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近,但離台灣依舊遙遠的冬季奧運 | 陳子軒

史上最近,但離台灣依舊遙遠的冬季奧運 | 陳子軒

(原文載於鳴人堂網站,獲作者授權刊載。)

對於身處亞熱帶的台灣而言,冬季運動是十分遙遠的想像,儘管平昌冬奧僅剩一周,但台灣對於有史以來距離最近的冬奧,依舊冷感。

1994年時,作家鄧海珠對於當年的里耳哈默(Lillehammer)冬奧就有此評論:
冬運會是有錢國家的競技場,對亞熱帶和熱帶的窮國家而言,光是置裝費就要用盡全國生產毛額,所以在冬運會缺席毫不奇怪。台灣因緯度不對,對這些冰雪活動也興趣缺缺。

台灣遲至1972年才首度參加冬季奧運,並以中華民國之名赴札幌與賽;1976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冬奧,則是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名義參加奧運。而冬季奧運的首次電視轉播,卻是一直等到1988年,才由華視轉播了卡加立(Calgary)賽會。

根據華視楊楚光先生回憶,那還是因為當年冬奧恰巧落在農曆新年期間,而且還有管轄合歡山的林務局經費挹注下才成局。然而三台與冬奧的完整連結也僅此一屆,1992年阿爾貝(Albertville)冬奧,華視卻僅聊備一格地轉播了開幕式,反倒是尚未合法的「第四台」搭載的境外衛視體育台以及溢波的日本NHK衛星讓台灣搭上了便車。1994年里耳哈默冬奧,在十二天的賽程中,衛視體育台總共播出八十五個小時,老三台之中只有中視在抓住全球矚目的女子花式溜冰哈汀(Tonya Harding)與凱莉根(Nancy Kerrigan)的肥皂大劇,在最後女子滑冰長曲決賽時做了直播。(今年奧斯卡提名作品《老娘叫譚雅》即以此事件為背景。)

冬季兩項(Biathlon)是一項由越野滑雪與射擊所結合而成的冬季運動。 圖/歐新社

不關注冬奧就是沒有國際觀?

平昌冬季奧運已經揭幕,但是台灣連續三屆冬奧都僅由IPTV平台的愛爾達體育台進行轉播,無線與有線電視將持續缺席此次盛會。以參賽選手來說,此次宋青陽、黃郁婷、戴瑋麟在競速溜冰項目獲得參賽資格,外加雪橇項目的連德安,僅有四位選手參賽,且以自我突破為目標,難以受到關注,並不意外。

冬季運動項目以溫帶國家為發展中心,北歐、阿爾卑斯山麓諸國、美加等國是冬季運動的傳統強權,其中阿爾卑斯山就佔了全球滑雪活動的四成。亞洲僅有東北亞的中、日、韓的花式溜冰、滑雪板、滑雪跳遠、及短道競速溜冰等項目擠身列強,但整體而言,仍難擠入獎牌排行的前十名。但在此現實下,亞洲國家主辦冬奧卻是前仆後繼。

今年平昌冬奧之後,2022年北京將接力舉辦,甚至日本札幌還是2026年冬奧呼聲極高的城市,由單一洲別國家連續主辦奧運層級的賽事極不尋常,而這也顯示了歐美國家對於超大型運動賽會主辦的冷感,而東北亞三國表現出對冬奧的投入,雖可部分解讀為東北亞崛起的象徵,但將其解讀為歐美國家已覺悟到冬奧是吃力不討好的超大型賽會,或許較為適切。例如冬奧項目中的雪車道造價極高,養護不易,全世界僅有15條標準雪車賽道,而能駕馭此高速而危險項目的選手如鳳毛麟角,如此CP值極低的短期建設,更讓許多國家視為畏途。

所以,如果說不關注冬奧就表示沒有國際觀,如此以歐美(東北亞?)為中心的世界觀,倒也不必,畢竟所有運動的發展都有其自然與社會文化脈絡,如同鄧海珠所言,台灣觀眾的確難以看其門道。但此屆賽事場上,可能連熱鬧都稍嫌不足。 首先,自1998年長野冬奧之後,NHL球員首度缺席奧運,使得原本是冬奧最受矚目之一的男子冰球項目星光黯淡;再者,俄羅斯與國際反禁藥組織的爭鬥持續,原本國際奧會對於禁藥氾濫的俄羅斯選手施以禁賽處分,但卻在上週遭到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翻案。禁與不禁之間,讓體壇進退維谷,觀眾更是霧裡看花。

