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英超第四輪,「轉會市場」網站公布了一項令人吃驚的數據:20隊共220名正選球員中,一共有162名是不能代表英格蘭的球員。換言之,聯賽中有73.6% 是外援,當中也包括多名已經為北愛、威爾斯和蘇格蘭國家隊上陣過的英倫三島球員。
也即是,只有26.4% 能夠代表英格蘭的球員,可以在英超得到正選。比較起上季整季平均的29.7% 本土球員使用率,今季再跌破谷底。
以往重本土兵的般尼和般尼茅夫,他們的正選陣容也不知不覺變了過半數外援;以「著重青訓」為名的熱刺,一向也只是掛羊頭賣狗肉。除了艾利(也非熱刺青訓產品)、哈利簡尼、迪亞和受傷中的丹尼路斯,其實根本無英格蘭球員可以很大機會得正選。隨著科特迪亞右閘奧利亞加盟,右閘查比亞的正選席位也不再穩健。今季,熱刺很多時候都是排出7名外援正選的陣容,「本土化」一直都是球迷對熱刺的誤解。反而,熱刺稱球隊重用青訓,諷刺地其實更偏向著重阿積士青訓。幾大絕對主力艾達韋列特,華湯根和艾歷臣,及新加盟已經不時正選的哥倫比亞中堅戴雲遜-山齊士,都是阿積士的青訓產品。而另一隊以青訓著名的修咸頓,其實也是以7名外援主力為骨幹。
車路士、阿仙奴(韋碧克)、曼城(史東斯、獲加)、利物浦(TAA、軒達臣)和曼聯(鍾斯、華舒福)幾大奪冠的熱門,固然有車路士全外援的陣容,其他幾隊在土地兵的使用也是一個起、兩個止。
英超講求即食文化和背後有著龐大的商業因素,球會實在沒有必要跟你為什麼國家隊利益著想,球員最重要的就是具實力和即戰力。即使實力不是最頂級,也要找來具名氣的,原因是這些球員背後都帶著龐大的商業利益。
近年,這即食文化也登陸了次一級的英冠。英冠球隊現在也有足夠財力引入葡超(像葡萄牙的中場新星魯賓-拿維斯)、德甲(看上季的赫德斯菲,今季的列斯聯)甚至英超中下游球隊(史諾加斯、艾殊利費查)的戰將。這令英冠也成為外援比例前五高的聯賽。
問題是,英格蘭球員又是否沒有足夠實力在英超立足?外國的球員又是否真的比英格蘭球員好?從今夏的國際青年錦標賽事所見:英格蘭的年輕球員在U17歐洲國家盃奪亞軍,U19歐洲國家盃和世青盃奪冠。這也是代表他們的青年球員質素絕對不比其他國家的小將差。
說穿了,現在英格蘭球員不及國外球員的其實不是實力….反而欠的是國外球員加盟後的商業效益,而更重要的是欠缺一個能一展所長的大舞台。
從前說「英格蘭球員冇質素,只是靠身體和速度的優勢在青年比賽中佔優,在成年賽事技術的缺憾便會被放大」。但是從U17和U19歐洲國家盃所見,一些像曼城的科頓(Phil Foden)、剛剛加盟多蒙特的辛曹(Jason Sancho) 、富咸的施悉隆(Ryan Sessegnon) 和熱刺的愛華士(Marcus Edwards) ,均不是單單以身體優勢(甚至以上幾位也頗矮小)或速度取勝的球員,反而技術也很上乘。
其實說英格蘭球員沒有質素的,總是有點先入為主。一來以前太多太多名不副實的例子如前曼聯的超新星拉霍-摩利遜(Ravel Morrison)和早年在葉士域治年代被高度評價的域咸(Connor Wickham);二來也有很多早熟卻極早殘的如「自加斯居尼後英格蘭最具天賦」的韋舒亞和最幾年已全見底的曾經天才如禾確特及史摩寧,這也引發「狼來了」的效應;再加上「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外國如西班牙、法國、巴西和德國均有人材輸出,漸漸英格蘭球員便不再被重視。
