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郢青索亂江湖——雙前鋒潮流的回歸與演變|靴室笑談社

皇馬、馬德里體育會、摩納哥、祖雲達斯,這是16-17球季闖入歐聯四強的四支球隊。其中,前三支球隊都採用的是4-4-2的雙前鋒陣式;老婦人更甚,名為4231,卻同時派上文素基治、希古恩、迪巴拉三名前鋒。俗話說,「得中場者得天下」。如今的歐陸豪門卻反其道而行之,雙前鋒的經典陣式大有復蘇的趨勢。難道之於當今的世界足壇,這句經典的足球諺語已經過時了?

【前鋒的類型與趨勢】

恰恰相反。自哥迪奧拿的「夢三」橫空出世以來,其強大的中場控制力和整體陣式的緊湊性就一直被世人們所研究與模仿。自此,世界足球在「整體性」上,又向上邁了一步臺階。足球場上具體位置的職能區分,也愈發模糊化,大有“全攻全守”的趨勢:防守靠整體,控制靠整體,進攻也靠整體。早期足球那種區域嚴格劃分,局部單挑的方式也愈發銷聲匿跡。

談及「整體」和「全攻全守」,跑動是基礎。但對於一支球隊的前鋒——尤其是橋頭堡來說,他們在單箭頭位置上所需要的力量和身高,就決定了他們的跑動能力會在球隊的平均水準之下。因此,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當今的世界足壇,尤其對於豪門來說,傳統的高中鋒越來越少。因為他們無法順應「整體」的潮流。相應的,近幾年「無鋒陣」大行其道的原因,也是教練們追求前場流動性和整體性的結果。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前鋒跑動能力和腳下靈活性提高,則是因力量與身高的不足,對球門直接威脅和震懾的嚴重缺失。當“無鋒陣”面對密集防守屢屢束手無策時,也引發了教練們對於足球傳統規律的思考。雙前鋒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當今足壇對一名前鋒兩面的要求,被平均分攤在了兩名前鋒身上。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幾年前,蘇亞雷斯、利雲杜夫斯基、賓斯馬是當之無愧的歐洲前三中鋒(單箭頭)——因為他們能在保障對龍門正面威脅與震懾的情況下,或回撤、或拉邊、或反搶,同時保障個人的戰術執行力和球隊整體性的完好無損。

現在的蘇亞雷斯和賓斯馬,一人因體重和膝傷,一人因關節炎,被迫轉型——蘇亞雷斯已由利物浦時期的二前鋒核心踢法轉變為橋頭堡;賓斯馬則乾脆變為半個進攻中場,主要負責兩線之間的串聯和組織工作。而「西超」主教練也根據二人目前的能力做出調整:華維迪選擇讓蘇亞雷斯略微左移,與核心美斯形成一左一右的弱強側,減小他的回撤壓力;施丹則讓C朗與賓斯馬搭檔雙前鋒,依靠C朗強大的得分能力和衝刺帶來的無球縱深,彌補賓斯馬在衝擊力上的嚴重不足,讓後者專心做綠葉。

蘇亞雷斯和賓斯馬的例子證明,同時兼具對球門的直接威脅能力與跑動能力絕非易事。即便是這兩位超級巨星,能力足夠,但身體卻經不起負荷。兩人目前在身體上的大幅衰退,或許和這方面有直接關聯。

【「雙前鋒」的缺陷與應對】

然而,即便考慮了當今前鋒在類型上的全能化,其用球思維、銜接與防守能力和真正意義上的中場球員還是存在著本質區別。在前場名額已被分走兩人的情況下,如何同時保障中場中路爭奪和球場寬度成為一大難題。而歐洲各強隊們都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式。

