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不同宗——哥迪奧拿、施蒙尼、高普高位壓迫的幾點思考|靴室笑談社

回顧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哥迪奧拿的夢三王朝、高普的黃黑風暴、施蒙尼的鐵血馬體會,三支不同球隊的橫空出世可謂賺足了球迷們的眼球,而三支不同球隊的共同之處,在於三位教頭都使用著名義上相同卻又在細節上不同的戰術——高位壓迫。

本文帶領大家走近這三支球隊(具體是10-11球季的巴塞隆拿、12-13球季的多蒙特和13-14球季的馬德里體育會),走近高位壓迫的同與不同。

高位壓迫的運作原理

防守大致可以粗分為兩種思路,一是堆積中後場球員封堵己方核心區域,從結果上遏制你的攻勢,泊大巴是也;二是逼搶持球隊員以此來干擾出球質量,從源頭上掐斷你的攻勢,高位防守是也。

前者這種偏於傳統的防守,給人的感覺是「被動」,被動地根據攻方球員的特點組織防線,在此基礎上保持防線的層次感,維持好陣型堵塞空間等你來打,任你前躥下跳我自巋然不動,強行引誘對手釋放進攻空間,斷球後再利用前場零星的反擊高手去捕捉零星的反擊機會。而自從夢三問世以來,眾球隊傳接穩定性越來越高,能做到從後至前穩步推進的球隊比比皆是,逆足翼鋒的興起,也讓眾球隊破密集防禦的能力陡增,隨著這股「傳控風」的崛起,此時傳統的防守反擊打法,主動讓出中後場的大片區域留給對手,對手得以在放空的區域肆意組織攻勢,就變得不那麼明智。

所以另一種更主動的防守方式——高位防守,被越來越多的球隊所採用。在對手組織進攻時不退反進形成主動壓迫,從源頭掐斷攻勢抑制對手的反擊速度,把對方的進攻火焰掐滅在離龍門更遠的對方半場,先人一步的進取感十足。

高位壓迫在進攻的威力,則在於一種足球常識——防守時陣型要收緊,進攻時陣型則要拉開。當一支球隊組織進攻時,陣型會從收緊狀態逐漸過渡為拉開狀態,而在逐漸拉開的過程中恰恰也是陣型最鬆散最不堪一擊的時候,而一旦在此階段逼得球權,己方隊型又恰恰處在之前高位壓迫時所需的收緊狀態,兩相一對比,收緊對拉開、利劍對散沙,加上離對手球門更近,輔以速度突擊,往往能達到刺穿防線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說運用好的高位壓迫,不可不謂一箭雙雕。

筆者對「高位壓迫」的定義,為在失去球權瞬間在對方的半場(己方的高位)即刻展開逼搶,以整體隊型壓迫對手,力圖在第一時間拿回球權並形成即刻反攻。那麼實施高位壓迫戰術的兩個先決條件也隨之呼之欲出:1、開展於對方半場;2、以整體縝密隊型壓迫對手。

第一點不用解釋,第二點我們不妨通過一個例子來看。

高位壓迫的不完全版——賓尼迪斯的利物浦

在沙基的區域防守普及之後、哥迪奧拿的夢三橫空出世之前,除去雲高爾和列卡特這些另類,足壇大勢的關鍵詞還是「穩固防守」,比賽多為比拼兩個禁區前沿的絞殺效率和反擊成功率,大勢之下,賓尼迪斯算是比較早的通過前場緊逼吃到甜頭的教練。

(圖1. 賓尼迪斯的前場緊逼示例)

如圖1,賓尼迪斯的利物浦在丟球後會迅速組織起前場逼搶,一對一緊逼持球人,其他隊友則緊緊盯住持球人周邊的隊友,也就是所謂的點對點壓迫。與之後巴塞、多蒙特、馬體會的高位壓迫相比,馬斯查蘭奴沙比阿朗素此時多滯留在中圈附近,以站住位置扼守左右兩側為己任,防守中場積極上前參與逼搶、與隊友一道形成密閉包圍圈的畫面並不多。因為在那個中後場推進不甚流暢的年代,猶以英超為最,後衛慌亂之下無目標的解圍太多太多,沙比阿朗素和馬斯查蘭奴可以盡情的在稍微靠後的區域里扎進籬笆,與後衛隊友一起收割前場隊友創造出的紅利。