又同時,由於時差所致,使得歐美各國的轉播單位對於此屆冬奧熱度也十分憂心,僅能力圖透過轉播技術的突破吸引目光,開幕式、花式溜冰等四個項目都將以8K訊號呈現,另外,歐洲的Eurosport與美國的NBC也會提供超過50小時的VR節目內容。然而,這些時代尖端的科技到底依舊是少數人嘗鮮的體驗,對於一般民眾都還是可望不可及的觀賞方式。

冬季運動項目以溫帶國家為發展中心,亞洲僅有東北亞的中、日、韓的花式溜冰、滑雪板、滑雪跳遠、及短道競速溜冰等項目擠身列強。 圖/美聯社

半島旗下的暗潮

不過,體育之所以引人入勝,就在於它永遠不只是體育,歷屆奧運都與政治脫離不了關係,上屆索契冬奧,普丁極盡奢華,宣揚國威,但聖火甫滅,旋即揮兵克里米亞,本屆冬奧則有朝鮮半島形勢添戲。

韓國繼1988年漢城(首爾)奧運後,將再次燃起奧運聖火,峰迴路轉之下,從原本一觸即發的核武危機竟轉變成兩韓將共同舉起半島旗進場,南韓官方想盡辦法塑造和平、兩韓一家的氛圍,雖然南韓民眾普遍不買帳,且有近七成南韓人反對共組隊伍,但是文在寅和意甚堅主導之下,最終兩韓將合組女子冰球隊出賽;巧合的是,首場比賽就將出戰中立國瑞士。

雖然兩韓在運動場上一家並非首見,在2000年雪梨奧運中在奧運會場就曾舉起半島旗,甚至早至1991年桌球世錦賽組成單一代表隊時,還在女子團體賽中擊敗無堅不摧的中國而拿下冠軍,南韓玄靜和、北韓李粉姬的搭檔「完成了小小的統一」,傳為朝鮮半島的佳話。

然而,此次冬奧會前氣氛看似平和,但北韓依舊不放棄在其建軍節,也就是冬奧開幕前一天舉行軍演,東北亞地緣政治詭譎多變,似戰非戰、似和非和,如同2000年雪梨奧運中,雖然兩國共舉半島旗,但卻是兩國旗手在進場時互爭旗桿高位的洶湧暗潮。

北韓表演藝術團搭乘貨客船「萬景峰92」郵輪抵達南韓墨湖港。 圖/路透社

冬季奧運的最後火光?

冬季奧運,以及整體的冬季運動來說,逐漸在歐美國家式微,亞熱帶、中南美以及非洲從未進入這個體系之中,今年平昌冬奧,全世界僅有45%的國家與會,即便參與的國家,有31國只派出兩名以下運動員;其中非洲僅有八國參賽,「最大」代表團的奈及利亞,也只有三人。如今東北亞三國扛起冬季運動大旗,儘管在台灣看似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赴日韓從事滑雪休閒活動,台灣的新聞台也搭此風宣傳江原道的滑雪觀光,但隨著全球暖化與人口變遷,冬季運動無疑正處於發展危機中。

氣候方面,猶記得2010年溫哥華冬奧時,就發生因為當地雪量不足,還由直升機緊急吊運外地雪支援的場景,根據本週《經濟學人》所引述的學者研究,到了2050年,許多曾舉辦過冬奧的城市可能都會面臨如此窘況。沒了雪,何來冬季運動?人口方面,儘管國際奧委會致力吸引年輕人投身與觀賞冬季運動,納入更刺激、多元的滑雪與雪板運動,今年更首度加入雪板空中特技(Big-air Snowboarding)等六個新項目,但冰雪活動人口年齡層卻依舊不斷攀升。更不用說冬季運動背後代表的階級意涵,那是永難抹平的「南北」差距。

在此大環境下,東北亞還能獨力支持冬季運動多久?儘管中國官方在習近平十九大登高一呼下,將北京冬奧列為重點工作項目,也等於將中國冰雪運動發展號角吹響,但2022年冬奧或許就是冬季運動逐漸落幕前的最後火光。

陳子軒

威斯康辛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博士,國立體大教授,研究專長運動、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曾任FOX體育台美國職棒MLB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