皇馬採取的則是弱化邊路,加強整體控制力的方式。在四中場的人選上,有三人是具備組織能力和技術的中場中,優先保證中路的控制力和人員密度。其中兩人猶為關鍵:伊斯科是此傳控打法的軸心。他的速率、球感、基本功和跑動能力能將球隊捏合到一起;C朗擁有除背身技術外所有中鋒所必備的能力,他在前場的牽制能最大限度的為後場球員提供傳導的空間。整體控制力加強,增加了球隊的進攻機會,減少了防線被對手衝擊的次數,可謂一箭雙雕。不過,當體能下降整體控制力減弱時,皇馬缺少邊路球員的弊端也將被暴露。而這也是施丹常常在70分鐘變陣,換上華斯基斯和阿森斯奧兩名邊路球員的原因。

巴塞採取的是強弱側分明的方式。進攻中,右路是明顯的強側:施美度和拉傑迪(布斯基斯也會往右路靠)殿后策應(偶爾前插),丹比利拉開右路寬度,美斯專心在輔位接球。蘇亞雷斯和恩尼斯達雖然位置略微偏左。但兩人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邊路球員,橫移的接應、內切、斜插都相當多。真正意義上的左路球員只有佐迪艾巴一人。防守端,球隊則呈4-4-2陣式。整體距離有意縮短的同時,對對手持球一側進行重點壓迫。既然目前巴塞的整體運動能力衰退,無法充分利用球場空間,乾脆在攻守中主次分明。應該說,巴塞的雙前鋒陣式,最大化了各個位置球員的特點,反而在攻防兩端做到了平衡。當然,這種打法在前場有球點丹比利受傷後受到了一定影響。


馬德里體育會也在戰術中弱化了邊路,不過選擇的是提高中場攻守平衡的方式。隨著數年前迪亞高哥斯達、米蘭達這一前一後核心的離隊,托利斯、高甸的年齡增長,馬德里體育會在攻守兩端的實力都出現了嚴重下滑。而加比、高基、沙爾尼古斯,不僅無法彌補他們離隊所帶來的損失,反而會將他們本身的缺陷有所放大。在客場勉強逼和升班馬基羅納後,施蒙尼開始啟用湯馬士。隨著奧古士圖的傷癒復出,四中場也重新變為了三到四名具有中場中屬性的球員,企圖提高控制和運動能力。然而,這也使馬體會在進攻的銳利度上出現一定下滑。對於施蒙尼來說,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緩和措施。人員的問題是需要優先解決的。

稍加總結,西甲三雄在整體的運動能力上均存在下滑。而在採用雙前鋒,中後場人數進一步減少的情況下,捨棄一部分球場空間,揚長避短的方式是較為明智的。

在遙遠的英倫三島,也有球隊進行著雙前鋒的嘗試。在英超第11輪與韋斯咸的比賽中,高普的利物浦就首次祭出了4-4-2陣式,並在客場取得了4:1的大勝。在筆者看來,這次變化主要與費明奴的個人能力有關。眾所周知,高普是當代教練中相當重視跑動與陣式緊湊性的教練,因此選用跑動能力強的費明奴作為偽九。但受限於身體素質和射術,費明奴卻不能做好中鋒本職的工作。上季,相比於迪亞高哥斯達、伊巴謙莫域、哈利簡尼、阿古路、盧卡古等前鋒,費明奴在聯賽僅僅射入十一球,埋門能力堪憂。在今年夏季,就有隨隊記者透露高普想引進入球量達二十球的前鋒,但鑒於高普對於前鋒的特殊要求,未能在轉會市場上順利購置到合適人選。而在沙拿加盟球隊後,他在右路也主要負責無球穿插與終結工作。高普索性大旗一揮,讓沙拿的位置更靠近中路,增大他對龍門的直接威脅。同時減少一個中場,兩個中場中減少前插,讓出部分控球,為雙前鋒與前場兩翼提供了廣闊的反擊空間:


(英超11輪利物浦客戰韋斯咸比賽陣式)