奪下球權後,賓尼迪斯的利物浦沿襲了從古柏的華倫西亞時代便存在的打法。由守轉攻的階段裡,中後場球員不會進行頻繁的「互猜」,而以防守中場或者中堅的快速出球分邊居多,交給邊路球員形成快速推進,輔以拉邊接應的極具衝擊力的中鋒托利斯持球發起進攻,用進攻天才的進攻天賦解決問題(賓尼迪斯在利物浦始終不曾擁有維辛迪這種級別的邊路強點,因此後者成份更多);如果推進不甚順利,便回傳防守中場,再由防守中場轉移到另一側重復之前的步驟;或者更激進一點,前場四人組直接落位至對方禁區的周邊,等待己方後場球員的高空餵球。

而當眾球隊受夢三的顛覆性影響,中後場推進逐漸地面化和精細化,出球中堅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高,後場的接應套路和推進體系越來越豐富,賓尼迪斯這套前場緊逼的戰術缺陷也慢慢暴露出來:一是單純的點對點壓迫無法再像以前一樣高效運轉,加上後期防守中場球員因傷病等原因經常性缺席導致壓迫隊型緊湊度不夠,一旦第一時間無法破壞對手的出球質量,中場防陣又無力及時收緊,極易被對手找到突破口刺穿中場,加上沙比阿朗素的離隊和當時盧卡斯尚未成熟,實際效果更是大打折扣;二是之前的逼搶不利帶來的連鎖反應,滯留在前的球員無法及時回撤,難以對陣地防守形成有效輔助,速度再快也抵不過皮球的運轉快,哪怕體能強如古治;三是賓尼迪斯在由守轉攻時對進攻球員與防守球員的界限要求過於分明,球隊嚴格履行著前場球員接球和後場球員出球的鐵律,馬斯查蘭奴和沙比阿朗素的踢法可以簡明扼要概括為攔截-分邊-再攔截-再分邊,與之後流行的防守中場持球組織和後上打破均衡這些豐富進攻套路的踢法大相徑庭,前場球員則經常一窩蜂向前落位等待接球,此種思路下導致二者之間的距離過大,陣型極易出現「4-2-4」的不平衡狀態(如下圖2),推進運轉也就容易脫節,而托利斯這個能掩蓋很多問題的強力衝擊點後期傷病頻繁,更讓彼時利物浦的進攻舉步維艱。

(圖2. 利物浦中後場球員與前場球員之間過大的距離)

也就是說,由於賓尼迪斯對球員職責的嚴格劃分,致使隊型過於分散,貝氏利物浦的高位防守也就滯留在了比較簡單的前場緊逼階段,並沒有隨潮流進化至緊湊隊型之下的整體壓迫。瓶頸之下,賓尼迪斯唯有黯然離隊。雖然現代足球在提起高位壓迫時往往更多地聚焦巴塞馬體會多蒙特等球隊和教練,很少提起更早一代的賓尼迪斯,而是把他和另一個防守風格迥異的摩連奴以「沈悶」特點放在一起相提並論,然而賓尼迪斯在當時壓迫潮流尚未普及的時候走在了前面,並帶領紅軍在歐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即使當時的體系尚存瓶頸,但在高位壓迫戰術的演進研究中,不應該忽略他的身影。

而在這之後不久,另一些新興教練已經在悄然崛起,他們的球員職責更加寬泛,隊型也更加緊湊。

高位壓迫+高位反擊——高普的多蒙特

大致描述下高普那支多蒙特的壓迫體系:利雲杜夫斯基和葛斯在前不停地騷擾對手,為身後的第二撥上搶製造縱深,萊斯根度簡、賓達、巴錫高夫斯基(Jakub Blaszczykowski)四人埋伏在後,隨著皮球位置的流轉就近側的一人或兩人會審時度勢積極上提參與壓迫,爭取如迅雷般逼得球權或迫使對手開大腳。而一旦對手順利通過第一層防線並在中圈附近穩定球權,高普相對於利物浦時代的賓尼迪斯來說,擁有著更完備更充分的應對體系,此時多蒙特中前場陣型會及時回撤,鋒線兩人退至中圈之前繼續騷擾,中場則沿用沙基的平行防線原理,四人一字排開落位至中圈之後,等待對手進入天羅地網(如下圖3)。

(圖3. 多蒙特佈置在中圈之後的四人平行防線)

