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分析:歐霸盃決賽 馬德里體育會vs馬賽 | 論足球

戰術分析:歐霸盃決賽 馬德里體育會vs馬賽 | 論足球

在施蒙尼帶領下,馬體會以三比零大勝馬賽,八年內第三度奪得歐霸盃冠軍。坦白說,兩軍無論在人腳抑或是戰術體系上的實力都有點差距,馬體會奪冠是意料中事。不過,個人認為馬體會今仗的踢法頗為有趣,雙方領隊的臨場調整亦顯分野,所以想透過本文深入探討。

【雙方的出場陣容】

大家對這兩支隊伍可能較為陌生,在此先簡單介紹他們的出場名單。馬體會以一貫的4-4-2陣式應戰,由頂級門將奧比歷把守最後一關,後防有盧卡斯、高甸、基文尼斯和維沙爾高,中場由加比和沙奧尼古斯鎮守中路,高基和安祖哥利亞擔任左右中場,前線則由哥斯達夥拍稍為墮後的基士文。相信這陣式和人腳都沒有太大爭議性,唯獨是將經驗較為豐富的菲臘比路爾斯和桑法蘭先列後備,不過兩人今季的上陣時間大幅下降,並非常規正選,盧卡斯和維沙爾高表現亦有板有眼。

馬賽方面排出4-2-3-1陣式,由文丹達把關,這位33歲的門將之前是法國國家隊的常規後備。中堅由拉美夥拍古斯達禾,兩人都年屆三十,前者的速度和靈活性有下滑跡象,而後者則最近才由防中轉為踢中堅。左右兩閘阿馬維和沙亞都具備一定的身體質素和跑動能力,在邊路的活動範圍頗大,而沙亞更擁有不俗的盤扭能力。中場方面,Double Pivot由安古沙和辛素組成。安古沙的角色較為偏向防中,憑著出眾的力量和速度在中場攔截掃蕩,但控傳能力和位置感就一般。辛素的防守和活動能力較弱,但更擅長派牌和控制節奏。值得留意的是,馬賽在歐霸盃的常規正選麥斯盧比斯今仗被貶後備,這名20歲的小將控傳能力不錯,屬技術型中場,但身高只有1.67米。四強兩回合都是由他夥拍辛素鎮守中場,今仗改派安古沙上陣,魯迪加西亞的企圖顯而易見,就是增加中場中在攻守轉換時的搶截能力和對抗性。前線方面由兩名主力皮耶和泰奧雲率領,分別出任進攻中場和右翼。皮耶當然不用介紹,而泰奧雲以變速和突破能力見稱,今季於法甲更錄得22入球11助攻,是球隊進攻的重心。最後,左翼和前鋒的位置由奧甘波斯和謝明填補。

【雙方進取的壓逼踢法】

圖一:馬賽的kick-off方法

有觀戰的球迷一定會感覺到,雙方都以高強度的壓逼和反搶踢法出戰,令比賽的節奏明快之餘場面極為混亂,尤其是頭15分鐘,大家都似乎未能從中後場組織攻勢。整場比賽,兩軍的壓逼部署其實大致相同。馬賽以壓逼為重心的踢法從他們「開波」(Kick Off)的方法已可反映(圖一)。有別於一般隊伍,他們在球賽開始時直接將皮球向著對方角球旗的方向踢出界,然後整個陣形就可向前施壓,務求透過壓逼在前場重奪控球權,亦可奠下自己的比賽節奏。在高位壓逼時,進攻中場皮耶會移到最前線,將陣形由4-2-3-1轉為4-4-2。這是現今足球極之常見的做法,目的是增加第一道防線的人數,與對方的中堅形成2v2,盡量防止在對手在後場轉方向的可能性。而今場馬賽壓逼的情況就主要出現於最前線的兩人,當高甸或基文尼斯控球,其中一人就會立刻上前施壓,另一人就靠向另一名中堅以防止轉邊。由於馬體會的兩閘壓得很前提供闊度,再加上他們的踢法(以下會討論),中堅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會直接以長傳推進,形成不斷的中場爭奪戰。

