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球王」陳柏良:從電力公司到綠城隊長的足球故事|Ecosports
上週末,陳柏良效力的浙江綠城在中甲聯賽中作客北京、迎戰北控,生態圈也借此採訪了這位臺灣足壇的指標性人物。讓他講述了自己的成長之路。
文/ 葛 思文,編輯/ 陳 思怡
從足球荒漠中開出花來
陳柏良來自臺灣高雄,在90年代,臺灣的孩子從小接觸的運動除了棒球就是籃球,踢足球的可以用鳳毛麟角形容。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陳柏良卻從小喜愛上了足球。
一路踢球長大,待大學畢業後,陳柏良加盟了當時臺灣城市聯賽的的霸主高雄台電——一個臺灣半職業聯賽中的球隊。
生態圈記者專訪陳柏良
其實,臺灣足球直到今天仍然沒有自己的足球職業聯賽。彼時的城市聯賽一樣是一個半職業聯賽,聯賽以企業隊,大學隊為主。
據瞭解,當時城市足球聯賽(Intercity Football League)是目前臺灣地區最高級別足球聯賽,由中華臺北足球協會成立並管理,成立於2007年,以取代之前的企業足球聯賽(Enterprise Football League),2014年有8支球隊參加,2017年,本項賽事被新設立的臺灣企業甲級足球聯賽取代。
圖片來自虎撲體育
以陳柏良加盟的高雄台電為例,球隊的球員分為在編球員和合同球員。所有的球員都希望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也就是在編球員。這就相當於找到了一個一輩子的鐵飯碗,即使退役後在企業也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這也是臺灣的足球運動員過去最好的發展規劃。
據陳柏良介紹,球隊的薪水並不按球技或表現評判。而是根據在球隊效力的時間論資排輩。以他為例,當時每個月能拿到手的薪水大概19000台幣(4000人民幣)。這樣的大環境也導致臺灣的足球運動員在進入成年隊後發現自己在島內找不到踢球的目標和動力。
他透露說,「在臺灣的聯賽有兩支半職業的球隊,有大學球隊,總共7支球隊。自己平時的工作就是在電力公司當水電工,訓練的時候在球隊,沒有訓練的時候就去上班。」
新成立的企業聯賽由8隊組成,其中包括台程獅、皇家蔚藍兩支主要由當地外國人組成的「聯合軍」。今年,征戰亞足聯盃的航源FC破天荒地引進了三名海地前國腳。首批職業外援的出現,也讓臺灣聯賽邁出了走向聯賽職業化的一小步,但正如陳柏良所說,臺灣足球聯賽的職業化之路,依舊漫長。
此外,在臺灣,很多球隊的教練要考量自己的成績,一旦成績不達標就將面臨下課的命運。這也讓他們會放棄地面傳控這種培養週期較長、對球員考驗很多的踢法,轉而選擇長傳急攻、高舉高打這種速成簡易的方法。但這對球隊的成長而言確是絕對的傷害,年輕球員如果在這種環境和體系中培養出來,未來成才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看來,不光是大陸,唯成績論在臺灣這樣一個幾乎沒有足球體系的區域一樣是教練考核的重要指標。這也是臺灣足球人才凋零和惡性循環的重要原因。
走出來,踢下去
如今,除陳柏良外,還有陳浩瑋、溫智豪、殷亞吉這3名臺灣球員在中甲球隊效力。而陳柏良及「北控雙子星」,便是臺灣土生土長的球員中,為數不多能夠獲得「旅外」機會的人。
其實,臺灣本土球員想要外闖,除了大陸聯賽外,香港、東南亞其實也是潛在的選擇。陳柏良的職業足球路,便是由香港開始的。
2011年,陳柏良因緣際會有了加盟香港聯賽的機會,通過教練的引薦他加盟了當時港甲的天水圍飛馬。
首次離開父母身邊的他經歷了一段很煎熬的適應時間,語言不通,適應新的隊友和打法,一個人住在球隊宿舍的寂寞,但這半年的見識和磨練也讓當時只有23歲的他為了來到更大的舞臺做好了心裡準備。
這樣「渴望走出去」的臺灣足球人還有很多,像在亞預賽中為陳柏良送上制勝助攻的李茂,這名25歲的前鋒曾與後衛陳庭揚、洪子貴一同在港超球隊元朗試訓,如今他選擇加盟台電,走上柏良的老路,希望能借此繼續尋找旅外的機會。
在陳柏良看來,臺灣的球員其實有足夠的實力立足香港聯賽,只是他們缺乏這樣的機會,而讓這批新生代球員「走出去」,也是臺灣足球提高的必經之路。
效力水晶宮U18的華裔沈子貴是中華臺北隊的未來之星
2012年,多支中甲球隊邀請陳柏良前往球隊試訓,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選擇加盟了當時法國名帥杜斯亞執教的深圳紅鑽,在深圳效力2個球季後,陳柏良又加盟了申花,在深圳隊第一次接觸大陸足球,花了一段時間適應比賽和訓練強度。到了申花後,他也很難獲得正選機會,但陳柏良一直沒有放棄。
2015年他來到綠城,終於踢出了自己的水準,也成為了球隊的隊長。而在2016年,綠城與陳柏良簽訂了一份5年的合約,如果他能執行完這一合約,屆時將年滿33歲,這也足以體現他的地位,以及俱樂部的誠意。
在他眼中,我們的聯賽什麼樣?
