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聯一週:五點論曼車大戰 | Eric@Stretford End

1. 曼聯明顯是以應對歐聯淘汰賽的心態應對車路士,因為這場比賽裏紅魔鬼打出來的專注度、體能消耗、戰術執行力都是今季為止最好的(可能跟摩連奴本人的復仇心態有關吧)。不過,這種打法只適用於一場半場,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所以,比賽的過程、結果教曼迷興奮,但是並不能算作球隊復興的指標。

2. 曼聯勝利的基礎,首先是收起伊巴謙莫域。節目裏分析過,伊巴、普巴一起正選的話,對隊友無球跑動的消耗量更大,因為兩者機動力不足,亦會降低曼聯的反擊速度。但是,二人的技術是牽制對手、帶動整體推進的棋子,所以最好就是只上其中一位。更重要的是,拉舒福特除了更有衝擊力,在執行前場壓迫方面的效果一定比伊巴更好,這從聯賽首循環對阿仙奴一戰裏能夠印證。如果曼聯要在往後的比賽提升戰術彈性,適度輪換伊巴是比較好的選擇,並且節省其體能,以便對弱旅的比賽中多多取分。

3. 拉舒福特(中鋒)和連加特(進攻中場)的配合,為曼聯制訂伊巴以外的進攻方案帶來一點啟示。如果在連加特的位置,換上一位能穩定持球、更精於one-two配合的攻擊手,執行效果應該會更為理想。說得白一點,曼聯要加強攻力,目標就是釋放普巴、加強在half-spaces的牽制力——這能解釋媒體屢傳曼聯對基沙文、J洛迪古斯有興趣的原因。

4. 另一關鍵是靴利拉和達米安的表現。摩連奴式的man-mark防守,在上回足總杯曼聯踢六後衛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但執行效果不如今次,是因為他們兩位在half-spaces的進退有度,使主隊毋須再現六後衛一線並排的尷尬場面,亦使夏薩特、柏度等將受到的限制更多。加上普巴和費蘭尼的身高優勢,進一步控制中場。

5. 車路士崩盤的主因是艾朗素的缺陣,對中後場有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亦顯示干地臨場應變的不足。曼聯固然是戰術成功,但這只是影響戰局的一半因素,另外一半是干地的用人:有阿基不用,用蘇馬對上速度型的拉舒福特,DC狀態不濟也不敢試試巴舒亞伊。我認為這場比賽也不足以論車路士的爭標前景,但干地這方面的隱患,是他本人在下季車路士回到歐聯後要慎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