圖二:馬體會針對性壓逼

另邊廂,馬體會的壓逼在陣形上大致相同,但強度稍為遜色,因他們主要依靠兩翼和中場中施壓,減低前鋒的體能消耗(圖二)。除非特定的時機,基士文和哥斯達主要留守中路,讓對方的中堅控球在腳。當他們傳球給兩閘之際,尤其是右邊哥利亞,就會立刻上前壓逼。由於馬體會的中路極為嚴密,中場中又以人盯人的方法防守辛素和安古沙,很多時即使哥利亞的位置已十分接近阿馬維,中堅都逼不得已向邊路發展,於是經常在那個位置失去控球權。除此之外,賽前施蒙尼應該都留意到安古沙和辛素控球時沒有充分地打開身體,即未能好好掌握身後的情況和防守者。所以,當他們稍為墮後接應時,加比或沙奧不會緊隨,直至對方作出傳球後在馬上施壓,針對他們疲弱的意識。第一個入球,安古沙的控球失誤就是這情況的最佳例子。

在兩軍都採取高位壓逼和不斷反搶的情況下,比賽局勢球來球往,相當混亂。

【馬體會控制戰局?】

圖三:馬體會的長傳踢法

雖然以防守力見稱,但其實馬體會的控傳能力也相當不錯,一向嚴重被低估。自施蒙尼上任後,球隊的人腳變動很少,所以他所建立的進攻體系十分穩固,球員之間亦有良好的默契,在4-4-2陣形中透過很多中前場的短傳配合製造機會。然而,在實力明顯佔優的情況下,為何在上半場馬體會會完全無法控球在腳和控制戰局,讓比賽陷入上述的局面呢?個人認為,從種種數據和跡象推測,這正施蒙尼的計劃。換句話說,雖然看似雙方未能控球在腳減慢節奏,但這種極為急速,不斷在中場進行攻守轉換和爭奪皮球的局面就是馬體會的部署。先談比賽中的觀察,首先,明顯地,他們基本上完全沒有控球在腳的意欲。圖三是兩次開龍門球的情景,兩名中堅墮後支援奧比歷,在奧比歷傳球予基文尼斯後,左右兩閘以及所有中前場球員已經壓前到接近中圈附近的區域,完全沒有提供短傳選擇的意欲。在一般嘗試從後場組織的球隊,即使受壓,上述的企位都極為罕有和不合理,但這種情況在上半場卻多次出現。因此,馬體會其實是想透過第一下短傳吸引對手兩名前鋒上前,然後便立即以長傳推進,目的是透過減低對手中場區域的人數和緊密性,削弱爭奪第二點的能力。而馬體會球員迅速壓前到中場區域,亦有利他們在中場的第二點爭奪。另外,另一個較令人意外的現象,出現於界外球的情況。基本上,每一次馬體會在自己三閘線前得到的界外球時,整個陣形就會移到近邊,然後兩閘會直接將皮球擲到最前點哥斯達的頭上。當然,哥斯達在後衛緊纏的情況下,難以把皮球肯定在腳下,於是比賽又會再次進入爭奪第二點或攻守轉換的局面。界外球的本質和價值不在此詳細討論,但其中一個做到的效果是可有時間讓球隊在近邊製造大幅度的Overload,然後打開遠邊的空間,這情況對攻守轉換來說其實有很大的利用空間。其次,數據上亦反映馬體會特意營造爭奪戰的企圖,他們的長傳次數比起場均高達一倍,而且傳球的成功率極低,原因是他們不只是靠長傳,同時是有很多過於急進的解圍,盡量令皮球停留在中場區域,防止它進入自己的三閘線。後場五人中,高甸的52%已屬最高,四名中場球員亦大概分佈在約60%,比場均數字低了一大截。以反擊或攻守轉換為主的踢法不屬罕見,但在程度和強度上實在沒有什麼球隊可媲美今仗的馬體會。