如今,國內足球聯賽火熱,天價轉播贊助合同的助力下,呈現出了繁榮的景象。對於在大陸聯賽已經踢球6個球季的臺灣球員,陳柏良究竟有著怎樣的感受呢?
陳柏良告訴我們,其實,在他剛加盟深圳紅鑽的時候,當時的球隊內憂外患。由於會方遭遇經營危機,出現了欠薪,租不起訓練場的情況。而隨著聯賽的發展,這種情況在如今的綠城隊是不敢想像的。
此外,陳柏良也駁斥了社會上對於足球運動員的一些成見。在他看來,過去球員泡吧、大吃大喝等許多不職業的行為如今已經幾乎絕跡。如今中國足球大環境如此火熱,球員薪水又相當可觀的情況下,球員自己作死斷送職業生涯這種事恐怕不會再出現。畢竟,球員是吃踢球這碗飯的。
陳柏良也表示,在金錢資本的湧入後,職業聯賽球隊強弱的差距明顯縮小,整個聯賽的水準很高。他表示,如今港澳臺球員都希望能夠來到國內聯賽打拼,除了收入以外,同樣也看重在這裡向世界級教練學習,同高水準外援較量的機會。
兩個心願與一個目標
如今在中甲踢球的陳柏良,還有很多心願希望在球場上實現,一個是帶領綠城重返中超,另一個則是為中華臺北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之前的亞洲盃外圍賽上,中華臺北的出色發揮讓球迷興奮不已:絕殺巴林,兩勝新加坡,在英國人Gary White執教下的這支球隊如今已經在FIFA的排名中來到了第121位,這是歷史最高的排名。不過Gary White上任後找來了多名海外華裔球員引來了輿論的一些質疑。但陳柏良覺得,協會和教練肯定都會有自己的考慮。
陳柏良與中華臺北首位歸化球員夏維耶
在臺灣這個足球荒漠,確實需要球隊的一些出色表現來帶動球迷,輿論和企業的關注。台甲聯賽雖然開展多年,但上座寥寥,提起臺灣當地足球,映入你腦海的也許也只有數週之前台程獅門將把球停進自家龍門的搞笑畫面,也許只有中華臺北參加國際比賽時,臺北田徑場才能塞滿看球的球迷……
當然,招入海外華裔球員提升球隊實力的同時,肯定會縮短本土球員的出場時間,如果說中華臺北成績的提升是短期目標,臺灣年輕球員的拓展和培養就是長期目標,兩者並沒有衝突。以點帶面,有了成績提高自然能讓更多的孩子開始關注足球踢足球,臺灣的足球才能有一個良性的發展。
如今的陳柏良馬上將要迎來30歲的而立之年了。今年年底他也將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步入婚姻殿堂。對於自己未來的足球規劃,陳柏良坦言,希望自己能夠踢到35歲,到時候再看看自己的身體狀態能否繼續踢下去。
對於接下來的打算,陳柏良說:「現在就是在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每一場比賽,每一次觸球,都是一種享受。現在聯賽的投入越來越大,這對於提升聯賽水準肯定是好事,球員踢球不光是為了生活和名利,享受足球帶來的拼搏與汗水,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享受認真從事一項工作的滿足感,這是我對於踢球的理解。」
退役後,他也希望繼續為足球事業而努力,畢竟他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足球給予的。如今的他,依然像小時候那樣對足球初心未改,這樣的熱愛也會讓他在這條道路上一往無前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