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飄零:廣東足球 | 施建章
今屆省港盃,香港「國際球證」劉晃熙的駭人執法水準,令人搖頭嘆息,與當年中國的鍾博宏一樣差劣。這代香港球證水準低落,令伍炎堅、張國駒這些鐵面判官更令人懷念。而今年廣東球員在場中舉中指,年前盧琳踏斷黃威腳,也令人驚覺,廣東足球的衰落,也是中國足球停滯不前的最大原因。
廣東足球在於靈巧
自1979年省港盃設立以來,香港球迷最多機會看到的中國球員演出,就是廣東的國腳。古廣明、吳育華、歐偉庭、吳群立四位是歷來廣東最佳四大翼鋒,相信沒有人會異議。不少香港隊球員皆認為,廣東隊較中國國家隊更難應付。年前訪問曾經與前香港隊隊長張志德談過中國翼鋒,這位長青樹不諱言,吳群立是較李華筠更難應付的對手:「519之役我與當時如日中天的李華筠對過,他的確像孖TURBO一樣,快如閃電,不過他的打法很單調,只是單一高速落底線。的確與他跑50碼,我不及他,但如果縮短距離,在禁區頂等他推波落底線,在出波前落腳剷他皮球,一定能化解他的進攻。吳群立的腳下功夫很好,同時也很實際,面對他防守比起李華筠更難。」
吳群立:前中國足球先生
張志德在對談裏,正正將昔日廣東足球的精髓一矢中的。古廣明是第一位到德國踢球的中國國腳,1987年他遠赴德國加盟乙組的達木士塔(達姆斯泰特),開拓了中國球員外闖之路,雖然未能協助球會升班,但古廣明的能力,令也受到廣泛的認同。與他同代的球員,雖然身型未必如北方球員高大,但良好的基本功以及看通球賽的能力,是北方球員所欠缺。歐偉庭、蔡錦標、何佳、容志行當年被形容為廣東四傑,除了蔡錦標,其餘三人均不是高大球員,卻能名揚全國。大家可以說他們輸蝕身型,但不能說他們體能狀況不好。何佳在中場的硬朗打法,令人望而生畏。歐偉庭與古廣明兩翼配合容志行,三人在國家隊也是正選,表現出廣東足球的特色以及靈活。有看過1988年奧運外圍賽中國對日本的球迷一定記得,當天高豐文以一位名曰朱平的球員擔任右翼。在天河體育場,他差不多被全場球迷問侯,而朱平正是當時教練高豐文的門生,可是朱平拙劣的腳下功夫,未能令廣東球迷平息憤怒;而朱平的差勁,令人懷念尚在當打之年的古廣明,也惹起全民批評為何不重召古廣明。最終中國隊在主場被原博實攻入一球,以0:1不敵,幸好作客東京反勝2:0,打入史上第一次奧運決賽週,否則高豐文早已下台。
在德國闖蕩的古廣明
陳熙榮的智慧承傳
過去陳熙榮在中場攻守兼備、彭偉國指揮若定;而伍文兵、張小文、麥超、郭億軍等,都是在省港盃演出可人的年青球員,然後入選國家隊。陳熙榮在70、80年代,可以說是中國隊與廣東不可或缺的中場,在他退役後,他這全才中場差不多絕跡。古廣明與吳育華等人可以在場中發揮快速領放本領,很大程度是陳熙榮的功力。在他退役後,由他一手提拔的伍文兵以及謝育新,也是十分具頭腦以及能傳出致命直線。到90年代,彭偉國的瀟洒淡定,也承傳了陳熙榮的智慧。在中國球壇,有「南彭北曹」的說法,南彭是廣東的彭偉國,北曹是北京的曹限東,兩人代表著兩地域不同的足球風格,而彭偉國腳下功夫是更為人所稱頌;可是近十年來,無論南彭與北曹都後繼無人。另一位80年代的中場大將王惠良,同樣有陳熙榮的足球智慧,而他擅於遠射,更是80年代中國其中一位最佳遠射能手。而謝育新的迅速崛起,奪去了北京好波之人李輝的中國位置,他們這代廣東球員,都有著陳熙榮的智慧,可是隨著時代遠去,現時廣東只剩下盧琳這種狠辣不惜踏斷人腳,或者在場中舉中指的球員。過去何佳與吳志英都是打法勇悍的廣東球員,但從不會收人山,而「志行風格」更是為人所稱道的廣東足球風骨。
容志行和陳熙榮
防守揉合進攻藝術
很多人都有誤解,以為北方球員身材高大,就等於身體質素特別強。香港隊中場大將山度士則認為,廣東隊球員的身體質素,是令他們汗顏:「同廣東隊打香港隊特別難踢,第一他們熟我們的套路,而且身體質素非常好,有時我們踢中他們的腳,好似踢中石頭一樣,會彈返轉頭,當年要戰勝廣東,並不是容易的事。」