當然這亦建基於他們對對手踢法的了解,因馬賽在加西亞的帶領下一直以高壓踢法為主。面對這類型的球隊,施蒙尼當然明白到球隊要主宰控球權,或有耐性地組織絕不容易,尤其是在決賽的環境下,球員在心理上會比平時更保守和不敢冒險。因此,既然又擁有一班對抗性和活動能力極高的球員,他索性採取這種打法。第一,他們可避開馬賽的高位壓逼,避免在後場大意失去控球權的可能性,將對手最強的武器的威力減低。第二,不斷的中場爭奪戰可打亂對方的比賽節奏,並好好發揮麾下球員的優勢。相比起馬體會,馬賽中前場的對抗性和打反擊的能力實在遜色,在法甲他們亦甚少面對這麼高壓的球隊。馬體會的中場球員如加比、沙奧尼古斯,以至前線的哥斯達和基士文都是紀律性和強度極高的球員。更重要的是,他們三線之間的距離一向極之緊密,左右中場內收到兩邊輔位,再加上基士文以輔鋒的角色在防線間遊走,令整個陣形的緊密性很高。這除了可提高包夾能力和防止反擊外,在重奪皮球後,球員可利用這距離以幾下短傳或配合快速將皮球運上前場。下圖四是例子之一,高基在隊友重奪控球之際已經在介乎中路和輔位的位置,可把握防線之間的空位策動反擊。換言之,馬體會就是希望透過壓逼和混戰中奪得皮球,然後在對手未趕及重整時展開快速的攻勢。

圖四:反擊時高基的位置

不過,雖然比賽的節奏和局面是在施蒙尼的預算之內,但球隊在上半場構成的埋門威脅有限,基士文的入球幾乎是僅有的埋門機會。原因在於球員的企位過於保守,尤其是當皮球在邊路時。今仗的長傳大多都是向著哥斯達,利用他的身體質素爭奪第一點。但由於長期受到對手中堅的緊纏,他在高空爭奪戰上十分輸蝕,上述的界外球推進,他甚少可以將皮球控定再作出傳送,這令中場球員的企位更加關鍵。例如下圖五的情況,中場球員的位置與哥斯達(第一點)有一段距離。在這情況下,雖然有能力可及時反應上前壓逼,但就難以直接奪得第二點,令馬體會球員陷入一個較為被動的情況,未能控制皮球附近的區域,只能透過壓逼再逼使對手解圍,令對手都無法取得控制。

圖五:馬體會上半場的問題

【馬賽單調的側擊與陣形上的主要問題】

在上半場中段起,馬體會稍為減低了比賽的強度,讓馬賽有一段時間可有更多時間控球在腳,組織攻勢。馬賽在4-2-3-1陣形下,進攻套路大部份圍繞在右路的側擊,數字上亦反映51%的攻勢都來自右路。加西亞以側擊為主的套路其實十分合理,因大家都知道,馬體會的防守體系緊密性極高,集中堵塞中路空間,所以要從中路或輔位入滲並不容易。加上右路坐擁泰奧雲和右閘沙亞兩位突破能力較高的球員,將攻勢集中在右路是可以理解。整個上半場,馬賽很快就會經過中場將皮球運到右翼泰奧雲腳下,而泰奧雲會墮後到頗深的位置接應皮球,讓隊友更容易作出傳送。之後右路的兩人就會嘗試以一些突破,或簡單的疊瓦式配合製造傳中機會。在這模式下,馬賽在禁區內絕無高空優勢之餘,進攻套路過於單調,構成的威脅微乎其微,這與球員的企位有很大的關連。下圖六是馬賽進攻時普遍的陣形,問題主要出於右路的支援。第一,泰奧雲和沙亞的位置太深。剛才提過,泰奧雲經常會稍為墮後到差不多與對手中場平排的水平接應傳送,可能是希望增加上腳機會。過深的起始位置令他要推進一段距離,才可1v1挑戰左閘盧卡斯,讓左中場高基甚至中場中有時間可移到這邊進行包夾。另外,右閘沙亞雖頻頻參與進攻,但從圖中亦可見他的起始位置是差不多與中堅平排,意味著他要奔跑二三十碼才可作出疊瓦式配合。再者,當泰奧雲內切時,右邊路便沒有球員提供闊度。兩人不理想的起始位置讓馬體會的球員有時間在這邊堵塞空間。除此之外,進攻過於單調的問題,亦可以歸咎於進攻中場或謝明的位置。無論是皮耶抑或是之後入替的盧比斯,他們在位置上過於局限在中路接應,甚少嘗試移到邊路製造人數優勢,尤其是在這場比賽,中路上腳的機會很少,皮耶上陣三十幾分鐘,在前場觸球只有6次。再加上甚少後上的防中安古沙是靠在右邊,這令右路的側擊很多時陷入2v3甚至2v4的局面,形成斷層的局面,根本難以進入有威脅的區域。

