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在二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死了。因為一旦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就只是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在模仿,把以前有意思的言行,一天天地重複,並且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荒腔走板。」
*編按:以上一席話出算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的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
圖一(Klopp_Flat_442)
開始執教緬恩斯的那個晚冬,高普還不到34歲,繼承的是恩師法蘭克(Wolfgang Frank)那套不同于傳統Libro的442體系。現在想來,「離經易道」的他要是和老司法官于萊一樣,「死」於而立之前的話,我們可能就不會看到德國人在多蒙特壓迫十足的4231,以及上季極具侵略性的中前場流動戰術。
然而,由於本季的Plan A一直未能細化,從韋斯咸開始,一套因人而異的442體系,經過了史篤城,以及歐聯分組賽的最後洗禮之後,已經成為紅軍的又一套備選方案。這是一種倒退嗎?我覺得不是。因為這種調整,其實並不完全出於戰術上的考量,更多地還是為了戰略上的權衡。
首先,目前的配置,442和433相比,可以更好地執行輪換策略。而作為分佈最均勻的基礎陣式,442體系下每一名球員在攻守轉換中所需要的移動,都可以有計劃地減少。整體的運轉,也會因其結構上的簡易性而變得穩定。這對於球隊渡過艱苦的聖誕賽程,並且在一月仍然保持上升的競技狀態,無疑是有利的。至於這套打法能否更好地相容前場Fab Four,從防禦、final-third推進,以及進攻線路等方面看,目前還很難得出肯定的結論。
圖二 (442-base-def-3layers)
其實,在Roaming越來越重要的今天,442還是433,很多時候的區別只有退回本方半場的時候才比較明顯。托爾斯泰「說過」,防禦時分佈總是相似的,而進攻的變化則各有不同。無論何種陣式,基礎佈局都可以視為由縱向上三條線構成,而攻守的進行,其實也就是怎樣在這些線段之間控制與反控,穿透與攔截。高普的442保持了沙基關於壓縮的理念,三線之間的距離以及相關的戰術紀律要比433更為嚴謹。特別是在對方進入attacking third的時候,兩個中堅對中場中身後空間的擠壓非常堅決,而鋒線之後的區域,則會根據具體情況作不同的處理。
比如下面這次攻守轉換,利物浦在邊線區域失去控制權,離球最近的安利簡立刻上移施壓,費明奴則快速跟隨往中間補位,隨著球的橫向移動,維拿杜姆發現自己變成了最接近的防守球員,因此馬上停止後移向前阻攔,安利簡則改為後收保護。而一直緊盯著對方前鋒的卡拉雲,一旦發現球進入中場中身後區域,立即離開自己的防區,貼身壓迫,阻止對方繼續向前。
片段一(Klavan-Pressure-Def)。
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1-2線之間的防禦,442戰術下主要由前鋒回撤,中場協助來形成局部的收縮以實現反控,目的為干擾和限制對方向前的傳遞線路,而當球運動到2-3線之間的時候,中堅則需要毫無保留地第一時間破壞,迫使對方離開這個危險的區域。
圖片三(Solanke-drawback-Def)
面對中路重兵駐防,進攻方往往會採用斜線轉移的方法,把攻擊向邊路延伸。而此時作為防禦的一方,利物浦就需要考慮邊線圍堵以及之後中路復位的問題。由於442在Side Midfielder內收時,橫向上和433-451相比有著天然的寬度上的不足,因此一旦有球員沒有作出正確的移動,局部就會比較容易露出破綻。
比如對韋斯咸的8分28秒,對方沿右路邊線展開反擊,摩蘭奴全速回追,安利簡到位成功地阻止了安祖阿尤(Andre Ayew)繼續向前和費南迪斯(Edimilson Fernandes)連線。不過當二次進攻發展到中路的時候,利物浦的中場線就出現了補位不及時的問題,維拿杜姆不得不以一敵二,因此無法對Lanzini施加壓力,讓他有足夠的時間觀察和考慮,並且交出一記極具穿透力的過頭傳送。
片段二(Side-Mid-Recovery)
而韋斯咸扳平的一球也恰恰是經過了兩次邊路的轉移,利用我們隊形變化時產生的漏洞打入。因此,在面對傳遞能力更好,轉移速度更快,單對單突破能力更強的球隊的時候,442陣式在寬度上的「弱點」,可能會讓我們的防守在overlap的時候變得更加鬆散,而想要彌補這一漏洞,就需要兩個Side Midfielder更多地回撤,這對他們向前進攻的自由度是不利的。
