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球隊踢了一場了無生氣的比賽。雖然柏歷堅奴因為國際賽, 讓吉田麻也、泰迪 (Dusan Tadic) 和利文拿 (Mario Lemina) 退居後備, 以新兵賀特 (Wesley Hoedt)、禾特-包斯 (James Ward-Prowse) 和保法奧 (Sofiane Boufal) 代替。可是, 球員踢落並不覺得充滿活力和鬥志。面對壓迫力強且走動多的對手, 我們毫無破門之法, 終被客隊的兩個遠射制服。柏歷堅奴領軍四場, 三度交白卷, 延續去季季尾攻力疲乏的弱點, 「聖徒」球迷開始響起不滿之聲……
幾日前, 我閱讀了一篇外國球迷寫的文章, 指球隊攻力疲弱的原因, 和去季佩爾任用史提芬斯 (Jack Stephens) 不無關係。他指, 為保護較為脆弱的中堅位置, 佩爾只好要求兩閘的鍚迪 (Cedric Soares) 和貝查特 (Ryan Bertrand) 減少助攻, 令到球隊的進攻模式變得單調乏力。這個說法, 我同意和不同意參半。如昨夜的比賽, 兩閘在未落後時, 踢得很小心和保守, 錫迪很少殺落底線, 貝查特也沒有協助列蒙 (Nathan Redmond), 這種情況的確維持了一段日子。然而, 我不同意的是, 他們保護的不是史提芬斯, 而是防守力弱的中場線。羅美奧 (Oriol Romeu) 表現稱職, 但隊長史提芬.戴維斯 (Steven Davis) 卻非出色的防守中場。他的體型單薄, 覆蓋範圍太細, 且常常參與進攻, 變成中堅前面沒有足夠的屏障。如果兩閘肆意進攻, 就很容易被對方的突擊撕破防守。因此, 我們才有需要收購利文拿。
屈福特是一支喜歡採用遠射的球隊, 之前三場聯賽都有超過三成的射門來自禁區外。今場, 他們更有接近七成是禁區外的射門。不難明白, 當己方中場施加壓力, 對方就不容易射出高質素的遠射。然而, 杜哥利 (Abdoulaye Doucoure) 和真馬特 (Daryl Janmaat) 的兩個入球 – 尤其第二球 – 都是在無甚壓力的情況下起腳。信心盡失的費沙.科士打 (Fraser Forster) 是問題之一。保法奧無獨有偶, 兩次都「軟綿綿」未能解圍是另一個原因。不容忽視的, 還有一雙防守中場, 未能保護禁區頂的位置, 任由對手起腳。
馬高.施華 (Marco Silva) 麾下的球隊風格, 正是現時的修咸頓, 最不懂應付的類型。對手中場中路的三個球員: 杜高利、查路巴 (Nathaniel Chalobah) 和卡華利 (Tom Cleverley) 分工清晰, 杜高利主要負責防守, 查路巴做掃蕩和串連, 卡華利組織。加上右翼球員卡里路 (Andre Carrillo) 和左翼列查利臣 (Richarlison) 積極地回防, 屈福特的防線幾乎固若金湯 (卡里路全場作出4次成功剷截, 1次攔截, 1次阻擋射門; 列查利臣的成功剷截更多達7次, 2次阻擋射門, 同為全隊最高)。
屈福特選擇不要控球權 (他們四場聯賽, 控球率均低於對手), 防守時將陣形由4-3-3轉變成4-5-1, 壓縮對手的進攻空間。這個做法十分奏效, 使我方進攻球員如同隱形。禾特-包斯上半場只觸球14次, 加比亞甸尼 (Manolo Gabbiadini) 只有10次, 後備入替的朗治 (Shane Long) 和柯士甸 (Charlie Austin) 分別只有10次和7次。列蒙和保法奧面對對手的協防, 兩閘又甚少參與進攻, 以1打2的情況下, 交不出表現, 完全可以理解。前線無法進攻, 後防球員亦只好漫無目的地大腳踢上前場, 這種業餘的踢法又如何破得了對手的防守?
兩軍作戰, 從來多算勝少算, 兼愈重視細節者愈有利。今場, 馬高.施華的其中一個舉動, 令我看到他的精心設計。門將高美斯 (Heurelho Gomes) 多次大腳往球場左路, 一來希望列查利臣得球後, 好好運用他的突破能力, 二來意圖攻擊錫迪頭球能力差的弱點。這裡取得一定成效 (六成機會在前場得到控球權)。幸好, 錫迪今場交出超水準表現, 才不致令比賽更早劃上句號。
牽一髮動全身, 球隊昔日有雲耶馬 (Victor Wanyama) 和舒拉達連 (Morgan Schneiderlin) , 他們做到了保護防線, 又釋放其他球員放膽進攻。現在, 犧牲兩閘和前線, 保住中場防務, 是否矯枉過正? 利文拿是否解決方法? 今場, 球隊把弱點表露無遺, 之後其他球隊必定會針對這幾處弱點, 大做文章。我相信柏歷堅奴同樣看到, 究竟他會怎樣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