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魔戰」看陣式外的缺點與不足 | Southamptons’ stories
誠然, 對曼聯一役, 是球隊今季表現最好的比賽。利文拿 (Mario Lemina) 和羅美奧 (Oriol Romeu) 這對中場拍檔表現出色。利文拿4次剷截、11次搶得控球權和1次攔截。羅美奧6次剷截、5次搶得控球權和4次攔截。這令米希達利恩 (Henrikh Mkhitaryan)、馬達 (Juan Mata) 和華殊福 (Marcus Rashford) 踢得十分辛苦, 大大減低盧卡古 (Romelu Lukaku) 對防線的威脅。
可是, 攻擊力疲弱始終是個大問題。除了羅美奧藉幾次死球造成驚險, 球隊並沒有甚麼板斧去考驗曼聯的防線。很多「聖徒」要求柏歷堅奴 (Mauricio Pellegrino) 採用4-4-2陣式, 代替4-2-3-1, 認為增加箭頭人數有助解決入球力不足的問題, 但我有不同的看法。英超大概只有般尼一隊沿用4-4-2陣式, 但他們陣中有傳中能力出色的羅比.巴拉迪 (Robbie Brady) 和史提芬.禾特 (Stephen Ward), 前鋒亦有具衝刺能力的前鋒基斯.活特 (Chris Wood)、禾基斯 (Sam Vokes) 和禾達斯 (Jonathan Walters), 領隊戴治 (Sean Dyche) 的戰術設置、收購和用人, 明顯都是按這個方針發展的。我們有這種條件嗎? 沒有擅頂的前鋒, 沒有傳中能力出色的邊路球員, 4-4-2 可以為我們帶來甚麼?
陣式是死的, 人是生的。如何演活這個原有的陣式, 比隨便轉換一套用不慣的陣式關鍵得多。對曼聯一仗, 即使朗治 (Shane Long) 在前場得球, 但三個攻擊球員距離太遠, 孤軍作戰的他能做到的十分有限。圖中所見, 朗治在前場得球, 被拜利 (Eric Bailly) 緊纏, 菲爾.鍾斯 (Phil Jones) 和費蘭尼 (Marouane Fellaini) 準備包夾, 馬迪 (Nemanja Matic) 和楊格 (Ashley Young) 在泰迪身旁。列蒙 (Nathan Redmond) 在中線後, 沒有打算跑上前。戴維斯甚至不在圖中。臨完半場前, 朗治接應長傳, 二傳到十二碼點附近, 戴維斯亦在太遠位置而未能趕上來。這種情況, 今季已屢見不鮮。前鋒和中場的連繫如此薄弱, 難怪幾個前鋒球員都踢得異常辛苦。
拜利和鍾斯二人長處禁區內, 嚴密地看管朗治。我們的幾個攻擊中場, 大部分時間只在中線前, 禁區外遊戈, 極少闖進禁區擾亂一雙中堅。球隊無法在禁區內製造射門, 外圍遠射的威脅又有限, 迪基亞 (David De Gea) 受到的挑戰, 實在不多。最有威脅的一下, 是78分鐘羅美奧殺入禁區, 半傳半射差點造成入球。當時的陣式正是4-4-2。比賽末段, 採用4-4-2陣式的我們亦壓著曼聯來踢, 不是證明這個方法有效嗎? 我想提出兩點: 一, 當時摩連奴 (Jose Mourinho) 不停換入後衛, 是根本看準我們攻力不足的弱點, 有意選擇退守, 造成我方不停製造攻勢的錯覺。二, 轉換陣式後, 除了剛剛提到那一球, 球隊連一次攻門都沒有, 可以說是有效嗎? 我只見到球員不斷傳中, 卻沒有一次成功。
「柏帥」執教的球隊, 向來守優於攻, 「柏氏修咸頓」正貫徹著他的作風。列蒙可否進取一點, 嘗試衝擊禁區? 戴維斯是否可以和箭頭近些, 方便執「第二點」? 泰迪應否不止局限在右路, 而是讓他自由出現在中場線? 窮則變, 變則通。嘗試新的東西, 好過一成不變。嘗試了但失敗, 比害怕失敗而不嘗試好。開季六場, 第四次食白果。柏歷堅奴不想大變, 也著實需要調整細節。
球迷非專業, 連紙上談兵也說不上。不過, 解決方法從來不在球迷, 而在領隊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