片段三(WHU-Goal)
談完防守,我們繼續看看這套442戰術如何由後到前實現三區推進。首先,綜合而言,從Defensive Third到Mid Third,高普呈現的是一個5-5基礎結構,它有兩種展開方式。第一種是像下面視頻中那樣,四後衛散開,安利簡墮後,維拿杜姆向前接駁,整體慢慢在傳遞中推向中圈,而與此同時前鋒後撤,Side Midfielder外移到兩翼,中後場根據對方的移動進行邊路試探。
片段四(Base-Def3rd-Dist-Move)
第二種推進方式,則可以視為前一種的變形。當邊路推進受阻,球重新回到後衛腳下,維拿杜姆會向後支援,祖高美斯內收靠近馬迪普,5個人呈3-2分佈,同時文尼向中圈移動,把左路走廊讓給壓上的摩蘭奴。此時維拿杜姆會和安利簡交替地在縱向上移動,試圖拉鬆對手的中場線,為前鋒或者內收的Side Midfielder製造接球的空間。
片段五(Base-Def3rd-Dist-Move2)
但是,一旦成功進入mid third,中場中的主要作用,依然不是輸送和推進。無論安利簡還是維拿杜姆,由於技術特點所限,只能在我方持球隊員附近移動,引開對手或者增加接駁點。他們一般會避免過深的前插,以保證失球後能立即到位組織二次佈防。所以,在沒有古天奴的情況下,mid third向attack third的輸送,很多時候還是得由中堅完成。此時中鋒回撤支撐的打法依然是我們主要的破密集手段。
片段六(Def-Matip-Direct-CF)
另一種選擇,是兩個前鋒把對方後衛線壓到大禁區線附近,利用防守方低位退出來的空間在邊路進行嘗試,讓Side Midfielder得到單打的機會,或者輔以兩閘插上,實現突破。
片段七(Def-Matip-Direct-MR)
從效果上看,缺少核心球員的利物浦,推進依然單調,失誤也有所增加。和韋斯咸以及史篤城的結果,並不足以說明紅軍在面對低位防守時,442能讓中圈方面得到改善。這套戰術下前鋒後撤的作用反而變得更為關鍵,而沙拿的支點能力,顯然不如他在邊線對抗對方兩閘,以及在禁區位置對方中堅動作收斂的情況下有效。442體系下,費明奴幾乎不可或缺。
至於如何在attack third實現最後的攻擊,查帕東尼的《Coaching High Performance Soccer》一書中闡述的,怎樣製造空間和穿透防禦方面的戰術,依然是我們理解442進攻線路的根本,比如下圖中顯示的兩個前鋒在邊路聯動,比如我們提到過的中鋒怎樣支點做球,還有對史篤城的第一個入球Side Midfielder和兩閘的疊瓦,以及對莫斯科第四個進球,米拿落底,Side Midfielder禁區後點接應射門等等。
圖片四(Trapratonni-442)
但是高普的442顯然不止如此。如果我們把目光聚集在具體的線路,就會發現,其實前場的那4個Side Midfielder和前鋒,很多時候都在頻繁地進行換位,使得攻擊狀態不斷地在4222和424之間轉換。比如說某個起始狀態下,Side Midfielder和前鋒會一起壓到對方禁區線上(424),然後等前鋒回撤中腹的時候,他們再一起內收到對方後衛線和中場線之間(4222),並根據場上情況做1-1或者2-2換位。
片段八(FW-MR-1-1-Switch)
我覺得,這是因為利物浦的攻擊手段,主要集中在中路以及對方中堅和兩閘之間的區域所決定的。所以不管Side Midfielder的內切,還是多名球員在禁區角位附近的配合,都需要他們在位置上更好地有層次地接近。而單從移動習慣上,高普442戰術,和傳統的Side Midfielder以及後來發展出來的Wide Playmaker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某種程度上反倒是與235時期的Inside Forward有異曲同工之效。當然,無論陣式怎麼變,古天奴的中場左半區域,依然是這支利物浦中圈推進的主要手段。
片段九 (Mid3rd-C10-Move)
433形態下的中圈問題,顯然不適合在艱苦的聖誕戰役磨合。進入一周雙賽以來,利物浦的表現可以說多了幾分沉穩、少了許多淩亂。只要那個二十五歲的祈禱者繼續聽著神靈的呼聲向前向前,有時候踢的保守簡單些,也不是不可以。
主辦:靴室笑談社
微信:Bootroomchat
①文章為”靴室笑談社”版權所有,轉載請附上原文連結及注明原作者(靴室笑談社),如盈利性機構轉載需獲得“靴室笑談社”授權。
②如有作品內容、版權等相關問題,可同“靴室笑談社”編輯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