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哈特斯菲爾德應譯為哈特斯菲 | 波事春秋
哈特斯菲(Huddersfield)升上英超,本文想探討一下Huddersfield這隊名應該如何翻譯為中文。
現時普遍譯為哈特斯菲爾德,這名字源自馬會,而馬會則從中國大陸取得這個名字。這個譯名直接套用於廣東話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名字過長,第二是不符合廣東話發音。
名字過長的問題,歸因於大陸的翻譯方法慣於將每個輕微的英文字,哪怕是尾音都化為一個中文字,以碧咸(Beckham)為例,英文上只有Beck和Kham兩個音節,大陸譯成了貝克漢姆,便是從字面上將Bec(貝)k(克)ha(漢)m(姆)簡單拆開為這些英文字母個別讀出來的發音,而漠視了英國人讀出來其實只有兩個音節,以至不但衍生了四字中文譯名,讀出來亦與原音不符,因為英國讀音把kham綁起來了,而英國人亦不會把m讀成姆(普通話拼音mu)這般誇張,只是尾音合唇便是了,但大陸則會硬性遇k便加克,遇m便加姆,以至名字往往很長。
哈特斯菲爾德亦有同樣問題,Huddersfield只是Hud/der/s/field四個音,Hud(哈)der(特)s(斯)field(菲)其實是沒問題的,基本上讀起這四個字便很貼近英文發音了,問題在於爾德這兩個字。將k=克、m=姆一樣,大陸慣性見英文L便加上爾字(例子:Wolfsberg譯作沃尔夫斯堡),見D便加上德字,但這又是過猶不及的例子,因為field這個字根本沒有普通話拼音fei er de這麼誇張,d字的尾音只是輕微將舌頭頂上便是,L甚至沒有任何發音,所以爾德(er de)在譯音上根本是畫蛇添足。
第二是不符合廣東話發音的問題,這問題主要在爾字身上,因為爾(er)在普通話上還說貼近L本身的發音,但直接套用成廣東話則未免風馬牛不及,因為廣東話上爾更接近E音,以E音來譯L音可謂南轅北轍。
廣東話譯名好像還沒出現過六字的隊名,人名亦極少採用,除非真正需要如艾斯比利古達,所以簡簡單單,其實刪除後面多餘的爾德,譯作哈特斯菲就可以了,四個字方便記憶和提及,而哈特斯菲亦可選擇以下準確範圍以內的變化:
哈/赫/侯
特/德/達/杜
斯/士/史
菲 (沒其他選擇)
有人反駁,之前用慣了哈特斯菲爾德,如果要改很多名也要改吧。但畢竟之前哈特斯菲只留連低級聯賽,只有在馬會或國內盃賽才有機會提及,現在哈特斯菲升上英超登上大舞台,既然這個譯名只適合大陸翻譯而不符合廣東話,而且六字隊名「水蛇春咁長」,趁現在即將下季提及一百幾十次之前改回符合廣東話發音的譯名,而且只是保留前四個字並沒新名字要記,為何留戀爾德兩個字呢?
如果你還要反駁,請先讀出「貝克漢姆在晏菲爾德路球場對陣多特蒙德隊定點球打門,球進了!偉大的英格蘭妖翼!」而不雞皮疙瘩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