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柯利-普曼(Ole Pohlmann)看德國青訓的改變和趨勢 | Nic

從柯利-普曼(Ole Pohlmann)看德國青訓的改變和趨勢 | Nic

柯利-普曼(Ole Pohlmann), 是一位出生於2001年的禾夫斯堡球員,也是德國的U16國腳。2015年夏天,他從同屬德國北部球會的漢洛威加盟禾夫斯堡,而同年和他一起打包到禾夫斯堡的有他的德國U16國青隊隊友兼球隊的後衛堅列斯(Tom Kinitz)。


球迷可以從柯利-普曼的例子,看到近年德國青訓的一點改變和趨勢。

曾經和柯利-普曼交談,我問他場上的最佳位置是哪裡。他遲疑了一陣子,然後答: “前面的所有位置”。問得深入點,才明白原來各隊的青年梯隊在U14之前,都是以室內足球為主,所以前場的位置較為流動。室內足球球場面積較小,四面也有矮矮的廣告板圍繞著球場令球較少出界。 德國足總希望年輕的小球員從室內足球的經歷入面,多點鍛煉小範圍的用波能力和腳下功夫。

而到了U15的階段,則多了常規的11人賽事。德國的U15聯賽,分了十多個地域作U15的地區聯賽。而到了U15這年齡層,各聯賽的球隊數目都是9-12隊,因此對小朋友來說都較容易應付。球隊在U15地區聯賽後,便會聯同各地域的代表球隊打季後的淘汰賽,來決定當季的總冠軍。

在U15的階段,每年均有一項名為MTU Cup的青年錦標賽,這是一項極被球隊重視的室內足球賽事。之前的幾季,賽事都邀請了巴塞隆拿、曼聯、拜仁慕尼黑、史浩克04、多蒙特、阿積士、車路士、薩格勒布戴拿模、祖雲達斯及AC米蘭等球隊參賽。而在這項賽事已經大放光芒的球員有戴斯拿(神射手)、安利簡(神射手)、麥斯美亞(最佳球員)、達史迪根(最佳門將)、卡列奧斯(最佳門將)、阿仙奴的韋洛克(最佳球員)、曼聯的安祖-高美斯(最佳球員)和巴塞隆拿的李承佑(最佳射手)等。亦可見這項MTU CUP的室內足球錦標賽確實是不少未來新星的溫床。對上一屆的最佳球員和最佳射手屬於同一人,就是多蒙特的13歲球員慕確高(Youssoufa Moukuko)。這位跳級踢U15的德國國青隊成員慕確高,生於喀麥隆但由於父親有德國國籍因此早年移居了德國,但他的真實年齡在德國球壇一向極受爭議。

直到U16的年齡層,亦有一項名為Freeway Cup的室內足球青年錦標賽。紐亞,候姆斯、梅迪薩卡、梅斯達菲、奇雲-保定、戴斯拿、湯馬士-梅拿、查蘭洛古、基拿比、萊斯、普度斯基、添姆-雲拿在16歲時都曾參加過這項賽事。而今屆的柯利-普曼有突出的表現,並是賽事的次席射手。

而到了U17的年齡層,就只分了分了3個地域作U17的地區聯賽,分別是北部(如禾夫斯堡、哈化柏林、萊比錫、雲達不來梅、漢洛威和漢堡),西部(如利華古遜、多蒙特、史浩克04、科隆、慕遜加柏和波琴)及南部聯賽(如拜仁慕尼黑、史特加、賀芬咸、1860慕尼黑、弗賴堡、緬恩斯和法蘭克福)。而各區域的聯賽也有正式的升降班制度和季後賽的賽程。

上了U17和U19的梯隊,球隊就沒有小型足球或室內足球的錦標賽,他們只會專注常規的11人賽事。德國足總規定,所有年輕的足球員即使希望踏上職業足球之路,都必需最少以平均”C-“的學分完成高考(Abitur),這是和歐洲多個足球強國不同的地方。由於高考是德國的青年人在18歲的高中畢業試,所以年輕的球員們在17-18歲都要同時兼備高考的準備和足球的訓練,因此對他們來說甚為吃力。柯利-普曼明年也會開始他的高考預備課程。

柯利-普曼在14歲的時候便因為在漢洛威表現出色,而被近年重點青訓的禾夫斯堡垂青。在2014-2015年其間,禾夫斯堡從漢洛威挖角了不少國青隊的成員。除了柯利-普曼外,同年出生的後衛堅列斯(Tom Kinitz)和大一年的中鋒彌賽亞-靴文(Jesaja Herrmann),都是同年中的最佳苗子,都是德國國青隊的成員,但同樣都是由漢洛威加盟禾夫斯堡青訓營的。