而對手面對中路的密集人數會不自覺地向邊路發展,此時多蒙特就近側的邊線中場會與閘位球員一同對持球人形成包夾,相應側的防守中場和中堅順勢收網,在附近蓄勢待發收割球權。

也就是說,多蒙特的壓迫重點,不僅在高位區域,而是著重在三條防線的前兩層,一是以鋒線球員的騷擾帶動中場球員的輪番上搶,二是以中場四人組的平行防線為基礎,在局部形成人數優勢對球權形成絞殺。

截下球權後,具體的由守轉攻方式,似乎也源自於沙基「快速通過中場」的哲學,雖然球隊擁有著由之前高位壓迫催生出的緊湊陣型,卻不與對手在中場過多糾纏,而是追求陣型的快速彈開——持球人快速出球,接應人快速奔跑,最大化抓攻防轉換的紅利,同時這一快速向前脫離「球權爭搶密集帶」的做法,也能最大化保護身後的後衛,為上提的防線減壓。

大的攻守基調定下後,相對於賓氏利物浦出球人員和接應人員的嚴格界限,高普球隊的由守轉攻還體現出當代球員全能化和跨界化的特點,除了賓達和蘇保迪外,不論是根度簡、巴錫高夫斯基還是萊斯、葛斯,亦或是頂在最前面的利雲杜夫斯基,甚至是兩閘舒美沙和比斯錫,每個人都能在斷球後獨自完成快速推進,每個人都能策應出一次完整的攻勢,每個人都具有優良的奔跑後上意識以配合另一個人的策應,以此來對衝球隊沒有絕對出球點的劣勢。

綜上,不管高位壓迫的具體實施方式是點對點壓迫還是區域壓迫或者二者結合體,它們的最終導向都是取得球權。但取得球權後何以解決由守轉攻的命題,高位壓迫實施方式的不同,「守轉攻」這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會隨之不同。

高位壓迫+控球——哥迪奧拿的巴塞隆拿

大致回顧下巔峰巴塞的高位壓迫:就近人第一時間貼近持球人,壓迫持球人的技術動作,從而讓持球人出球線路的可預見性陡增,同一時間較遠的二到三人快速移動至持球人周邊形成「外圍包圍圈」,切斷持球人與接球人之間的聯繫,並收割之前隊友創造出的紅利,提前向可預見的球路上移動,在對手出球瞬間順勢截斷皮球(如下圖4)。

(圖4. 就近人壓迫持球人,其餘隊友組成第二層包圍圈)

這個分工明確、層次井然、由三到四人形成的「包圍圈」,區別於「高普包圍圈」的快速收緊和快速散開,在由攻轉守的階段會繼續存在一段時間,待局勢穩定後再徐徐散開,因為它既是巴塞高位壓迫的基礎,也是巴塞之後進行傳接活動的前提。

那麼巴塞由守轉攻的方式為什麼是傳控(當然不排除空當巨大時直接向前傳遞,大概率而論)?同樣採取高位壓迫的策略,為什麼在由守轉攻瞬間哥迪奧拿與高普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

首先,區別於高普的球隊,由於巴塞球員並不以身體見長,直接向前起速撕裂防守鏈的能力並不強;再者,如果盲目加速的過程中不慎被對手反斷,拉開的陣型中身體劣勢更會暴露無疑,單個球員除了佩奧爾外基本無力在放大的空間內獨自阻擋對手的二次突擊;最關鍵一點,當巴塞順利合圍對手逼得球權時,其實也恰恰處在對手的合圍空間內,在反復的合圍和反合圍中,布斯基斯的重任在於擇出一條最佳路徑把皮球轉移至相對空曠的區域,沙維在相對空曠的區域再擇出一條最佳路徑把皮球二次流轉至更加空曠的區域,由此一環套一環進行更加複雜的傳接配合,便能牢牢控制球權突破對手的合圍,此舉的意義,不僅在於給予全隊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徐徐彈開反擊人員架構起進攻佈局,再利用令人窒息的傳控把對手壓回final-third區域,同樣在於給上提的防線減壓,否則參與壓迫站位過高的後衛線隨時都有被對手二次反斷偷雞身後的可能,只不過這個減壓的方式跟高普的多蒙特截然不同。

