙不停靠高空球,其實從數據學來說極不高效。英國《FourFourTwo》足球雜誌指出,去季20隊傳中球的前10名,其實傳中球的成功率並不高。即使修咸頓、曼聯、水晶宮和史雲斯是聯賽使用最多傳中球戰術,他們四隊合共的傳中球成功率平均也不高於20%。也表示,「高空轟炸」只是球迷一廂情願的踢法,但數據上反映,其實只是場贏面較小的賭博。明買明賣,在這個中堅們普遍都1米90以上的年代,不斷放高波又不斷被對方奪回控球權並多給予他們機會打反擊,這其實與傳控足球的理念背道而馳。

更何況,今屆摩拉達腳頭無靈失機不斷,令他本來已經不大的入選機會變得更渺茫。體波台的總編Eric便曾說過摩拉達不宜他單中鋒,如作為雙前鋒,摩拉達的速率、流動性、射術和效率卻不見得比其他人選有優勢。如雙箭頭,反而更欣賞另一落選的前鋒,效力華倫西亞的辛迪-文拿。

以陣地戰以走位拉扯、迫搶、小組配合穩定場面,都是主打傳控的球隊會優先考慮的套路。
現代足球講求速率(pace)、流動性(mobility)和效率(efficiency)。這些條件差不多已經是強隊球員必要有的元素;而單單提供頭球的球員,卻令球隊在其他幾方面有所落差的,便慢慢被邊緣化。

那麼,誰會是盧柏迪古的前鋒首選? 不會是迪亞高-哥斯達,而是華倫西亞的洛迪高(Rodrigo)。洛迪高儘管身材不算高大但他在前場有出奇的背身停球能力,能等後上球員follow-up再策應。而且洛迪高有迫搶,跑動和換位(interchange)的能力。洛迪高其實在華倫西亞便是任一個前場支點的作用(華倫西亞的意大利射手沙薩在12月後上陣時間已經不多),他的拍檔辛迪-文拿就比較自由。作為前場的支點作用,洛迪高確實比摩拉達更有保證。

而西班牙後上的攻擊手眾多,如阿辛斯奧、華斯基斯、恩尼斯達、沙奧-尼古斯和高基,而正前鋒有停球、策應和迫搶的綜合能力,可以把進攻點分散,比一個目標明確、可以頂頭槌的中鋒來得重要如果大家欣賞今季利物浦或曼城悅目的進攻足球,破密集不斷,也可以仿傚他們以一名具支點功能,但流動性較高的矮小前鋒為最前點。費明奴、加比爾-捷西斯、甚或雲達不來梅的麥斯-告斯(Max Kruse)、慕遜加柏的史甸度(Lars Stindl)、利華古遜的禾蘭特(Kevin Volland)均能擔當此角色,而且功用有目共睹。如洛迪高表現不佳,便把迪亞高-哥斯達換出來改變節奏或進攻模式,令對方在體能和集中力下降之時更難以招架。

以洛迪高為一個近似利物浦費明奴的角色,以他的停球和支點作用、跑動和策應能力為前場其他攻擊手開路,分散進攻點,也是能力一個明智的進攻模式。而且盧柏迪古已經有Plan B和Plan C加持,筆者認為進攻問題其實不大。

西班牙要擔心的,反而是防守。以「保持控球便是最佳防守」的理念近年已經行不通,一對中堅沙治奧-拉莫斯(Sergio Ramos)和碧基(Pique),防守未能級予人十足信心。而他們的後備…..只有皇馬的後防萬金油拿祖(Nacho Hernandez),確實令人難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