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馬德里VS拿玻里首回合賽後評|甘@體波台

皇家馬德里VS拿玻里首回合賽後評|甘@體波台

在歐聯這種世界級大舞台下,拿玻里面對牌面比自己強的皇家馬德里,在早段難得地把握拿維斯的失誤而取得入球,本應是一個好的開始。但隨著比賽的進展,拿玻里的堅持及策略不管用,白白浪費了一個好的開局。

中場抗壓力弱
薩里賽前仍然重用兩位新兵小將──施連斯基及迪亞華拉,取代了上季及今季季初常規正選阿蘭及佐真奴。兩位小將在場上的表現仍流於草率及不成熟。過去兩季,拿玻里在意甲的短傳組織所以耀目,是極依靠6號位的佐真奴(上季傳球次數及成功率最高的意甲球員),及其他隊友勤於跑動現位配合。佐真奴出身自進攻中場,防守範圍不夠廣泛是其致命傷,而今季表現有所下滑也是事實,考慮到作客班拿貝,需加強中軸線的防守硬度,起用攔截較硬朗的19歲小將迪亞華拉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問題是,身邊的配置是技術型及踢法偏柔的施連斯基而不是阿蘭。施連斯基今季加盟後雖然偶有佳作,但在歐聯賽場面對皇家馬德里時的速率及節奏明顯未跟得上,在迪亞華拉持球時未有及時現位駁腳及控制節奏。當每次迪亞華拉接應後場出球時,往往受壓於卡斯美路,而只能放一腳簡單波上前或丟失控球,此其一(這也是施丹在歐聯賽場上聰明的地方,上季施丹也曾試過無球防守時,以卡斯美路突前做第二點的迫搶迪亞華拉,摩迪及卻奧斯移後做包抄,這些從電視畫面不難見)。若從數據看,迪亞華拉與其他球員的配合如咸錫(15+11次)、恩施尼(17+17次)、梅頓斯(15+6次),但與施連斯基的次數(11+7次)比上述球員都少(雖然施連斯基74分鐘被換下,但比例差距也算大),此其二。缺少了勤於走動的阿蘭為迪亞華拉今場的短板把關,令拿玻里整個場上的傳球攻守轉換及引球推進都不流暢。


皇家馬德里4-3-3運作情況(來源:11tegen11)


拿坡里4-3-3運作情況(來源:11tegen11)

防守失效、進攻欠效率下進據失退
從安排施連斯基而非阿蘭,筆者估計薩里賽前是希望提高球隊的控球率,避免丟球後受制於皇馬,不過此舉反而令球隊進據失退。上點已經論述中場抗壓時的不足,而進攻亦無法從控球轉化,導致梅頓斯及卡利莊等人在場上看似隱形。只論數據,今場拿玻里的控球率和皇馬是接近,相差只有2%,而兩隊傳球次數的相差也不過20次。但是,皇馬在Final Third的傳球次數及傳球成功率也遠超於拿玻里50次及10%。

防守佈置失誤
承接上點,本以控球主導球隊防守的拿玻里,當失去控球時就必須承受皇家馬德里強而有效的快速反擊。迪亞華拉及施連斯基在中軸線防守力度不足,讓C朗拿度、摩迪及卻奧斯等人空間,如同自殺行為,也迫使後防經常受到一對一的壓迫。個別球員如艾比奧爾轉身速度慢、防守範圍不大、希沙積需要同時面對C朗拿度及馬些路的攻擊,高林也只顧與恩施尼及咸錫做配合,沒有積極在左路防守;整體防守的默契不足,在第二球失球也表露無為。上半場要不是賓施馬、C朗拿度單刀的連番失機,拿玻里可能連在第二回合翻盤的希望也沒有。


皇馬在拿玻里身上取得的射門次數更高於本屆歐聯任何一支對手。

後記
薩里執教之初,曾一度想把在安玻里的4312陣式融入於拿玻里體系,不過經時間驗證是失敗,後來轉換433陣式反而得到成功,陣式變了,但以攻代守的思維仍然植根於球隊之中。即使賽前主席迪羅倫迪斯賽前也曾公開談論過拿玻里對皇家馬德里的打法會否有變的空間,而我們在體波台也曾說過每位教練都有自己的「堅持」及「技術死角」。拿玻里已經很久沒有在歐聯挑戰其他歐洲豪門,這樣的「堅持」及「技術死角」是否窒礙了球隊的成績上限?這確實是值得討論的地方。

(數據來源:OP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