也就是說,巴塞與多蒙特在由守轉攻瞬間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路與選擇,前者技術更好,所以選擇穩妥,後者身體更好,所以選擇激進。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進一步對兩隊的影響,還會在之後的篇幅里介紹。

文章開頭提到過,防守時陣型要收緊,進攻時陣型要拉開。所以,光壓不控,陣型會一直處在壓迫時的無序狀態,就談不上反擊中的有序彈開。所以對於巴塞來說,壓迫和控球,看似分屬於防守與進攻兩個毫不相關的層面,實則是高度統一的共存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點在哥迪奧拿的巴塞身上體現的最淋灕盡致。

所以,從壓迫到反攻的過渡,亟需適當的「組織者」來銜接串聯,這個組織者的類型又跟每支球隊高位壓迫的方式和人員配置的不同而不同。多蒙特的組織者可以是隊中功能近似的每個隊員,巴塞的組織者以布斯基斯和沙維為主,馬體會呢?

全場壓迫——施蒙尼的馬體會

馬體會的防守體系是這三支隊伍里最複雜最精確也是最需要筆墨去描述的,不能用單一的「高位壓迫」一言概之,真正做到了從高位到低位的雙重強度,稱其為「全場壓迫」更為合適。

具體可分為幾個部分:

(動圖1. 馬體會的邊路壓迫示例)

如上動圖1,馬體會的雙前鋒雖第一時間也會向對手中堅施壓,但雙前鋒身後的中場球員進一步縱向前壓參與緊逼的意願並不激進,並不像巴塞或者多蒙特那麼孤注一擲力求在對方半場就摁掉對手,而是以兩側中場為主力軍,向對手兩閘所在的區域擠壓,刻意引導對手向邊路的死胡同走去,而在這個由馬體會球員製造的、將戰火刻意引燃至邊路的區域里,兩閘的持球能力本身就有限,就算勉強接球,之後的連接效率也要大打折扣,出球的視野和範圍會急劇減少一百八十度, 橫傳防守中場的危險性因為可預見而陡增,向前開大腳又會落入高甸和米蘭達的控制範圍,回傳中堅或門將又將落入馬體會的第一層防線,馬體會可以樂此不疲重復之前的步驟,而被打回去的二次進攻組織永遠不會比第一次來得順暢。

這裡要特別關注下馬體會的邊線中場組成。之前一直因為艾達杜蘭和高基的存在笑稱馬體會踢的是「四防守中場」。杜蘭和高基與傳統意義上的翼鋒大不相同,名為邊線球員,實則兼具了多面手的屬性,能參與到球隊各個層面的運作。比如進攻時杜蘭作為邊路的傳切核心策應閘位球員的疊瓦,高基此時稍微反向移動成為接應側的進攻中場;比如一人在防守時作為壓迫點積極壓迫閘位,另一人則要維持陣型的緊湊隨著整體隊型橫移落位為中路防守中場;再比如陣地防守時兩人均要積極內收,與雙防守中場一起組成四中場中構成中路屏障。

可以說,馬體會一切的攻防活動都能用兩個邊線中場的即時位置來判斷,一切攻防秩序都能拿兩個邊線中場的活動作為參照標桿,兩個邊線中場類似拳擊手的兩個拳頭,同時滲透在進攻與防守兩端,一個拳頭進攻的同時另一個拳頭已經在準備收縮防守,一個拳頭收縮防守時另一個拳頭又已準備蓄勢出擊,兩個拳頭的配合切實做到了切換自如、張弛有度,為馬體會的整體攻防效果添磚加瓦。

上文說到,馬體會的高位成份來得並沒有巴塞和多蒙特那麼極端,這也能從他們兩個中堅米蘭達和高甸並不積極前壓一事窺得一二(對比佩奧爾、馬斯查蘭奴和曉姆斯的踢法),我想這裡稱其為「高位延緩」更合適,因為馬體會高位防守的真正目的,是延緩對手的推進速度,在對手進入final-third腹地之前贏得架構完整防線的時間與空間,因為真正的BOSS,正是高位壓迫之後的欄目。

所以從高位到低位的過渡階段,就變得極其重要和耐人尋味。

這個過程首先得益於馬體會中前場六人組近乎於完美的「同質化」,每個人都擁有著不俗的體育會素質和高超的戰術紀律執行力,沒有人擁有特權,也沒有人因此會少出一份力,這種先決條件下,逼搶與回收,換位與輪轉,最大化削弱了因人而異的差別,在前延緩的人不管是前鋒還是防守中場亦或邊線中場,都能為向後回收的人爭取時間與空間,而向後回撤的人亦不管是防守中場或者邊線中場,也都能站得住位置保證起防守下限。

