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portsYeah 體嘢

施蒙尼是現代版沙基? | 甘@體波台

Atletico Madrid's Argentinian coach Diego Simeone reacts during the Spanish league football match Valencia CF vs Club Atletico de Madrid at El Mestalla stadium in Valencia on April 27, 2014. AFP PHOTO/ JOSE JORDAN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JOSE JORDAN/AFP/Getty Images)

編按:原文寫於去年歐聯決賽前夕(2016年5月28日),分析施蒙尼防守體系,縱然一年後施蒙尼在打法上已有細微調整,但整體而言放諸今天歐聯四強馬德里打比前夕仍然合用。而文末Cholismo已經被部份媒體譯為「施蒙尼主義」。

施蒙尼的馬體會三年內兩度晉身歐聯決賽,行走江湖靠的是融合意式復古與現代足球硬朗精細的結合而成。與施蒙尼在拉素曾是隊友、現時是意丙球隊艾維利奧的主教練達利奧‧馬高連(Dario Marcolin)(編按:已於2016年球季後離職),表示自己現時是馬體會的球迷,將施蒙尼列為榜樣,更大讚施蒙尼的戰術理念,源於意大利,而同是施蒙尼的前隊友、捷克名宿尼維特,更指施蒙尼的就像沙基年代的AC米蘭。

筆者不止一次在《體波台》論述馬體會的特點是球隊結構和侵略性,侵略性是球隊的風格,可從精神方面入手,這體現於施蒙尼個人自我修養、對足球之間的激情。當這種基礎建立後,隨之然球隊的結構體系和個人理念就自然會體現出來。

施蒙尼能讓傳控能力極強的拜仁慕尼黑、巴塞隆拿倒下的利器,就是塑造一個穩定的球隊結構──防守時將空間迅速收縮、對中後場兩條線距離無時無刻都是貼近,互相保護,再在防守上經歷過特別細微的演練而成。施蒙尼將現代足球的區域防守理念,上升到球場整體區域概念,按照全場區域去理解。從施蒙尼整體足球,以防守為核心,瞬間向全場擴散出去,確實是對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對意大利足球有革命性影響的沙基再度翻新,球隊擁有當年沙基米蘭的影子。

擅於把對手能利用的空間切割,這種打法使對手難以有機會傳送身後球。這種回收佈置,施蒙尼強調於球員在縱向及橫向之間的距離。八十年代,沙基的米蘭其中一個主張就是非常強調球員之間的距離,他的訓練方法其中一環被稱為「影子戰術」(Shadow Play),透過在場內以劃一的無球走動訓練球員的位置感,要他們在無球狀態下以整體進行比賽。這種訓練方法體現出來,就可以符合他強調球員之間的距離──即最後一名後衛與前鋒距離需在25米左右,便沒人能夠輕易突破防線。施蒙尼的前鋒往往在對方陣地戰時,將雙箭頭回收至中圈附近,保持與後防線的距離,收縮縱向的空間。中後場球員同時保持極高的紀律性及有條理的層次防守及迫搶,截斷對方線路。空間少了,對方個人能力高的球員便沒有太多空間發揮,要突破對方防線亦需跨過多種防線,而自己隊友互相補位的時間亦縮短,減低對方埋門的機會。

當然,施蒙尼將這套玩法推至極致,已不局限於防守的展現。在進攻端上,沙基年代球隊內大牌球星如雲,對於中後場的嚴謹程度極其精密,反而給予較大自由度於頭號入球大牌雲巴士頓。施蒙尼手下沒有這類具備極強能力的球員突破對方防線,依靠的是球員之間無球跑動的緊密連接,創造更多接應點來做串聯和組織,這種由對防守掌控轉而到進攻,是比沙基體系更為進步和突破。

意大利文有個字叫Cholismo,大約可解作這種強調集體意志、高紀律及講求球員精細位置的嚴密打法。有些論調會批評這種流於防守的實用主義,減低球賽的可觀性,而球員亦淪為球場上的機器。不過在球場內,強調防守與進攻並非是對立,反而建立好一套有系統的防守結構,才是進攻安身立命之本,否則任何進攻都是徒然。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