英格蘭球員在英格蘭球會要面對的其實已經不再是球技和質素的問題,因為他們確實不錯;他們現在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為自己形象洗底的問題。
從前常常有一個「有雞先定有蛋先」的討論:一方説球員不好如何讓他們上陣?另一方則說他們不上陣你怎麼知道他們不好?現在,從國際青年賽所見,英格蘭的球員確實出色,但為何上陣機會卻越來越少?可見「實力好」其實也不夠幫助球員在英超上陣的。甚至,在最近的訪問中,曾經在多蒙特青訓部工作多年的現任赫德斯菲教練大衞-華拿也表示:「英格蘭的年輕球員質素比起德國的更要出色。」
英文的「Proven」(已證明)才是年輕球員上陣的關鍵。注意要”Proven”的不是青年錦標賽,而是頂級聯賽的經驗。沒有頂級聯賽的經驗,青年賽事踢到曉飛也是冇用。車路士的基斯甸臣和魯迪加、曼城的加比爾-捷西斯、文迪、貝蘭度-施華和里萊桑尼、利物浦的沙拿和曼聯的普巴(最佳例子),無論青年比賽已經展現多少能力和天份,也要在最高級別的聯賽證明自己才能之後在英超有一席之地。
偏偏,這是英格蘭球員沒有機會在英超得到的。但英格蘭球員又是否冇出路?非也。
當大家沒有能力改變英超的「國際化」,不如英格蘭球員便自己採取主動,選擇外流才是真正融入「國際化」的方法。當各國外援都來英超揾食,情況一發不可收拾。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英格蘭的球員也到外國表現自己。
前曼城的翼鋒辛曹,今夏加盟了多蒙特實屬明智之擧;在韋斯咸被高度關注的年輕中堅奧斯福(Reece Oxford)也選擇外借加盟德甲慕遜加柏;前阿仙奴的攻擊球員奇倫-軒迪斯(Hinds),也在今夏加盟了禾夫斯堡;英格蘭的19歲奇斯-韋諾(Chris Willock)也在今夏外流加盟了賓菲加。當然,熱刺的戴亞(Eric Dier) ,和韋諾一樣也曾經在葡萄牙證明過自己才回流。
當然以往也有像蘇蘭基(Dominic Solanke)、艾西亞-布朗(Isiah Brown)和比卡(Lewis Baker)等車路士小將,由於車路士油王班主艾巴莫域治和荷甲維迪斯俄羅斯班主捷格連斯基(Alexander Chigirinsky) 關係密切,所以每季也有車路士的英格蘭小將被外借到該荷甲球隊鍛練。今季也有英格蘭U19奪冠主力芒治(Mount)被外借到維迪斯。但是,荷甲的鍛練或「證明」,對英超隊來說其實不足夠。倒不如外借到英冠了。
但是如果英格蘭球員可以外流到德甲、法甲甚至歐聯等證明自己,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今夏英格蘭的年輕人在選擇加盟的球會時,和以往不同,是選擇了德甲或有歐洲賽磨練的球會。
只有外流,年輕的英格蘭球員才能有一個平台展現自己的實力。但是又有幾多個英格蘭的年輕人,能夠忍心放下自己在英超豪門的高薪到外地一闖?以往見英格蘭的球員如胡禮菲臘斯(Wright-Philips) ,祖高爾(Joe Cole)和現在的德夫(Delph),只要高薪也不介意當打之年在豪門的後備板凳白坐。
不過為英格蘭的未來,和球員本身的前途著想,英格蘭的年輕人也是時候要跳出英超這舒適圈了。而在英冠、荷甲的經驗也越來越難被重視。所以,要證明自己便要外借到五大聯賽或有歐聯踢的球會,否則大家只是在浪費時間。
英格蘭U20教練保羅-森遜在球隊奪得世青盃冠軍後說了一句:「英格蘭球員絕對是高質素的,他們一直欠的只是一個表現自己的平台。」我絕對認同,但是那一個舞台才能夠被認真看待?看來,今夏個別英格蘭球員終於開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