其次,在由高位轉換至低位的過程中,也意味著從激進的無序陣型向規範有序的整體陣型進行過渡。

(動圖2. 通過壓迫丹尼爾艾維斯延緩巴塞的推進,並快速切換為退防模式)

如上動圖2,當馬體會球員的高位逼搶沒有在第一時間奪得球權,對手在夾縫中尋求向前刺穿或橫向轉移的傳球時,球員擁有著優良的警覺性和驚人的統一性,參與前場壓迫的團體會審時度勢迅速做出決斷,是繼續向前壓迫還是及時打住知趣回收,如果判斷為後者,則利用對手輾轉倒球的時間差迅速回歸到原本位置,在回歸的過程中仍不忘隊型的規範與緊湊,最大化規避開思想不統一從而給留給對手可趁之機的隱患。在這個退防過程中,球員的思維也能及時糾正過來,從之前的高奔跑高壓迫高逼搶的三高要求,轉變為「圍而不搶」和更看重「站住位置」的冷靜思維,從而達到徐徐退守、人人各安其位的效果。

己方規範陣型慢慢鋪展開來,施蒙尼跟高普一樣也會嚴格執行沙基的平行防線理論,隨著對手的推進,這兩條平行防線會逐漸沈入至禁區前後(如下圖6)。兩條急劇壓縮的平行防線最大化擠佔了final-third腹地的核心區域。此外,在保護寬度問題上,施蒙尼並不刻意向意式防守靠攏,並不經常把邊線中場移至防線當閘位球員使用(比如10國米打巴塞時的伊度奧、辛尼迪,15年祖雲達斯對拜仁時的辛度,當然不排除持球人在邊路時,邊線中場的常規協防),雖然這樣做一是能維持防線寬度,二也能解放一名中堅至禁區內繼續擠佔空間,但馬體會仍然執行完整的兩條四人防線,因為施蒙尼在對待寬度問題上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圖5. 馬體會陣地防守時的深度和邊線中場的內收程度)

這個理解便是兩閘和兩個邊線中場會內收的非常狠(如上圖5),桑法蘭和菲臘比雷斯內收在禁區兩側,杜蘭和高基則完全可以說成是「interior」,加上退守在中場防線之前的雙前鋒,這個重兵屯守在中路的打法最大化堵塞了中路。面對此景,攻方此時又會自然而然地被引誘到邊路,一旦邊路球員接球,馬體會就近側的兩閘、邊線中場、防守中場三人又會餓狼般迎食撲上,在狹長的邊路區域再次以人數優勢對攻方形成絞殺,重壓之下的邊路球員大多時候以保守的向後和橫向傳遞草草了事,在轉移的過程中馬體會的陣型也會隨之整體移動,因為另一邊的防守強度絲毫不比這一邊低,真正做到了全場無弱點、無死角。

馬體會的由守轉攻大致則可以區分為三種,一種是當反斷瞬間對手的空當過大,此時向高普的多蒙特看齊直接向前推進加速,執行群狼戰術吃回頭球的紅利(如下動圖3);

(動圖3 反搶後直接向前加速突擊)

第二種是進行深度陣地防守時,斷球瞬間由於陣型過於靠後不好順利彈出,此時便需要強點作用,區別於多蒙特利雲杜夫斯基的大中鋒支點效用(除了魯爾加西亞有此功效)和巴塞的層層推進,由科斯塔從中圈起速作為持球強點強行開路(如下動圖4),

(動圖4 迪亞高哥斯達強行開路)

或直接向前開大腳緩解防線壓力,努力搶佔第二落點,看似把主動權拱手相讓,實則在對手二次組織守轉攻的階段裡,馬體會的反搶效率更高,斷球後離對手球門的距離也更近,更利於開展高位反擊,頗有欲拒還迎的味道(如下動圖5);

(動圖5. 馬體會對第二落點的爭搶)