圖六:馬賽陣型的不足

【下半場的調整】

上半場馬體會一比零領先,雙方領隊在下半場都作出了一定的調整,尤其馬賽有皮耶因傷退下火線。而從這調整,或所謂的In Game Management,就可在撇除球員質素的情況下,進一步看到兩名領隊今仗的分野。

馬體會方面,施蒙尼的調整十分簡單和直接,主要針對上半場在邊路未能控制皮球附近區域的問題。圖七展示了下半場的情況,明顯觀察到下半場他們大幅增強了陣形的緊密性。中前場的6-7位球員不只是在同一個半場,而是幾乎全部人同時集中在近邊輔位或邊路,包括左中場高基和哥斯達。而左閘盧卡斯亦移入中路,填補高基留下的空檔。兩名中場中又意識到上半場的不足,放膽佔據更前的位置。這調整立竿見影,馬體會在下半場初段主宰了控球權,將對手壓在自己的半場。更甚的是,控球在腳時,馬體會球員在邊路憑著一面倒的人數優勢,加上基士文變得更活躍,透過短傳配合製造了不少威脅。第二個入球亦與這變動有關,雖然界外球令情況可能有點不一樣,但就正正是加比和沙奧尼古斯合力搶贏第二點後,經過一兩下傳送,將皮球運到已經處於右輔位的左中場高基,然後再以直線構成半單刀機會,擴大領先優勢。

圖七:下半場馬體會的調整

另邊廂,加西亞在皮耶退下火線後換入小將盧比斯。盧比斯通常是飾演位置較深的派牌中場角色,而非10號位。在進入更衣室前的十多分鐘,盧比斯突如其來的入替令馬賽中場的陣形有點混亂,三名中場同時墮後支援,形成位置重疊的情況,亦失去防線之間的佔據。有見及此,加西亞在下半場給予明確指令,將辛素和盧比斯的角色對調,由前者壓前擔任10號位,後者就可憑較佳的技術派牌。同時,針對邊路的問題,他亦要求泰奧雲收入輔位,開放右路讓表現較佳的沙亞壓前助攻(圖八)。因沙亞是右腳球員,所以可更直接依靠傳中球。然而,馬賽下半場的進攻流暢度有減無增,乏善足陳,那當然馬體會的表現提升亦有影響。但明顯地,辛素不習慣踢10號位,上半場位置重疊的情況仍然發生。另外,更大問題是泰奧雲的踢法其實是建基於其速度和爆發力,他根本不是技術很幼細的球員。要他移入輔位,在馬體會的防守陣形中尋求上腳機會,令他無所適從,局限了其發揮。因此,在皮耶退下火線和泰奧雲被局限之下,馬賽的進攻失去重心,連上半場的側擊配合都失去,很多時只依靠沙亞的四十五度遠距離傳中,直到比賽尾段才由美度古構成一次威脅。

圖八:下半場馬賽的調整

【總結】

在人腳質素上經已輸蝕的馬賽,連戰術部署和臨場調配上都被比下去,大敗是很合理的戰果。而馬體會這個冠軍絕對實至名歸。七年來,施蒙尼一手將馬體會打造成歐洲的列強,但近幾年往往與冠軍擦身而過。雖然歐霸盃重要性不及聯賽和歐聯,但相信這冠軍對馬體會的意義重大,令他們更有動力在來季捲土重來,一圓歐聯奪冠的美夢。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