柯利-普曼認為,漢洛威的青訓部門其實非常出色,有著不少出色的教練和青訓產品,但U15的階段後留不下球員是問題所在,而留不下球員的主因是球會的規模和財力和其他豪門相比有所不及。屬於德國北部的漢洛威,除了有不少出色的青訓苗子加盟了禾夫斯堡外,附近的萊比錫和哈化柏林也會在漢洛威挖角。生於2000年的卻恩(Nicolas Kuehn)技術精湛,在國內被寄予厚望,也在他16歲的時候加盟了RB萊比錫。

年輕人普遍都不願意太早加盟搬離家太遠的球會,所以同屬北部的萊比錫、哈化柏林和雲達不萊梅便是漢洛威青訓產品被挖角的主要球會。16歲離開漢洛威加盟了西部球會史浩克04的德國國青隊右後衛史慕連斯基(Andriko Smolinski)是極少數。在德國,比較多會在遙遠地方找來出色的學徒球員的球會,就是新興勢力的RB萊比錫和剛剛建成1億歐元青訓營的拜仁慕尼黑,因為他們在配套設施、人工資助和福利方面均能吸引小球員從遙遠的城市來投。即使賀芬咸、禾夫斯堡、史浩克04、哈化柏林、利華古遜和多蒙特同樣有不少資源放在青訓,但和其他兩隊相比也有所不及。甚至拜仁慕尼黑在去季已經召兵買馬,從北部球會的哈化柏林引入了三名13歲的小將(其中包括中場Torben Rhein),為今夏啟用的全新青訓中心添了不少人才。但在拜仁慕尼黑的青訓中心開啟前的數年,RB萊比錫便積極引入了不少國內最佳的學徒球員,有不少更從南部球會加盟。柯利-普曼當初也受到萊比錫的垂青,但他認為加盟在2015年屬德甲亞軍的禾夫時堡較合理,所以也沒有到東德加盟萊比錫。

柯利-普曼指出他在15歲後真正較多接觸11人足球,才漸漸確立自己在球場上的位置。他去季以15歲之齡踢U17聯賽,有踢右翼、左翼和中鋒位置。可見他在位置上仍然未定型。和他合作了4年隊友堅列斯(Tom Kinitz)則說柯利-普曼的最佳位置是中鋒,因為他在U15之前便是一名一季能入50多球的入球機器。

事實上,16歲的柯利-普曼身高已經有1米85,而且速度射術兼備,本來是踢中鋒位置的好苗子。但由於去季他是U17梯隊較年輕的一位,所以他也要讓路給球隊比他大一年的”大哥”(15-17歲都打U17梯隊),他也要在不同的位置發揮來爭取正選位置。

柯利-普曼認為德國的球員從小接受小型球訓練,可以加強他們的腳下技術和小組配合的能力;當然踢6人足球也更講求流動性,這可以令前鋒出身的柯利-普曼即使在11人賽事踢前面任何位置也有所勝任。但針無兩頭利。柯利-普曼便指出他在U15之前便從未接受頭球訓練,其他技能如前鋒在背向球門的應對和後衛的單對單防守在小型足球的世界也不多被重視。

而和他同年的U16國青隊隊友,也有不少技術和速度俱佳,多面和富流動性的攻擊手,如巴迪斯達-美亞(Oliver Batista-Meier)、赫文(Fabrice Hartmann)和艾伊標(Erkan Eyibil)都是這一類型。但他們的問題都是大同小異: 不擅於頭球,前鋒背向龍門的處理較弱,不太懂得善用自己的身體條件,後衛則更重視傳球和用波能力,單對單防守的能力在近年卻變得次要。

其實只要細心留意,德國的成年國家隊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相信這是2000年德國大型青訓改革下遺留下來的不利因素: 極大部份的前鋒很多面,卻未能帶來頭球或身體對抗的優勢;保定和候姆斯後的德國中堅,除了黑人中堅魯迪加外都有不俗的技術和用球能力,但單對單的防衛能力一般。

其實,近日德國國家隊的經理比亞荷夫(Oliver Bierhoff),前國家隊助教費歷克(Hansi Flick)和前國家隊中堅梅斯達(Christoph Metzelder)也意識到德國的青訓體系出現了這問題,他們都希望德國足總能夠正視。(延伸閱讀: www.espnfc.com/germany/story/3153375/oliver-bierhoff-germany-must-have-courage-to-change-despite-successes)

從柯利-普曼身上,筆者看到球員在各年齡層所迎來的不同挑戰,球會在青年組別的轉會現況,現有青訓模式的利弊。希望德國足總之後也能作些針對性部署,能在小型足球培養球員的技術和打小組配合的能力之餘,能提早為各位置的球員定型再提供專門的訓練。

身型、力量、速度和技術兼備的柯利-普曼,雖然才16歲,但也衷心希望他可以盡早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再加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