第三種情況,馬體會在相對靠前但又不足以致命的邊路區域斷球時(對照馬體會邊路的前場邊路誘導),三四個人會從之前的包夾小組就地轉變為傳接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三傳五倒牢牢控制下球權,如果對手在這一側防守有松懈,便就地在這一側進行圍繞邊路強點杜蘭或菲臘比的穿插配合,繼續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推進與最後一傳,而如果對手放棄逼搶回撤至靠後的穩妥區域,此時便進行更多的橫向與向後傳倒,在反復的傳遞中逐漸向弱側轉移,並在此過程中完成陣型的拉開(如動圖6)。

(動圖6 由邊路向中路過渡,完成隊型拉開)

也就是說,相對於巴塞由守轉攻的中路核心布斯基斯和沙維,兩個邊路球員杜蘭和菲臘比承擔的責任要更大,二人以邊路軸心的角色帶動球隊攻防,全隊則以向邊路團隊聚攏的方式增強對球權的控制,從人員到打法,由守轉攻開展的區域和方式跟之前的邊路壓迫一脈相承。

高位壓迫的命門——體能

高位壓迫需要不斷地收緊陣型,這也就意味著球隊要比常規的陣地防守消耗更多的體能,如何在一場比賽的其他階段有效地緩解這個體能,對一場比賽的走勢就顯得至關重要。

這裡普及一個運動常識,最累人最減脂的跑步方式是什麼?答案不是勻速跑或者衝一會兒歇一會兒的衝刺跑,而是反復的折返跑和變速跑。

眾所周知,巴塞習慣在高位壓迫逼得球權後再利用純屬的傳控技術把對手壓制回final-third區域,而此時的對手便要在這個狹小區域內不斷的被巴塞的傳球所調動,不斷在補防和落位間奔波以保證協防質量,在此基礎上還要時不時發力上搶並通過跑動維持三線距離,綜合為球員反復的變速跑和折返跑強度成幾何趨勢陡增。反觀巴塞,在熟悉的傳控節奏下,拉瑪西亞青訓營常年積累下來的默契便可發揮開來,美斯對小白的傳球時機爛熟於心,沙維對柏度走位路線也是熟悉無比,因此所有人的接停傳都能在既定的路線上做到輕鬆自如,開銷便可控制在一個較小範圍內。相互對比下,可能兩隊平均跑動距離都在一萬米上下,但這個一萬米對身體實際形成的消耗,因為跑動方式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也就是說,巴塞球員在之前高位壓迫時消耗的體力,能在之後的傳控階段得到較好置換,置換出的體力優勢又能保證球隊進行二次反搶,奪回球權後又可以利用傳控進一步置換出體力優勢,從而以一種良性循環,往三次反搶四次反搶N次反搶無限開展下去,直到把對手折磨致死,所謂的「夢三消耗戰」是也。

這也就解釋通了巴塞球員的身體素質不好但體力並不差的現象。所以傳控與高位壓迫的結合之於巴塞的意義,不僅僅作用在由守轉攻的階段,在高位壓迫戰術的順利維持上,在對對手的持續消耗上,同樣意義重大。


再把目光轉向多蒙特與馬體會。

高普與施蒙尼壓迫體系的共同點,是在高位壓迫逼得球權之後的階段裡,一旦對手收緊籬笆,二人對於陣地進攻的調教並不出色,隊中也不像巴塞般擁有絕對控制點能牢牢控制下球權。這便意味著球隊攻守轉換的次數更多,陣型會不斷地收緊後拉開、拉開後再收緊,這對於球員的體力無疑是一個嚴峻考驗。

而高普與施蒙尼壓迫體系的不同點,在於禁區前沿陣地防守的開展頻次和實施質量,高普無論在當年的多蒙特還是今日的利物浦,陣地防守質量都要弱於施蒙尼的馬體會。高普球隊的陣地防守思路可以說延續了之前高位逼搶的激烈態勢,一旦被對手擠壓回final-third區域,整體防守組織性較差,球員盲目下腳過多,猛衝猛搶同時意味著極易被技術出眾的持球人或精妙的小組配合過乾淨,單體球員的站位不夠扎實,兩兩之間也缺乏意式防線那種整體移動的效果,更遑論三四人之間環環相扣的補防默契度,由此造成整體防線混亂的情況數不勝數。所以高普的陣地防守,空有單點壓迫但缺乏整體意義上對固定區域的圍而不搶,實際陣地防守也就趕不上施蒙尼的馬體會。