英超第14輪,高普再次在客場祭出442反擊體系,這次前鋒搭檔換成了支點職能更明顯的蘇蘭基與費明奴,雖然進攻銳利度有所欠缺,但也從側面看出,雙前鋒的打法與隊內豐富的前鋒資源有關,事實證明新陣對於利物浦一周多賽的輪換策略有顯著效果。

更值得一提的還有哥迪奧拿的曼城。這位曾引領世界足壇戰術變革的主帥,又在英倫大陸實驗著新的陣式:3-5-2。三名中堅與單防中費拿甸奴佔據中路,輪轉出球;兩名翼衛充分拉開寬度。球隊依靠空間、人數優勢與線路佈置完成快速的向前輸送。

在得到中後場的充分支持後,前場四人便有了馳騁的舞臺。阿古路、加比爾捷西斯、迪布尼、大衛施華的接球區域一般都在輔位。這有利於他們接球後快速發動進攻,威脅對手的龍門;而哥帥對於四人無球站位的精心佈置,也讓他們頻頻打出橫向與縱向的輪轉。

稍加對比,曼城與其他球隊的雙前鋒體系不同在兩點:一是寸土必爭,充分利用拉開寬度所製造的出球線路,解決推進問題。因此,哥迪奧拿在翼衛的選上,一改對技術型矮小球員的痴迷,買下運動能力強悍的文迪和獲加;二是對兩名前鋒的回撤力度和策應幅度都相當大,這也是哥帥持續追逐山齊士1的重要原因。可以說,哥迪奧拿對於空間和球員全能性的理解,對曼城球員的個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球員無法承擔起職責時,也會成為漏洞被頻頻利用——比如沙拿在曼城左路的頻繁馳騁。在甘賓尼受傷後,哥帥的三後衛也就此流產。不過在他的四後衛陣式中,捷西斯運動能力出色,其位置相當靈活。在與阿古路同時上陣時,也能近乎看作雙前鋒的搭檔。

無獨有偶,干地的車路士在上季343成功的情況下,也增加了352的變陣。在新球季,面對多線作戰,車路士消耗頗大,其中新引進的核心中鋒摩拉達需要使用大量的背身、持球轉身、針對對方中堅身後的衝刺與變向扣球。一場比賽下來,背身經常挨踢,大量的對抗也增大了消耗。在一系列的傷病和戰績波動下,干地開發了新的352,夏薩特推上鋒線成為自由人。在簡迪復出之後,干地並沒有採用之前比賽三中場的策略,而是讓簡迪拖後,巴卡約高在左路大量前插頂到輔位,法比加斯居右的踢法。值得一提的是,干地這樣的設計,結合基斯甸臣和艾斯派列古達出色的傳接球技術,在中後場進行多三角站位。插到中線附近的右翼衛,自由度極高的夏薩特在前面接應,與法比加斯、艾斯派列古達一起組成菱形。同時,左路的馬高斯艾朗素拉開寬度,巴卡約高頂上輔位,摩拉達則負責拉開縱深,簡迪在法比加斯左側的接應,為後者打開了空間。法比加斯自11年之後轉型並不成功,這一次或許是全新的契機。目前這一全新的352體系,在面對曼聯和西布朗時運轉良好,後續還會有什麼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車路士的新戰術體系演進詳見《【笑談】問題與契機並存:車路士17/18賽季階段性總結》)

——

【總結】

雙前鋒的本質其實是平衡——局部球員搭配的平衡,取長補短;整體性的平衡,與球隊整體戰術的步調一致。但當雙前鋒的搭配影響了戰術其餘部分的平衡時,就需要主帥多加斟酌了。

主辦:靴室笑談社

作者:林中落夕

微信:Bootroomchat

①文章為”靴室笑談社”版權所有,轉載請附上原文連結及注明原作者(靴室笑談社),如盈利性機構轉載需獲得“靴室笑談社”授權。

②如有作品內容、版權等相關問題,可同“靴室笑談社”編輯部聯繫。

靴室笑談社

致力於提供專業足球戰術分析及球探報告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