過去廣東隊有不少出色的後衛,身體質素非常好,郭億軍、蔡錦標、池明華這三位中國國腳當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有一共通點,就是在場中閱讀球賽能力非常高。郭億軍與池明華在後衛作為清道夫,運用皮球的能力以及路數之佳,並不是北方球員可相比。郭億軍與賈秀全、蔡錦標與遲尚斌這兩對中路大將,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防守悍將。郭億軍可以說是在范志毅之前,少數可以打後衛、中場與前鋒的球員,與他同代的麥超,一起參與1983年世青盃,在國家隊合共射入18球,也是一位擅於入球的後衛,有別於張小文,麥超的助功能力甚強,在國家隊有時更會推上左中場位置,他是自臧蔡靈以後,中國隊近代最佳左後衛。臧蔡靈代表了強悍的打法,而麥超則是亞洲其中一位最佳翼衛,他參與進攻的能力,並不下於防守。他們可鋒可衛的打法,無論在球會或國家隊,都可以有靈活的調動。像郭億軍有時會在國家隊擔任防守中場,有時麥超會取代段舉,擔任左中場的位置,他們的靈活以及閱讀球賽能力,明顯高於北方球員高升、唐曉東等人。
左二、三為郭億軍和謝育新
蘇永舜與曾雪麟的國家隊斷層
說到廣東足球,有兩位國家隊教練是有極大影響力,一位是領導中國國家隊於1982年世界盃外圍賽在新加坡以1:2不敵紐西蘭,最終與決賽週擦身而過的蘇永舜,另一位是去年辭世的519教練曾雪麟。蘇永舜是中國開放以後,首位為人所認識的中國教練。他在1982年世界盃外圍賽,建立一支攻守平衡的中國隊,門將是近代公認最佳的李富勝,後防由林樂豐、遲尚斌、蔡錦標、臧蔡靈組成,中場由黃向東、陳熙榮與左樹聲擔任,左樹聲負責後上進攻支援左路,陳熙榮是中場大腦,黃向東打法偏向體力化。前鋒線用上初出道的古廣明、容志行與北京沈祥福,這個4-3-3陣容,既有廣東足球的靈巧,亦加入了北方人的體力化,沈祥福竹與左樹聲的全面,某程度限制了吳育華在國家隊出場機會,而蘇永舜亦沒有因為自己是廣東人,就一面倒以廣東球員為骨幹,例如:楊寧大多數時間是擔任李富勝的副手,池明華也沒有可能取代遲尚斌出任中堅。至今仍有很多球迷認為,當年如蘇永舜能領導中國走向世界,中國足球可能是另一面貌。
早前廣東足球界舉辦「60年60傑」的系列活動,《新華網》的文章,正好展現了蘇永舜與廣東足球的起落,他從加拿大回國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從網上得知這件事情,很高興。在中國足球處於低潮的時候,還有人關注廣東足球的過去,證明老百姓和球迷對廣東足球的情感還在。……歷史證明,廣東足球什麼時候能貫徹自己固有的技術風格,就一定能取得成績。『南派』風格絕不會消亡,因為他符合現代足球發展的核心追求。我希望看到更多廣東教練能活躍在國內職業聯賽的賽場。為什麼現在很少?這與近20年來廣東足球的整體地位不高有關。」在過去多年來,蘇永舜是少數有勇氣承認中國足球不足的硬漢,他也是勇於承擔的一人,起碼他不會像戚務生於2002年世界盃外圍賽後期,眼見球隊出線在望,夠膽厚顏行出來說自己帶隊也能出線(註:戚務生於1998年世界盃外圍賽領導中國於十強賽出局)。
悲劇英雄:曾雪麟
曾雪麟這位悲劇英雄,可能是當世中國最坎坷的教練。1984年亞洲盃,他帶隊殺入決賽,取得亞軍,是歷來最佳的成績。在楊寧狀態欠佳下,他當年敢於起用路建人把關,而他亦發掘了朱波、呂洪祥、賈秀全、李輝這批出色北方新秀,趙達裕、古廣明、吳育華、王惠良、池明華這批廣東球員也融入了球隊,同時有著楊朝暉、馬林與柳海光三位身型高大的中鋒,曾雪麟的中國隊,可能是近代其中一支最佳中國隊。可是519之役賽前龐大的心理壓力,不少人說三道四指導球員,為球隊加添壓力。本來對香港變陣,打算以快馬李華筠施襲,可是一場大雨令李華筠的速度無所發揮,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自從這仗519之役,曾雪麟一生都活在這陰影;而在世青盃與尹巴士頓同被視為明日之星的李華筠,也消失於中國足球。曾雪麟與蘇永舜的功敗垂成,令廣東足球教練在國家隊出現斷層。正如蘇永舜所言,廣東教練不能在中超球會任教,與近20年來廣東足球的整體地位不高有關。現在的恆大,並不是廣州人所組成,能否吸引純廣東人入場觀看,是值得深思。
或許廣東經濟起飛,不少家長都少了讓孩子當職業球員,廣東足球與中國國家隊一樣,要振興恐怕不是短時期的事,可以大膽說句,廣東足球自蘇永舜與曾雪麟後,出現了重大斷層,而廣東人對足球的熱情,可能像香港足球一樣,懷緬過去黃金歲月,畢竟在舊社會主義年代,廣東隊是給予人民最大的精神寄託,這些精神面貌,並不是現時一擲千金可以建立。