相比較而言,施蒙尼的球隊防守密度呈現為一個兩頭強中間弱的態勢,切實做到了能屈能伸,始終搖擺在高位逼搶和陣地防守之間,在不同防守模式的反復切換中置換出體力,繼而確保整場的體力平衡。

而高普為了規避開並不出色的陣地防守,只能無選擇性地將重兵佈置在中場,以單體球員的覆蓋能力去彌補陣地防守能力的不足,球員也就無法在經常性的、對跑動要求較低的陣地防守中得到足夠的休息。所以高普的球隊從始到終都處在高速運轉中,球員體力沒有緩解的區段,在下半場經常要承受體力瓶頸後的危機。

在當下的利物浦,如何提升陣地戰比例,如何在維持跑動的同時提升有球緩解消耗,如何在將來的多線作戰仍然保持強勢,仍是高普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命題。

殊途同歸

哥迪奧拿的巴塞隆拿、高普的多蒙特、施蒙尼的馬德里體育會,三支球隊先後採取了高位壓迫的打法並在不同的年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三名主帥根據球隊特點和人員配置又分別採取了不同的壓迫方式,不同的壓迫方式又決定了之後由守轉攻的方式,由守轉攻方式的不同又以體能為媒介反過頭來影響進一步壓迫的效率和球隊的持續運轉。

這裡無意比較孰高孰低,但幾位教練目前的處境似乎在影射著這些不同。

巴塞的高位壓迫是這三支球隊裡最激進也最極端的,甚至一度創造出令眾對手聞風喪膽的「六秒原則」,在防守端幾乎舉全部兵力押寶在高位壓迫上,而當沙維和佩奧爾逐漸老去,前者代表控制力的縮水,體能的置換不能像之前那般游刃有餘,高位壓迫的質量也就隨之下滑;後者則意味著壓迫體系里及其重要的「掃蕩功能」受到考驗,球隊單對單摁下漏網之魚的能力弱化,兩方面的共同作用,哥迪奧拿的夢幻三隊亦逐漸走下了神壇。

走下神壇的哥迪奧拿接手了三冠王班底的拜仁,並在拜仁開發出了「inverted wingback」的打法來增強控制,但在細節上始終解決不好高位壓迫的收口問題,被摩拉達和基沙文持續刺穿高位防線,差強人意的三年後,現正在曼城繼續改良著他的高位理念。

高普和施蒙尼,在高位壓迫的基礎上還把沙基理論中的平行防線帶到了中場,這條二次防線可以較好規避開哥迪奧拿的那種高位頑疾,即一旦被對手順利通過高位防線,後場便是一馬平川的開闊地,從而免於讓己方球員疲於奔命形成一對一的危險局面。

也就是說高普和施蒙尼二位,相對於哥迪奧拿的高位壓迫激進程度略不如,但容錯性更高。

又因為兩隊在控制層面不如巴塞,對體能的要求過高,球員的損耗也就過大。高普的球隊在持續高光後突然陷入低迷,之後兩個球季顆粒無收,最終遠走不列顛;而施蒙尼相對於高普在陣地防守中的優勢,得以「相對緩解」了球員的損耗,保證起了球隊下限,繼而在三年中兩進歐冠決賽。

但這個相對畢竟不是絕對,吊著一口氣畢竟不是長久方案,本球季的施蒙尼正處於轉型的陣痛之中,結局未知。

而先走一步的高普,跳出了在多蒙特的固化思維,在嶄新的球隊以嶄新的陣式持續增強著利物浦的陣地戰攻堅表現,加上固有的高位反擊,在目前的英超似乎無往不利。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高位壓迫的實施條件似乎永遠都這麼苛刻,三位教練似乎也難逃無法在同一球會長時間執教的命運。

後記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三位主帥在「高位壓迫」的戰術理念上已足夠豐功偉績,而在現有理念上如何「變通」,如何進一步完善自身的高位壓迫理念,從而讓這種理念長久留存下去,仍然路漫漫而修遠。

主辦:靴室笑談社
作者:楚夢蕭琴
微信:Bootroomchat
①文章為“靴室笑談社”版權所有,轉載請附上原文連結及注明原作者(靴室笑談社),如盈利性機構轉載需獲得“靴室笑談社”授權。
②如有作品內容、版權等相關問題,可同“靴室笑談社”編輯部聯繫。

靴室笑談社

致力於提供專業足球戰術分析及球探報告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